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吧 关注:3,933贴子:67,015

【终结帖】习惯性髌脱十二年——我的膝盖变圆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ello,大家好,本脱今年24岁,男。9月1号手术哒,手术刚满一个月。现在天天掰腿,直抬腿等康复性训练,恢复的速度中等吧^_^,弯腿110多度,每天虽然疼痛但看到自己进步,还是很开心!记得第一次发帖是4月末,那时候还是求助帖,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这中间发生了不少故事,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对我帮助很大。言归正传,记录一下我与髌骨脱位的故事(求医之路)---3次髌脱手术,6种术式。 从12岁到24岁,从儿童术式到成人术式,走了很多弯路,不过最终应该治好了(还不确定,因为刚满一个月,还没全角,持续观察中) 髌骨脱位不可怕,一定可以治好的!!!


IP属地:山东1楼2017-09-29 11:41回复
    髌骨脱位的发生率约十万分之六,身边好多人都没听过这种病,听过胳膊脱臼,没听过膝盖还能脱臼。。。在这些髌脱的患者中,95%都是特别好治的,这是一种常见病,接诊的医生都会做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手术完了认真康复,一定能恢复受伤前的运动水平,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我是属于难治性的髌骨脱位,因为最初没有找到最专业的医生,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悲催的事。大家应该首先选择运动医学的医生,实在没有再去关节外科(骨科)。


    IP属地:山东2楼2017-09-29 11:59
    收起回复
      2025-05-16 00:01:43
      广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9 12:10
      收起回复
        复发性脱位是指屈膝20-30度(接近伸直位)瞬间发生了脱位,一般出现在外伤后。患者主要是年轻女性,多为10-17岁。因为脱位和复位都在瞬间完成,所以一部分人去医院检查发现不了,出现误诊。一般脱位2次以上就要手术了。 习惯性脱位则不同,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越屈越脱,伸直就复位了,它的特点是每一次都脱位 。习惯性脱位男女比例一样,它属于一种发育不良综合征。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它们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完全不同。翻修病例中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医生没有分清这两种病,把他当成了一种病来治疗,出现了手术失败。很不幸,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29 15:35
        收起回复
          您是在哪手术的?做的几联?谢谢。还有,您发的资料出处是哪里?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9-29 18:55
          收起回复
            刚才洗澡了,术后第一次洗澡。伤口长的很结实,但是极其难看。接着写,先天性髌骨脱位,坎贝尔把它定义为两种情况,1婴儿时期的固定性髌骨脱位(髌骨固定在外侧,婴儿常伴有全身多处症状,屈曲挛缩,腿伸不直。它的特点是整套伸膝装置都在外侧,肌肉,髌骨,胫骨结节,所以整怎么也无法复位,只能手术治疗,应该早期手术,效果特别好) 2 5~10岁小孩的习惯性髌骨脱位。 先天性髌骨脱位都是小儿骨科治疗,儿童不做骨性手术,都是做软组织手术。 群里没有介绍小儿手术方式的,过会写写。我被某坑爹大夫用小儿骨科某术式进行治疗(我那时候不是儿童了),儿童方法不适合成人,差一点就把我治成终生残疾。言归正传,复发性,习惯性,先天性(固定性)这三种脱位,复发性脱位是一种病,最重要发病机制是内侧稳定结构失效(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习惯性髌骨脱位和先天性髌骨脱位是一个类型的病,发病机制是外侧结构的挛缩和伸膝装置的短缩,和内侧关系不大。临床上最多就是复发性髌骨脱位,MPFL重建,运动医学(关节镜医学)大夫擅长的,就和前叉重建一样,一个移植物,两个止点。所以运医大夫更靠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29 23:02
            收起回复
              创伤性髌骨脱位,就是第一次脱位保守治疗的,好羡慕你们,听说在脱位率只有17%。也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内侧结构的松弛程度(就是向外推推髌骨),拍个mri检查一下有木有mpfl损伤。如果内侧松的厉害或合并有软骨骨折的,可能第一次脱位就要手术了。对保守不懂,贴两张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29 23:19
              收起回复
                以下是髌股关节和初次髌脱位的症状。越写越偏,还是这一下自己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29 23:26
                回复
                  2025-05-15 23:55:43
                  广告
                  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膝盖有什么问题,从有记忆开始一直也没有扭伤什么的,前段时间左膝扭伤后去医院看,诊断是髌骨复发性脱位,而且右膝髌骨也有点松动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0-01 08:32
                  收起回复
                    恭喜楼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0-02 12:55
                    收起回复
                      习惯性髌骨脱位要怎么治啊。会很难吗?能恢复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0-11 09:06
                      收起回复
                        10月12日,术后42天,第一个月复查,终于可以出家门透透气了。从进济南火车站到北京南站下车,一路畅行无阻,各种老弱病残通道,也不用排队~ 来到了北京,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用京医通挂号,顺利的挂上了当天的复查号,被轮椅推到诊室门口,遇到了两个髌脱病友:病友A大哥我们是一个病房的,他比我早手术2天;病友B小妹,我们都是9月1号手术的,她是那天第一台手术,我是第二台~ 因为我们三个都是一类手术方式(习惯性&固定性) ,手术创伤都特别大,交流了一下,大家都有同样的问题:腿伸不直。其他的恢复状况大家相差的不多,比如腿部弯曲角度。同屋的大哥被动角度全了,我被动差一掌多全角,那个妹妹110多度了,完全满足第一个月的要求。当时出院的时候问大夫,掰腿有什么角度要求,大夫说90度以上,髌脱术后最大角度无限制。那个大哥跟我说,早期掰效果好,时间拖的长了,不容易下角度那就麻烦了,他每天都在积极锻炼,感觉他天天都在进步,付出总有回报,一个月还真全了。我其实都没积极掰腿锻炼,但是毕竟这是第四次掰腿,经验还是有的,角度也还可以。
                        每个人恢复的速度都不一样,这和人的体质,规范的功能锻炼,自己的付出有关系。不需要比较,但一定要达到医嘱要求。我掰腿的经验就是充分的放松肌肉,进三退二(我不喜欢一次性到位,因为很疼,疼的不行了稍微放松一点角度,弯着腿休息好了再挑战这个障碍角度),如果出现肿胀,功能锻炼后及时冰敷。


                        IP属地:山东12楼2017-10-16 00:1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0-16 00:29
                          回复
                            Z主任看病特别仔细,没有大专家的架子,每个病人都咨询挺长时间的,我这个7号签排了N久,终于轮到我了。进去第一句和我说,你和这个姑娘(病友B)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的,然后直抬起我的腿,让我伸直,检查后高兴的告诉说:“男生就是比女生有力量”!伸不直的情况不算特别严重,而那位姑娘不幸被送入了康复科学习去了。大夫又检查了主动弯曲度,130度,相当不错。我问了大夫很多问题:1 伸膝有响声怎么办呢:这个需要术后一年取钉时进行评估(可能是髌骨运行新的轨道,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2 伸不直第二个月能恢复吗,如何练习:大夫告诉我自然重力下绷紧腿使劲往上伸,往上使劲。当能伸直了在加沙袋练习。(伸膝的末端主要靠股内斜肌,直抬腿效果不好,因为直抬腿主要练习的是股直肌),这个问题是最严峻的,因为伸不直走路特别容易打软腿,这块肌肉挺难练习的。复发性脱位伸不直可能是肌肉萎缩,练习可能不需要多苦。而我们一部分习惯性脱位的患者进行了股外侧肌进行松解,切断,L型延长,相当于用肌肉的力量换取髌骨的复位。所以康复之路异常的艰辛,需要锻炼的更多,大夫也不知道多久能恢复好。3 六周可以走路吗:大夫说可以尝试走路(回了家我立刻托拐走了好几圈),现在快速康复确实和原来不一样了,这么就可以下地。我在家的时候就感觉能走了,因为腿不疼不胀,蹬蹬墙感觉还有劲的,下地之前试探一下。一开始要带上支具,因为第一次下地挺危险的,慢慢习惯了并且肌肉力量恢复好了再托拐。在家里因为地形熟悉可以托拐,出门还是带上支具吧,万一遇到坑坑洼洼绊倒也不好。4 这是个沉重的问题,我的软骨确实磨损的超级厉害,手术记录这样写的:弥漫性软骨缺损,髌骨侧软骨退变明显。 我的腿毕竟异常磨损了12年,我问医生需要保养吃药吗?大夫说不需要任何处理,这种病都这样,没事的,我顿时特别高兴,很安心。所以大家过度担心软骨磨损完全没必要的,有病治病,不要杞人忧天。人只要运动就会正常磨损软骨,泰山挑担子的一天2个来回,那软骨负荷磨损多厉害,也没见人家得骨性关节炎。有的白领很少体力劳动,老了照样关节炎换关节,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看命。这个例子虽然肯定不恰当,但是软骨问题不需要过度恐惧的,积极康复运动就好。回头找下我的CT,磨得惨不忍睹,积极保护,康复运动就行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16 01:34
                            收起回复
                              2025-05-15 23:49:43
                              广告
                              临走的时候我和医生聊了一会,我问大夫,我髌脱3次手术,太倒霉了,算是个典型吗?大夫说有比你惨的(当然这都是一些难治的类型,或者医生造成的悲剧治不好的)。得这个病的概率十万分之六,手术失败率最多5%(肯定比这个低的多),那么两次失败的概率是一亿分之15,和彩票大奖几率差不多。这个病在我生命中占了很重的一个分量。 想起早上门口那两位病友也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治不了才来北京的,写下我的求医之旅吧。


                              IP属地:山东15楼2017-10-16 02: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