太和门
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
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
门前列铜狮一对。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
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
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
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