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回青岛玩,总能见到有人遛狗不拴狗绳,其中不乏站起来足有一人高的超大型犬只。在海边,我还见到一头面目凶恶的巨犬,昂首挺胸在路中间溜达,主人拿着塑料袋装的扎啤一步三摇在后面不远处跟着,行人纷纷避让。相比之下,乖乖拴狗绳遛狗的人绝对是极少数。
在我如今所居住的南粤小城,这种景象绝不会出现。人们在小区、公园里遛狗时,多半会拴狗绳,别说大型犬只,即使是小狗也会好好拴着。
我所不习惯的不仅仅是这一点,还有街上时常响起的汽车喇叭声。即使青岛已是山东最发达的城市,但道路文明程度仍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相差甚远。站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你只能看到一辆辆车呼啸而过,别指望他们慢下来让你安心过个马路。如果你胆敢踏前一步,刺耳的喇叭声会瞬间响起,甚至是连珠炮式的。至于司机经过你身边时有没有瞪你一眼,抱歉,速度太快,很难看到。
近期看到两个新闻,一是上海救护车在早高峰时段护送高烧儿童前往医院,上海司机们一路让出生命通道,另一桩是济南一司机在高架桥上恶意阻拦救护车,一路卡位,病人送院后不治身亡。上海司机其实未必个个文明,后者应该也是个例,但从总体来看,山东的道路文明状况实在跟经济大省地位不符。
遛狗拴狗绳、不按汽车喇叭、人行道前主动让人、高速路上不占用紧急停车道、给救护车让路……这些其实都是现代文明社会基本的礼仪,但在山东通通欠奉。
如果走进饭馆,你更能感受到山东在第三产业上的薄弱。即使是在高档酒楼里,你也很难体验到“服务”二字,反而经常会看到服务员的心不在焉和白眼。如果非要类比,那么山东的高档酒楼服务档次,基本只能跟珠三角的大排档相当。
吊诡的是,山东却是最强调“礼”的省份,所谓“孔孟之乡”、“礼仪之乡”,都是山东的名片,与“好客山东”交相辉映。
山东人所强调的“礼”,似乎大部分体现在了酒桌规矩上。每逢酒席,人们总要安排座位,什么主客主陪、四陪五陪。喝酒也不可随便,谁喝第一杯,谁先敬酒,次序如何,样样都有规矩,谁坏了规矩还得挨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