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宫吧 关注:56贴子:1,750
  • 12回复贴,共1

切比雪夫不等式与大数定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7-10-13 21:31回复
    【因舅父早年对我有启蒙之恩,如今更有泰山之名,是以平日入宫请安之余,也时常到丰嘉府上请安。今日在府中正好遇上五哥,从舅父书房出来,便与他低声谈起城南织坊之事。这织坊倾注我数年心血,但因行事不慎走漏风声,最终东窗事发,数年苦功毁于一旦。如今风头一过,立时又与五哥将重办织坊之事提上议程】
    【正听五哥提议从江浙招募数名巧匠之事,便见树后人影攒动,立时极为警觉,厉声喝道】
    谁在树后!


    IP属地:山东2楼2017-10-13 21:5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今天的玛法依然瞧不上小姑姑带来的雪参炖乌鸡,今天的我依然愿为楚楚可怜的她捧场。)
      (于是趁人不备,吩咐小玉姐姐将紫砂罐儿中温热的鸡汤盛走大半,欲带回房去给长兄尝鲜。因此事作得隐秘,一道脚步皆是极柔,怎料才过东院,人正轻俏穿过几棵繁茂槐木,便闻中气十足的一唤。黑眸机警探去,见是我的小姑夫,心中益发慌张,只得讪讪行来几步,立在人前。)
      姑父,你,(将那鸡汤小心翼翼藏在身后,仰起白净的小脸儿与他赔笑。)好久不见,愈发喜气了。


      4楼2017-10-20 12:35
      回复
        【直隶一趟虽颇长见地,但也见识了官场之龌龊与为政之艰难,不愿再涉足其间,只锐意务桑蚕之事,重新兴办织坊。重办织坊之事未必见不得人,但因前车之鉴,如今更得掩人耳目,以备不虞。而五哥也知道其中利害,议论此事时极为谨慎,不时四下张望,唯恐走漏风声】
        【待那名形迹可疑之人从树后走出,警惕之心未打折扣,上前一步问道】
        方才我与恂郡王所议之事,你听见多少?


        5楼2017-10-27 15:27
        收起回复
          (一时被向来慈眉善目的小姑夫问得发懵,方才满心皆在鸡汤之上,哪管他与那恂郡王议论何事?再者说来,便是字字句句皆听得清晰,怕也不解其意。于是乖巧摇了摇头,躲开他捉人的目光。)
          没有没有,半个字也没有。
          (手背试了试紫砂罐儿温热,生怕再在此处耽搁,便要冷至腥腻。向来机灵的小脑瓜儿中只消一动,便试图以最妥帖的因由将他支开。)
          啊……今天小姑姑炖的乌鸡又被玛法嫌弃了,您要不要去安慰她呢?


          7楼2017-10-27 21:32
          回复
            没听见就好
            【刚才见四下无人,便拿出织坊之事与五哥商议,不料树后竟“埋伏”一人,谈话便就此中断。为谨慎起见,只得向她再三询问,见她矢口否认,才稍微放下心来。我与五哥虽非拘礼之人,但知道丰嘉府中一贯家教甚严,如今见她一反常态,把行礼等事等抛到脑后,姿势也大为反常,话中更有支开我二人之嫌,一时生疑道】
            你背后拿着什么?


            8楼2017-10-27 22:04
            回复
              (他的语气不疾不徐,小脸上的神情却因这正中忧惧的一句古怪非常。今日的脑袋瓜儿,似乎只是用来摇上又摇的。)
              (小玉姐姐不曾跟至近前,此刻欲将鸡汤交由她,自是为时已晚。但若要大大方方与他交底儿,又实在觉赧,只得正色庄容道。)
              错了错了,没有甚么东西——这是西洋上流社会的的藏手礼呢。
              (又勉强挤出一丝笑来,脚底酝酿着抹油。)
              我自旁人处听来一二,欲以此表现对小姑父的尊敬。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0-27 22:32
              回复
                你也知道西洋的事?
                【自从上回得了泽王叔那三本书,便对与中原迥异的西洋世情大为好奇,但自皇父下旨禁除洋教之后,人人谈“洋”色变,连福晋都规劝我与洋人划清界限,不再过问西洋之事。这几日仍潜心钻研泽王叔那三本宝书,对西洋之器用可谓神往已久,昨天夜里做梦还梦见自己携大清水师乘船出海,一路乘风破浪,终于走到世界最西之处】
                【此刻听她说起西洋之事,自然眼前一亮,将她整个姿势打量一遍,又忙不迭追问道】
                你还知道什么,都说来听听!


                11楼2017-10-28 18: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头雾水!)
                  (旁人闻“洋”皆怫然色变,更有甚者动辄搬出礼教天命,好生贬损,是故话出口时,已料应小姑父必然不耐,遣我先行。怎知反勾起他盎然兴味,问至深处,不由眉心微蹙,低声道。)
                  咱们饮桂花酿、女儿红,他们便吃香槟酒,至于洋文,我只知一句,大抵读作——“哎老虎油”?
                  唉,可万万莫在光天化日下说洋人了,倘若教我阿玛听去,又要训斥半个时辰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0-28 20:11
                  回复
                    正是,洋人所读之书、所信之教俱与我大清不同,至于服饰、饮食、住所也大相径庭
                    【在皇父下旨禁洋教之前,洋人已在大清传教多年,但真正懂洋文、洋学之人仍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只将洋人当稀罕事看,对西洋之器用学问视而不见,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听她提起存孝,立时想起他见洋人如见厉鬼的模样,不禁朗声笑道】
                    你阿玛脑子里只有孔孟程朱,把洋人都当成酆都厉鬼,你小小年纪,见识倒比他高远!


                    IP属地:山东13楼2017-10-28 21:51
                    回复
                      (愈听愈将笑眸圆睁,浑以为犹在梦中,若非身后仍藏着一盏不明不白的汤羹,几乎要探出手去掐一掐自己的脸蛋——这般通达卓见之人,竟是宗室醇亲王,我那平素最宽仁不争的小姑夫?匆匆摇了摇头,将心中讶异尽数驱散去,又浅议几句洋人胸佩的“十字架”与我大清女子所佩东珠的区别,见他颇为赞许,方寻个洋学尚未钻研透彻,仍须读书苦学的由头,安然无恙地归去。)


                      14楼2017-10-28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