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集
月旦评上杨修评价刘桢、曹操和曹植之诗的台词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健,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司空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粲溢古今,卓尔不群。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粲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台词出处
钟嵘《诗品》
(上品)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
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上品)魏文学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下品)魏武帝: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当代《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刘桢诗)
思健功圆,以特有的
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
--------------------
先吐个槽,登堂入室那句,诗品原文说坐于廊庑的张协、潘岳、陆机,都是位列上品之人,而像曹丕这种被列在中品的人恐怕连个廊庑都没得坐,但剧中这么写反倒提高丕的待遇了ww虽然代价是把刘桢踢出去了←
回过头来说剧中这段情节,整个月旦评这场戏是我一周目时就非常喜欢的部分,不过最初没能一下子反应出所有台词的出处,直到听见那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才一口水喷出来(ry
剧中这么改编台词的用意,我想除了宣传诗品(并不是),隐藏作用可能有:一是塑造人物,体现出杨修的才情与傲气,以及吹捧曹公的阿谀之态;二是表现人物关系,杨修亲子建而疏子桓(众人叫好时丕有个失落的镜头),为后面的争嗣主线做铺垫;三是营造和渲染激昂慷慨的氛围,借镜头表现当时暗流汹涌的紧张局势(包括后面与司马兄弟的争论也是如此——这段戏的镜头语言实在太赞了);四是我看完全剧才想到的,就是月旦评所体现的名士品评人物的风气,跟后来的九品官人法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这就同时为后半部的主线也做了铺垫



△私心补充:剧里未提及,但《诗品》中与丕相关的内容
(上品)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注意文学史上的曹刘指的是曹植和刘桢)
(中品)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邪?
(中品)魏中散嵇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颇似魏文”是因为两人语言都比较直白吗2333另外嵇阮分列魏晋也是个虐梗,上品有“晋步兵阮籍”条)
(中品)魏侍中应璩:祖袭魏文。善为古语,指事殷勤,雅意深笃,得诗人激刺之旨。至于「济济今日所」,华靡可讽味焉。(应玚之弟)
(下品)魏明帝:叡不如丕,亦称三祖。(与魏武同列一条)
(下品)魏白马王彪、魏文学徐干: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干往复,虽曰「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下品)魏仓曹属阮瑀:元瑜、坚石七言诗,并平典不失古体。(与晋欧阳建等同列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