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我没见过,我是零四年之后才经常去北京,而石明己在此前去世了。零四年跟祝老师学习后看到他的视频,也没觉得意外,就松功乃至对太极拳的认识来说,他不如祝大彤,他的花样祝都会玩。有人说解放后北京真懂太极拳的只有吴图南杨禹庭石明三个人,还是此人又说石明是去拜访王培生后才真明白的,这就很好笑了:王老师自己对太极拳也是一知半解,却能在三言两语间教化出一个超过自己的人?
网上有石明说的话:“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这个立论是不能成立的——世上并无有极限之事!)。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中级线是一家之言,不足为论!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只是对某种事态的比喻,却无l法说明太极图之理。)。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这个比喻本来不错,符合拳经“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的要求,但瞬间一词用的不切合,因为这个“动静之几”未必就只是瞬间!若只认作是瞬间,则不免有投机取巧之心,便难成自然相应之功了。)。他认为,“打拳就是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同生共灭,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程。”(不错!)
一他还谈到:“所谓太极劲,就是意动和体动谐和的产物”。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是研究“自身和谐”和“自身与外界和谐”的人体科学。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增强人的素质。作为武术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但不是用来与人争强斗胜的手段,应该说他是一种极为高尚的、修养身心的大道。(这一段是历代都认可的,不能算作石明个人首发。)
他说太极拳练什么扔什么。练着扔着、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这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之理)。正因为如此,他梦寐以求,想把自己传授的太极拳术称之为“如意太极拳”。(哪个太极拳不是要达到“如意”呢?仅从此一条,可断其决不是真懂太极拳!当然也不能否认他到了一定境地。)
通过分析上面他对太极拳这些矛盾的认知,贤弟认为石明真的超过了朱怀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