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火炮巡洋舰,全世界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退役
知兵堂深度军事
百家号|10-01 07:37
关注
深度
摘要:9月27日,全世界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秘鲁海军的“格劳海军上将”号退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战列舰全线退役之后,火炮巡洋舰也终于步其后尘,黯然退场。对于众多巨舰大炮的军迷来说,自然会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在心中油然而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淡化,未来恐怕很少再会有新的巡洋舰出现。
图1:9月27日全世界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退役
9月27日,秘鲁海军“格劳海军上将”号(BAP Almirante Grau,舷号CLM-81)正式退役。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12000吨的巡洋舰,是世界上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原来是荷兰海军七省级巡洋舰的第二艘,1953年建成服役,1973年被转卖给秘鲁,并更名为“格劳海军上将”号。1985年还曾进行过现代化改装,1999年随着姊妹舰“阿吉雷”号退役,“格劳海军上将”号就成了世界上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而到了2017年9月27日,“格劳海军上将”号也终于黯然谢幕。
巡洋舰最早起源于风帆时代的“快帆船”,在远洋舰队中负责执行巡逻、侦察、警戒、护卫,以及追击的任务。当时还没有巡洋舰这个舰种名称,而是根据按照火炮的多少来区分。英国皇家海军规定快帆船的标准是装备38至50门火炮,排水量约在1000吨左右。
图2:风帆时代的巡洋舰
最早“巡洋舰” (英文为Cruisers)的名词出现于十七世纪,当时与其说作为一种军舰的类型,还不如说是代表一种军舰担负的任务,也就是远海的巡逻和护航的任务。
到了十八世纪,巡防舰才逐渐成为一种轻便快速能够进行远距离巡航的轻武装(只有单层炮甲板)战舰的名称,主要负责侦察、护航和破交等作战任务。进入十九世纪,蒸汽动力开始运用于战舰,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实验性的采用蒸汽动力的巡防舰,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先后建造采用蒸汽动力,舰体进一步大型化并装备大口径舰炮的巡洋舰,随后又出现了装甲防护。
拥有装甲的巡洋舰被统称为 “防护巡洋舰”,最早的装甲防护 只是在机舱等要害部位铺设一层水平装甲,成为“平甲巡洋舰”。由于一层平面装甲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改进为一层中间高两侧有弧度的“穹甲”水平装甲,这就是“穹甲巡洋舰”。但仍没有舷侧装甲,而且排水量仍然比较小,主炮口径一般也在152毫米以下。此外,还有一些巡洋舰在船舷两侧安装了装甲,但没有穹甲,这种巡洋舰就被称为“装甲巡洋舰”,排水量往往比穹甲巡洋舰更小。北洋水师邓世昌担任管带的“致远”号就是穹甲巡洋舰,而后来的“经远”号则是只有舷侧装甲的装甲巡洋舰。
图3:“致远”号就是穹甲巡洋舰
中文的“巡洋舰”其实引自于日本,日本海军在1883年开始首次使用“巡洋舰”一词。而同时期的清朝,大都用“巡海快船”来称呼巡洋舰,撞击巡洋舰叫“碰快船”,装甲巡洋舰则叫“铁甲快船”。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开始用巡洋舰这个名称。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巡洋舰开始被编入主力舰队,成了战列舰的“带刀侍卫”,负责侦察和为战列舰提供掩护。随着战列舰吨位的不断增大,巡洋舰也随之迅猛发展,但无论是防护还是火力都远远不及战列舰,因此并不适于参与以战列舰为主力的舰队决战,仍然只能作为舰队的前卫或者较为强大的护航及破交力量。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装备战列舰级别的大口径主炮、装甲更厚、航速更高、排水量更大的 “战列巡洋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主要分为注重装甲防护能参与舰队炮战的装甲巡洋舰和注重航速负责侦察警戒的轻巡洋舰。
图4:巡洋舰对人类历史也有过重大影响,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已经无力进行建造海军舰艇的军备竞赛,因此签订了一系列的海军条约,同时随着需要应对新兴的飞机和潜艇威胁,巡洋舰终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战力比较均衡全面的战舰,同时规格也日趋统一,并具体分为三种:重巡洋舰、轻巡洋舰、辅助巡洋舰。
通常将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上,主炮为203毫米的巡洋舰列为重巡洋舰;排水量8000吨以下、主炮为152毫米的巡洋舰划为轻巡洋舰;而将商船改装,排水量在5000吨,只有最低程度装甲防护,主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的算为辅助巡洋舰。但这一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排水量和主炮达到重巡洋舰标准的仍称为轻巡洋舰的,如英国的“霍金斯”级巡洋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总共有近200艘各型巡洋舰参战,尤其是日本海军的“高雄”级重巡洋舰在战争的表现最为活跃,成为巡洋舰战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图5:日本海军的“鸟海”号重巡洋舰,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极为活跃
在大西洋战场,纳粹德国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也是参加了多次海战,每次都都幸运地全身而退,被誉为“不死之舰”,也是成为巡洋舰战史上的一段传奇。
当时,巡洋舰的152毫米及203毫米主炮,虽然比不上战列舰的356毫米、381毫米更不如406毫米主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上。但巡洋舰的火力对付驱逐舰、鱼雷艇和潜艇,还是绰绰有余,在执行对岸舰炮支援任务时,巡洋舰更是最有效的。因为二战时期陆军的身管火炮,200毫米级是非常少见的,150毫米已经算是绝对的重炮了。所以巡洋舰在二战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二战结束之后,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但巡洋舰的地位并没有像战列舰那样迅速衰败,反而得到了巩固。因为随着导弹的出现,水面舰艇装备导弹是必然的趋势,但早期的导弹发射系统极为笨重,只有排水量在万吨左右的巡洋舰才能装得下。因此装备导弹的巡洋舰迅速成为舰队重要的作战力量,干的还是“带刀侍卫”的老本行,只是“刀”已经进化为导弹,而其保护的对象也从战列舰变成了新的霸主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发展了8个级别总共54艘巡洋舰,其中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有5个级别9艘,八十年代开始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更是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也是目前唯一在役的巡洋舰。
图6: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即使性能最为先进,也逃不了被封存的命运
苏联也不甘示弱,建造的巡洋舰简直就是满载导弹的武器库,如“基洛夫”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装备的导弹多达250枚,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因此,现代的巡洋舰通常是指具有超大的续航能力,能够执行远洋作战,拥有强大的对地对舰攻击火力,同时又有一定防空反潜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导弹的尺寸逐渐小型化,但威力却越来越强悍。这样,体型硕大的巡洋舰在装备反舰导弹的飞机、驱逐舰、护卫舰甚至导弹快艇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但使用和维护的费用却要远比这些中小型舰艇高昂的多,所以巡洋舰的没落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美国海军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巡洋舰“2-4-6”计划,也就是每次封存2艘、每次封存时间不超过4年、同时封存的巡洋舰数量不超过6艘的方式对现役巡洋舰进行封存,留待未来进行改装。美国海军计划未来陆续封存现役22艘巡洋舰中的11艘,而且将来退役一艘未经改装的巡洋舰,就同时启封并改装一艘封存的巡洋舰。之所以还要封存而不是直接退役,因为毕竟“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不但是以导弹为主要武器,而且还有享年还相对没有落伍的“宙斯盾”系统。纯火炮的巡洋舰自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基本上就是直接退役拆解,就像秘鲁海军的“格劳海军上将”号那样。
而且随着舰艇技术的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模糊,原来以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区分的标准早已毫无意义,不少国家海军的驱逐舰排水量都已经超过了过去重巡洋舰标准的1万吨,如中国海军最新型的055级,但都不会再用巡洋舰的名头,而是宁愿采用更为低调的驱逐舰。同时由于导弹武器的蓬勃发展,大口径舰炮已经毫无意义,所以用舰炮口径来区分更是无从谈起了。
所以,巡洋舰这一舰种像战列舰那样彻底退出海战舞台,显然也已经为期不远。作为和战列舰一起成为巨舰大炮时代的标志战舰,纯火炮巡洋舰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众多依旧沉醉于巨舰大炮的粉丝来说,再要重现昔日舰队对决的震撼场面就只有在游戏中了。
知兵堂深度军事
百家号|10-01 07:37
关注
深度
摘要:9月27日,全世界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秘鲁海军的“格劳海军上将”号退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战列舰全线退役之后,火炮巡洋舰也终于步其后尘,黯然退场。对于众多巨舰大炮的军迷来说,自然会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在心中油然而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淡化,未来恐怕很少再会有新的巡洋舰出现。
图1:9月27日全世界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退役
9月27日,秘鲁海军“格劳海军上将”号(BAP Almirante Grau,舷号CLM-81)正式退役。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12000吨的巡洋舰,是世界上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原来是荷兰海军七省级巡洋舰的第二艘,1953年建成服役,1973年被转卖给秘鲁,并更名为“格劳海军上将”号。1985年还曾进行过现代化改装,1999年随着姊妹舰“阿吉雷”号退役,“格劳海军上将”号就成了世界上最后一艘火炮巡洋舰,而到了2017年9月27日,“格劳海军上将”号也终于黯然谢幕。
巡洋舰最早起源于风帆时代的“快帆船”,在远洋舰队中负责执行巡逻、侦察、警戒、护卫,以及追击的任务。当时还没有巡洋舰这个舰种名称,而是根据按照火炮的多少来区分。英国皇家海军规定快帆船的标准是装备38至50门火炮,排水量约在1000吨左右。
图2:风帆时代的巡洋舰
最早“巡洋舰” (英文为Cruisers)的名词出现于十七世纪,当时与其说作为一种军舰的类型,还不如说是代表一种军舰担负的任务,也就是远海的巡逻和护航的任务。
到了十八世纪,巡防舰才逐渐成为一种轻便快速能够进行远距离巡航的轻武装(只有单层炮甲板)战舰的名称,主要负责侦察、护航和破交等作战任务。进入十九世纪,蒸汽动力开始运用于战舰,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实验性的采用蒸汽动力的巡防舰,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先后建造采用蒸汽动力,舰体进一步大型化并装备大口径舰炮的巡洋舰,随后又出现了装甲防护。
拥有装甲的巡洋舰被统称为 “防护巡洋舰”,最早的装甲防护 只是在机舱等要害部位铺设一层水平装甲,成为“平甲巡洋舰”。由于一层平面装甲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改进为一层中间高两侧有弧度的“穹甲”水平装甲,这就是“穹甲巡洋舰”。但仍没有舷侧装甲,而且排水量仍然比较小,主炮口径一般也在152毫米以下。此外,还有一些巡洋舰在船舷两侧安装了装甲,但没有穹甲,这种巡洋舰就被称为“装甲巡洋舰”,排水量往往比穹甲巡洋舰更小。北洋水师邓世昌担任管带的“致远”号就是穹甲巡洋舰,而后来的“经远”号则是只有舷侧装甲的装甲巡洋舰。
图3:“致远”号就是穹甲巡洋舰
中文的“巡洋舰”其实引自于日本,日本海军在1883年开始首次使用“巡洋舰”一词。而同时期的清朝,大都用“巡海快船”来称呼巡洋舰,撞击巡洋舰叫“碰快船”,装甲巡洋舰则叫“铁甲快船”。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开始用巡洋舰这个名称。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巡洋舰开始被编入主力舰队,成了战列舰的“带刀侍卫”,负责侦察和为战列舰提供掩护。随着战列舰吨位的不断增大,巡洋舰也随之迅猛发展,但无论是防护还是火力都远远不及战列舰,因此并不适于参与以战列舰为主力的舰队决战,仍然只能作为舰队的前卫或者较为强大的护航及破交力量。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装备战列舰级别的大口径主炮、装甲更厚、航速更高、排水量更大的 “战列巡洋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主要分为注重装甲防护能参与舰队炮战的装甲巡洋舰和注重航速负责侦察警戒的轻巡洋舰。
图4:巡洋舰对人类历史也有过重大影响,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已经无力进行建造海军舰艇的军备竞赛,因此签订了一系列的海军条约,同时随着需要应对新兴的飞机和潜艇威胁,巡洋舰终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战力比较均衡全面的战舰,同时规格也日趋统一,并具体分为三种:重巡洋舰、轻巡洋舰、辅助巡洋舰。
通常将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上,主炮为203毫米的巡洋舰列为重巡洋舰;排水量8000吨以下、主炮为152毫米的巡洋舰划为轻巡洋舰;而将商船改装,排水量在5000吨,只有最低程度装甲防护,主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的算为辅助巡洋舰。但这一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排水量和主炮达到重巡洋舰标准的仍称为轻巡洋舰的,如英国的“霍金斯”级巡洋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总共有近200艘各型巡洋舰参战,尤其是日本海军的“高雄”级重巡洋舰在战争的表现最为活跃,成为巡洋舰战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图5:日本海军的“鸟海”号重巡洋舰,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极为活跃
在大西洋战场,纳粹德国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也是参加了多次海战,每次都都幸运地全身而退,被誉为“不死之舰”,也是成为巡洋舰战史上的一段传奇。
当时,巡洋舰的152毫米及203毫米主炮,虽然比不上战列舰的356毫米、381毫米更不如406毫米主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上。但巡洋舰的火力对付驱逐舰、鱼雷艇和潜艇,还是绰绰有余,在执行对岸舰炮支援任务时,巡洋舰更是最有效的。因为二战时期陆军的身管火炮,200毫米级是非常少见的,150毫米已经算是绝对的重炮了。所以巡洋舰在二战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二战结束之后,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但巡洋舰的地位并没有像战列舰那样迅速衰败,反而得到了巩固。因为随着导弹的出现,水面舰艇装备导弹是必然的趋势,但早期的导弹发射系统极为笨重,只有排水量在万吨左右的巡洋舰才能装得下。因此装备导弹的巡洋舰迅速成为舰队重要的作战力量,干的还是“带刀侍卫”的老本行,只是“刀”已经进化为导弹,而其保护的对象也从战列舰变成了新的霸主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发展了8个级别总共54艘巡洋舰,其中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有5个级别9艘,八十年代开始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更是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也是目前唯一在役的巡洋舰。
图6: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即使性能最为先进,也逃不了被封存的命运
苏联也不甘示弱,建造的巡洋舰简直就是满载导弹的武器库,如“基洛夫”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装备的导弹多达250枚,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因此,现代的巡洋舰通常是指具有超大的续航能力,能够执行远洋作战,拥有强大的对地对舰攻击火力,同时又有一定防空反潜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导弹的尺寸逐渐小型化,但威力却越来越强悍。这样,体型硕大的巡洋舰在装备反舰导弹的飞机、驱逐舰、护卫舰甚至导弹快艇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但使用和维护的费用却要远比这些中小型舰艇高昂的多,所以巡洋舰的没落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美国海军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巡洋舰“2-4-6”计划,也就是每次封存2艘、每次封存时间不超过4年、同时封存的巡洋舰数量不超过6艘的方式对现役巡洋舰进行封存,留待未来进行改装。美国海军计划未来陆续封存现役22艘巡洋舰中的11艘,而且将来退役一艘未经改装的巡洋舰,就同时启封并改装一艘封存的巡洋舰。之所以还要封存而不是直接退役,因为毕竟“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不但是以导弹为主要武器,而且还有享年还相对没有落伍的“宙斯盾”系统。纯火炮的巡洋舰自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基本上就是直接退役拆解,就像秘鲁海军的“格劳海军上将”号那样。
而且随着舰艇技术的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模糊,原来以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区分的标准早已毫无意义,不少国家海军的驱逐舰排水量都已经超过了过去重巡洋舰标准的1万吨,如中国海军最新型的055级,但都不会再用巡洋舰的名头,而是宁愿采用更为低调的驱逐舰。同时由于导弹武器的蓬勃发展,大口径舰炮已经毫无意义,所以用舰炮口径来区分更是无从谈起了。
所以,巡洋舰这一舰种像战列舰那样彻底退出海战舞台,显然也已经为期不远。作为和战列舰一起成为巨舰大炮时代的标志战舰,纯火炮巡洋舰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众多依旧沉醉于巨舰大炮的粉丝来说,再要重现昔日舰队对决的震撼场面就只有在游戏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