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吧 关注:1,286贴子:24,889

孝悌之义,国士之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帖原创


1楼2009-02-07 15:58回复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史书评价其“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就让我们正史和演义两方面来看看这位被誉为国士的将领吧。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条有关凌统的线索出现在第十五回,“凌操父子二人来接孙策”,正史里除了凌统又没有关于凌操儿子的任何记载,所以这个“子”,似乎只有指凌统了,但是凌操(和)死在建安八年,此时尚未到建安元年,凌统才几岁呀?奇哉!这大概是罗贯中的小失误吧。
    凌统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十八回,凌操被甘宁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统,时年方十五岁,奋力往夺父尸而回”,一段平常的叙述,却使得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眼前一亮。在三国志中,凌统的确是一位少年统兵的将领。


    2楼2009-02-07 15:58
    回复
      三国志吴书九:
      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和)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馀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於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於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十五岁的年轻将领,亲冒矢石,大破敌军,何等气概,何等豪迈,虽周郎不过如此矣!面对陈勤的侮辱,凌统开始只是流涕不答,在实在忍无可忍之后才出手,其忍辱负重,果敢刚毅也不是一般的少年所能做到的。
      演义中凌统的第二次出场,就是在甘宁立下大功正受众人称贺之时,拔剑而起,欲报父仇,全然不顾在座的主公孙权,可谓豪侠意气,敢做敢当,令人敬服。此后凌统又有一次向甘宁寻衅,被吕蒙制止,这一段在甘宁传裴松之注引吴书中优先同的记载“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雠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於半州。”
       甘宁与凌统的矛盾在史书中记载并不多,凌统传中并未记载一字,而甘宁传仅有上文所述一段而已,而罗贯中却独具匠心,不但虚构了前文凌统滋事的情节,还有后文的“二士争功”。


      3楼2009-02-07 15:59
      回复
        六十八回:
         权乃问帐下曰:“曹操远来,谁敢当先破敌,以挫其锐气?”凌统出曰:“某愿往。”权曰:“带多少军去?”统曰:“三千人足矣。”甘宁曰:“只须百骑,便可破敌,何必三千!”凌统大怒。两个就在孙权面前争竞起来。权曰:“曹军势大,不可轻敌。”乃命凌统带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兵,便与交战。凌统领命,引着三千人马,离濡须坞。尘头起处,曹兵早到。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甘宁见凌统回,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
         父仇尚未得报,又欲仇人公然抢功,年轻的凌统当然不能忍受,奋而出战,然而结果却是甘宁立下了大功。不过能与名将张辽战五十合不分胜败,凌统的武勇不俗!
        最后凌统被甘宁就下性命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之交的情节,同样来自罗贯中的虚构。整个关于甘凌的情节,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生花妙笔之一。这一情节不但丰满了甘宁的豪侠形象,而且反映了凌统的心胸宽阔。从势不两立到战场兄弟,岂一般人所能为!从此以后,甘宁报友化仇雠的故事,就成为了千古美谈。
        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一故事,而凌统至死也是把甘宁当他的仇人看待的。不过,在逍遥津之战中,他们二人能摈弃前怨,共同对敌,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4楼2009-02-07 15:59
        回复
          凌统最出彩的战绩,恐怕是在逍遥津之时了。这一段三国志与演义六十七回所述相似。
          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前军走远了,张辽等突然杀来,前军回救不及。桥已断,孙权跃过,而凌统就返身杀敌,为孙权的撤退赢得时间。在部兵300人都战死,自己也受了伤的情况下,仍杀死了数十人。感觉孙权应该已脱险,这才杀出,潜水而回。这样的战功,虽比不上单骑救主,但江东虎将之称当之无愧!
          孙权在船中见他回来了,非常高兴。可是凌统却伤痛所率领的侍卫们无一生还。孙权为他擦眼泪,告诉他我们的大将凌统还在,那里怕没有人呢!
          在三国演义中,凌统每次出场,总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而且锦上添花。赤壁之战中一句“凌统在此”使得曹军尽皆胆裂。南郡之战中,周瑜分兵援救甘宁,当时江东大将俱在,却独留公绩守冲要,暂代其任。而凌统也毫不推辞:“十日为期可当之”。此后周瑜兵败的紧要关头,又是凌统引兵冲出,这才化险为夷。这说明凌统不但是冲锋陷阵的勇士,还是同于三军的将才。正史里,凌统的战功也是不凡,他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破黄祖,斩张硕,威名赫赫。
          在三国志中,凌统心胸宽广。“时有荐同郡盛暹於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於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这样的爱才,这样的肚量,在三国时除了曹公周郎谁还敢比?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东吴全盛时不过二十万兵力,可调动的最多十万,而凌统一出,就募集了万人,这等魅力谁人可比!衣锦还乡时不改谦逊本色,见长吏恭敬尽礼,见亲旧恩意益隆,以国士称之毫不为过。
          演义的夷陵之战中,凌统的行踪变得十分诡异,“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而在战斗中上述人物悉数登场,独独凌统不见了踪影,在陆逊点兵攻傅彤时,凌统再一次神秘出现了,不过只有一声“某等愿往”,这四个字,竟成为凌统在演义中最后的绝响,从此这位东吴名将的身影,再没有在演义中出现过。


          5楼2009-02-07 16:00
          回复
            三国志中关于凌统之死是这么记载的:
            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其它所有的东吴名将死时,除了吕蒙,未见孙权如此悲痛,而“数日减膳,言及流涕”更只为凌统一人。除了感激其相救之情外,孙权恐怕更多是为其高尚节操所感染吧。
            “时年四十九”,根据骆统传和他儿子的年龄判断并不准确,目前公认凌统死于二十九岁。凌统的墓在今江苏江阴青阳,墓前的两根石柱,在历经了千年的沧桑之后,至今仍然屹立在江南的碧水农田之中。


            6楼2009-02-07 16:00
            回复
              请吧主删除前面一个相同的帖子


              7楼2009-02-07 16:03
              回复
                讲的好~顶之~


                8楼2009-02-07 21:44
                回复
                  申请精品并置顶


                  9楼2009-02-07 22:42
                  回复
                    等我们吧主看下~~^^
                    有好文发来真好~~~


                    10楼2009-02-14 20:00
                    回复
                      看见亲的博客里有做文字图片~~
                      还是能发上来文字的好^^
                      ===================
                      演义的夷陵之战中,凌统的行踪变得十分诡异,“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而在战斗中上述人物悉数登场,独独凌统不见了踪影,在陆逊点兵攻傅彤时,凌统再一次神秘出现了,不过只有一声“某等愿往”,这四个字,竟成为凌统在演义中最后的绝响,从此这位东吴名将的身影,再没有在演义中出现过。 
                      ====================
                      看的真细~ ^^
                      不过不是都说凌统29死的么~~
                      或许正史上他都没赶上这场仗、、于是演义就这么稀里糊涂了吧。。


                      11楼2009-02-15 13:04
                      回复
                        貌似三国志都不是很清楚


                        12楼2009-02-15 21:38
                        回复
                          偶顶……即使看不懂……


                          13楼2009-06-21 12:56
                          回复
                            顶一个


                            14楼2009-06-25 19:17
                            回复
                              嗯,LZ辛苦了。
                              其实怎么说呢,凌统的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太多的成就,官做的也不大,但是,人们却永远的记住了他。至少他永远是我在三国历史里最喜欢最欣赏的将士。
                              他没有都督的智谋,没有甘宁的勇猛,但是,他是一个真正值得敬佩的英雄。
                              逍遥津那一战,他的勇敢让我深深地折服,那场战役,在我看来,勇猛的不止是张辽一人。
                              还有一个,孙吴的将领——凌公绩。那种左右将士皆亡,毅然杀敌陷阵的果敢决绝,天下又有几人能有?
                              是英雄就该有那份决然
                              是英雄就该如同他一般
                              千百年后,世人传颂的,永远都有这个忠杰的男儿!


                              15楼2009-08-14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