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子吧 关注:126贴子:8,625

【影视|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得不说,如果存在一篇名为“曹丕各影视形象评析”之类的文章,那么jslm这部剧在其中一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是从该剧中曹丕的塑造之优劣来说的,而是客观而言,该剧所展现的曹丕形象,实在是其影视形象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存在,也是与其历史形象保留了最多接触点的一个存在
作为一个七年多前就对曹丕其人非常感兴趣却从未深入去了解他的吃瓜观众,这一次正好借补剧的机会来实现私心——我想试着找出剧中与曹丕相关的各种剧情的史实出处,在加深了解的同时,也让我这个经常记不住史料出处的人能通过亲自动手来强化一下记忆(。
但不管怎么说,这终究只是个起点,如果有丕粉路过看到此帖,万望原谅行文与观点之稚嫩浅薄


IP属地:北京1楼2017-10-02 23:29回复
    先敬CAST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男一不是曹植(即非洛神题材)的作品中拥有这么高的番位,不过男二/总体第三大概是极限了…
    之所以有点在意番位问题,是因为我觉得一般影视中历史人物塑造的饱满与否,跟其番位高低虽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却也应当有一定的联系,当然我所指的番位是剧本意义上的主次而不是受演员影响的…(ry


    IP属地:北京2楼2017-10-02 23:55
    回复
      2025-05-12 15:30:06
      广告
      【1】第一集
      《三国志·魏志·方技传》(以下同出自魏志的不再单独标注)
      朱建平、沛国人也。善相术、於闾巷之间、效验非一。……建平、又善相马。文帝将出、取马、外入。建平道遇之、语曰「此马之相、今日//死矣。」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帝大怒、卽便杀之。建平、黄初中卒。
      --------------------
      剧中把这个梗化用到了丕郭初遇的情节上,改编成两人骑马错身而过时丕身上的香包刺激到了阿照的马,然后上演了一场狗血言情的初遇ww
      熏香大概是当时社会一种普遍风尚,不过经常看到有人把这件事跟荀令留香的梗联系起来,用于猜(Y)想(Y)丕荀关系ww剧中居然能化用这个梗,可见真的是很同人了
      再延伸一下,就是这个朱建平,曾预言丕寿命有80岁,但在40岁会有小厄,等到了黄初七年,丕病困将死时就吐槽说所谓80岁是把昼夜分开算了…不过这人黄初中就死了,可惜没亲眼见证预言成真(。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7-10-03 00:27
      回复
        【2】第一集
        月旦评上杨修评价刘桢、曹操和曹植之诗的台词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健,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司空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粲溢古今,卓尔不群。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粲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台词出处
        钟嵘《诗品》
        (上品)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上品)魏文学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下品)魏武帝: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当代《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刘桢诗)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
        --------------------
        先吐个槽,登堂入室那句,诗品原文说坐于廊庑的张协、潘岳、陆机,都是位列上品之人,而像曹丕这种被列在中品的人恐怕连个廊庑都没得坐,但剧中这么写反倒提高丕的待遇了ww虽然代价是把刘桢踢出去了←
        回过头来说剧中这段情节,整个月旦评这场戏是我一周目时就非常喜欢的部分,不过最初没能一下子反应出所有台词的出处,直到听见那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才一口水喷出来(ry
        剧中这么改编台词的用意,我想除了宣传诗品(并不是),隐藏作用可能有:一是塑造人物,体现出杨修的才情与傲气,以及吹捧曹公的阿谀之态;二是表现人物关系,杨修亲子建而疏子桓(众人叫好时丕有个失落的镜头),为后面的争嗣主线做铺垫;三是营造和渲染激昂慷慨的氛围,借镜头表现当时暗流汹涌的紧张局势(包括后面与司马兄弟的争论也是如此——这段戏的镜头语言实在太赞了);四是我看完全剧才想到的,就是月旦评所体现的名士品评人物的风气,跟后来的九品官人法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这就同时为后半部的主线也做了铺垫



        △私心补充:剧里未提及,但《诗品》中与丕相关的内容
        (上品)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注意文学史上的曹刘指的是曹植和刘桢)
        (中品)魏文帝: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邪?
        (中品)魏中散嵇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颇似魏文”是因为两人语言都比较直白吗2333另外嵇阮分列魏晋也是个虐梗,上品有“晋步兵阮籍”条)
        (中品)魏侍中应璩:祖袭魏文。善为古语,指事殷勤,雅意深笃,得诗人激刺之旨。至于「济济今日所」,华靡可讽味焉。(应玚之弟)
        (下品)魏明帝:叡不如丕,亦称三祖。(与魏武同列一条)
        (下品)魏白马王彪、魏文学徐干: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干往复,虽曰「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下品)魏仓曹属阮瑀:元瑜、坚石七言诗,并平典不失古体。(与晋欧阳建等同列一条)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7-10-03 00:45
        回复
          【3】第三集、第四十集
          《晋书·宣帝纪》
          (魏武)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
          第三集首次出现这句台词,却是被阿照(背后的司马)用来评价杨修的,说这种人“若被司空宠信,为一己之荣誉,必干预公子家事,离间公子兄弟之情”
          然而到了后期,这句话终于还是应验到司马宣王自己身上了2333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7-10-03 01:03
          回复
            【4】第三集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
            这首诗似乎有很多种解读,剧中作用是阿照(背后的司马)为求帮助而揣测丕的内心,道出了他因父亲偏爱植和冲而生于心底的悲凉,“他们媚我或惧我,没有人跟我说真话”,于是郭/司马劝导他与其回避不如主动争取,正好直击内心
            很喜欢叶嘉莹先生对枯桑海水两句的赏析,她说这两句本是违背诗自身思绪发展逻辑的“无理之句”,“极言自己内心相思之苦的深痛难耐,无法排解、无所倾泻,就像冬天的枯桑失去了枝叶的遮蔽与保护,那毫无掩护、赤裸在外的枝干就特别体会到了天外来风的强烈摧残。海水也如此,如果是一个小院子里的池水,四周有高墙花木环绕,那么它对外界的寒冷是体会不深的,可现在是一片天水相接的大海,天连水,水接天,这之间竟然没有一点可以缓冲、遮蔽寒冷的凭借,所以它也只有直接承受高天寒风的侵袭了。这就是征夫思妇的悲哀,一种完全裸露在外的、无法解脱、无处宣泄的痛苦和悲哀。”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7-10-03 01:13
            回复
              插播一下激萌的手心写字XD
              这第一次写的是荀彧二字,联想到历史上丕郭相遇的时候令君已经不在了,莫名有点虐…


              恋爱中的少女w这段超可爱

              逆光中的回眸一笑w


              IP属地:北京8楼2017-10-03 01:24
              回复
                【5】第五集
                曹丕《典论·自序》
                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余是以少涌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
                丕自述受父亲影响而读书习武的童年经历
                剧中此处是丕第一次对司马阐述自己的志向,“上承父志,下安万民,匡扶四海,还天下以太平——这些事,子建做不到”,暗示自己有争取嗣位之心,结果司马开始推诿,被丕说你始乱终弃ww



                IP属地:北京9楼2017-10-03 01:30
                回复
                  2025-05-12 15:24:06
                  广告
                  【6】第五集-第六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
                  跟丕无关但也记一下,因为之前看两版洛神也都用了这个桥段,不过由于每个剧中杨修的人设都略有不同,同样的情节表现出的侧重点就会有所差异,而这版我感觉是最锋芒毕露的一个
                  后来这段情节还延伸提到了奉孝的十胜十败论w



                  IP属地:北京10楼2017-10-03 01:37
                  回复





                    IP属地:北京12楼2017-10-03 11:31
                    回复
                      延伸:关于刘氏其人
                      曹丕《典论·内戒》中写道:袁绍妻刘氏甚妒忌。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妻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髠头墨面以毁其形。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恶妇之为,一至是哉!
                      虽然这篇内戒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抨击妇人干/政、警示废长立幼的弊端,但我还是由此联想到了一些其他东西…就这个“髠头墨面以毁其形”,不是跟“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有点相似吗…?
                      丕把这种人看作“恶妇”,如果阿郭真做了那种事还能被力排众议立为皇后,要么是丕双标(可能性不小),要么就是阿郭彻底瞒过了丕,但要是丕真的一点都不知情,写史的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同样在那篇内戒里,丕还回忆了当时入驻袁氏故地的感受,“上定冀州屯邺,舍绍之地。余亲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栋宇未堕,陛除自若,忽然而他姓处之。”在一篇议论性质的文章中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样的丕真的让我有种奇妙的亲切感


                      IP属地:北京13楼2017-10-03 11:33
                      回复
                        【9】第六集
                        《世说新语·惑溺》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江淹《杂体诗·陈思王曹植赠友》
                        君王礼英贤,不悋千金璧。双阙指驰道,朱宫罗第宅。从容冰井台,清池映华薄。凉风荡芳气,碧树先秋落。朝与佳人期,日夕望青阁。褰裳摘明珠,徙倚拾蕙若。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延陵轻宝剑,季布重然诺。处富不忘贫,有道在葵藿。
                        -------------------
                        世说中写曹老板攻邺城是为了甄氏,玛丽苏人设的开端…新洛神就是用的这个设定,幸好该剧没采用
                        剧中念的这首诗百度出来是曹植所作,但我在曹植集里没找到,查了下才发现是江淹拟作…虽说剧中老板是叫他过湖心亭走一圈,可你植几乎是原地成诗,这是编剧对七步诗的嘲讽吗2333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7-10-03 11:44
                        回复
                          插播一段本剧反派·子廉叔的初登场
                          这里也是该剧丕甄线很触动我的一段情节,丕对甄一开始的确是有好感的,因为阿甄一句“勿伤百姓”,他就能跟子廉叔对着干,站出来阻止他们劫掠屠杀——然而丕所做的事并不被阿甄知晓,反倒是植的琴声安抚了她受惊的心,情话有时比行动更管用←于是特别替丕感到不值…



                          IP属地:北京15楼2017-10-03 11:49
                          回复
                            【10】第六集
                            《三国志·武帝纪》
                            (建安五年)紹衆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衆。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裴注引《魏氏春秋》:公云「當紹之彊、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衆人乎!」
                            --------------------
                            剧中曹老板在决定烧书后先不急着执行,而是把丕植叫来讨论,植建议烧,丕建议先查后烧,最后虽然是烧了书信,但我想老板的理由应该是跟植有所不同的
                            这是对两人的一次考察,老板得出的结论是“子桓聪睿明敏,但太重心机权术,难以容人、一统万方,我要的是兼济天下之才;子建才学富绝,旷达豪放,有磊落之心、仁德之气,这点我亦心向往之,只是太过单纯,我怕他驾驭不了那些人心鬼蜮”——这就是该剧对丕和植的人设了
                            个人感觉在这段争论中,丕对事态本质的判断更准确,但手段过激;植对局势人心的思考不足,但处理方式适切,确实是各有长短,老板也很愁…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7-10-03 11:55
                            回复
                              2025-05-12 15:18:06
                              广告
                              【11】第七集
                              曹丕《典论·自序》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
                              --------------------
                              二丕又来勾搭仲达了…
                              这次又重新强调了自己的志向,“结束乱世,还万民以康乐,才是我想要立的功业”
                              一周目时我觉得这很洗白丕,但后来觉得剧中根据历史上丕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叙述,推测出他可能怀有这样的志向,其实也是合理的,就如同写于征讨袁氏的《黎阳作》中也有“我独何人,能不靖乱”之句,这也许是他的矫情逞强之语,但也未必不是本心




                              IP属地:北京17楼2017-10-03 1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