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遗风吧 关注:167贴子:929
  • 11回复贴,共1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终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国皇州,自今观古。彼则巨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文殊普贤天亲龙树圣贤之俦,或别译愿文,或著在经论,非此备载。)
  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且首从晋世东林净社刘雷等十八贤,洎一百二十三人同誓。遗民属词。其后冠盖之士,德望之僧,洁志之俗,富于编简。)自兹回向绵续,唱和相寻。诚为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者也。
  但世多创染割截,未识方隅,忽遇问津,靡惭滥吹。或攘臂排为小教,或大笑斥作权乘。以其言既反经,人惑常典。易不云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遂辄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词愧不文,理存或当。视菽麦而且辨,挹泾渭而永分,剪伊兰之臭林,植栴檀之香干。信解行愿,原始要终。不数千言而能备举者,实兹二门矣。


IP属地:江西1楼2017-09-28 10:16回复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
      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第一决疑门者
      疑为信障。世间小善尚不能成,况菩提大道乎。或曰,天台智者已有释十疑论,何须此文。然略由三意。
      一者上为王臣宰官生信乐者,几务少暇,难寻广文。今举大纲,及略出行相,易披览故,易修行故。
      二者论中多随事释难。唯第二第三,略附理立。且事既无尽,疑亦叵穷。今直明一理,为诸法源。指源则流可识矣。
      三者正对说者反经乖理,自损损他。故于第二疑法中,简小取大,明白权实,使来者不惑。
      至于道安和尚往生论(六卷)
      怀感法师群疑论(七卷)
      道绰禅师安乐集(三卷)
      慈敏三藏净土慈悲集(三卷)
      源信禅师净土集(二卷)
      古今诸师归心净域者,或制疏解经,或宗经造论。或随情释难,或伽陀赞扬。虽殊途同归,而各陈所见,动盈编帙,寻究良难。今统彼百家,以三疑收尽。然文出天台止观,非敢臆说。
      一者疑师。
      二者疑法。
      三者疑自。


    IP属地:江西2楼2017-09-28 10:22
    回复
        一疑师者
        师有二种。一邪外等师。倒惑化人,非所承也。二正法之师。复有凡圣因果。凡及因位,容有未了。犹清辨谓今弥勒未是遍知。俟龙华道后,方复问津。即其事也。今显示西方令回向者。唯果佛圣师。释迦如来,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赞劝往生,更何所惑。


      IP属地:江西3楼2017-09-28 10:25
      回复
          二疑法者
          佛法有二。一者小乘不了义法。二者大乘了义法。大乘中复有了不了义。今谈净土,唯是大乘了义中了义之法也。且小乘经部,括尽贝书,曾无一字赞劝往生他方净土。故天亲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此即明据也。
          问,小弥陀经等,皆说彼国有声闻弟子。及鼓音王经云,佛母名殊胜妙颜。亦应复有女人。
          答,佛母恐指初降生时。成正觉已,国土随净,必无女人。其母或转成男子,如此方龙女。或复命终如悉达母。有人注论引此经文,而云彼土亦有女人者,非也。声闻如观经疏及十疑论和会。今明大乘复有三种。
          一者三乘通教。此则门虽通大,类狸二乘。又当教菩萨,虽复化他净佛国土。化毕,还同二乘归于永灭。净土深理,非彼所知。非了义也。
          二者大乘别教。此明大乘独菩萨法。虽谈实理,道后方证,因果不融。净土则理外修成,万法乃不由心具。虽尘劫修道,广游佛刹。指彼净土因果,但是体外方便。斯亦未了。
          三者佛乘圆教。此教诠旨圆融,因果顿足。佛法之妙,过此以往,不知所裁也。经曰,十方谛求,更无余乘,唯一佛乘。斯之谓欤。


        IP属地:江西4楼2017-09-28 10:30
        回复
            是则大乘中大乘,了义中了义。十方净秽,卷怀同在于刹那。一念色心,罗列遍收于法界。并天真本具,非缘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尘亦尔。故能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非隐显。一切圆成无胜劣。若神珠之顿含众宝,犹帝网之交映千光。
            我心既然,生佛体等。如此则方了回神亿刹,实生乎自己心中。孕质九莲,岂逃乎刹那际内。苟或事理攸隔,净秽相妨。安令五逆凡夫,十念便登于宝土。二乘贤辈,回心即达于金池也哉。信此圆谈,则事无不达。昧斯至理,则触类皆迷。
            故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造通二种。一者理具名造。十界依正,一念顿足。二者变起名造。全理缘起,知无不为。)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实由三无差别,方得感应道交,悲愿相摄。共变各变,因果方成。若但知一理无差,不晓诸法互具,则未善圆旨。)
            又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直指凡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六凡法界。)出世间法。(四圣法界也。摄义亦二种。一理具。二事造。并摄十界。十界之内,身土净秽,何法不在。)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摩诃衍,大乘也。若非此心,安堪乘运。)
            十六观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IP属地:江西5楼2017-09-28 10:46
          回复
              三疑自者。
              问曰。我是博地凡夫世缘缠盖。云何此身生诸净土。入贤圣海同正定聚耶。
              释曰。若了如上法性虚通。及信弥陀本愿摄受。但勤功福宁俟问津。况十念者得生。唯除五逆及谤正法。又定心十念逆谤亦生。今幸无此恶。而正愿志求。夫何惑矣。


            IP属地:江西6楼2017-10-02 14:26
            回复
                第二正修行愿门者。
                略开四门。
                一者礼忏门。
                二者十念门。
                三者系缘门。
                四者众福门。
                所以但四门者。修行整足,唯须此四。何者。
                先礼佛忏悔。净除业障,身心皎洁。故第一门如净良田。
                次修十念。定心成行,立愿要期,植往生正因。故第二门如下种子。
                次使系心。爱护长养,滋发芽茎。故第三门如注以膏雨。
                次假众福。助令繁茂,使速成华果。故第四门如灌以肥腻。
                是知能具修此四行者,最上最胜。然相由虽尔。若或少暇,但随修三二一者,皆生彼国。以四门中各有行愿,皆是正因故也。又亦可于六斋日修礼忏法。于日日中修十念法。以十念是净因要切,必不可废。后二门任力所能。若不然者,但随所欲,任意行之。四门今当说。


              IP属地:江西7楼2017-10-03 13:03
              回复
                  第一礼忏门者。
                  应日日早晨,于常供养道场中,冠带服饰,端庄谨肃。于佛像前,手自烧香,合掌定心,作是唱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常住三宝。(存心遍礼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宝。拜起,两膝著地。手执香炉,烧众名香,唱云。)
                  愿此香烟云,遍满十方界。无边佛土中,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唱已,冥心少顷,遍运香云,供养三宝。普熏众生,咸生净土。想已,置香炉起,作一礼。起已合掌,曲躬恳切。想面对弥陀,及一切佛,而赞叹曰。)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顶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大智大愿力,普度于群生。令舍热恼身,生彼清凉国。我今净三业,归依及礼赞。愿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刹。(赞愿已,即便礼佛。一一存心专对。唱云。)


                IP属地:江西8楼2017-10-03 13:05
                回复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智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遍法界圣众(即以两膝跪地。手执香炉烧香。至诚而唱是言)
                    我今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起礼复跪地。执手炉唱云)。至心忏悔。


                  IP属地:江西9楼2017-10-03 13:10
                  回复
                      第二十念门者。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心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作此愿已。便止不必礼拜。要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心。得生彼国)


                    IP属地:江西11楼2017-10-03 13:17
                    回复
                        第三系缘门者。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楞严经云。譬如有人。一专为忆(譬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念(譬众生念佛)。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耎。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强援。必得免脱。
                        又若见他受苦时。以念佛心。怜愍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密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
                        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恐烦披览。不复具说。诚哉此门。为益最大。


                      IP属地:江西12楼2017-10-03 13:21
                      回复
                          第四明众福门者。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重罪者。当修行五事。
                          一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于持戒四众勿行污行)
                          二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三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
                          四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严禁渔捕及诫奸斗。六斋日者。白月初八日四天王使者巡世。十四日四王太子巡。十五日四天大王亲巡。黑月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巡世。准上白月次第终而复始。若四王亲下一切诸天星宿鬼神俱时随从。若遇修福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此人注禄添算。护持福业令其成就)
                          五者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此与十六观经。三福大同。但普贤观正为王臣故。特引用此。亦是三世诸佛。净土正因。
                          若出家四众。应具依观经。三福为行。当自检文。但随作一福并须。即时若心念若口言。作意回向。方成净因。
                          尔劝修者。于此四种法门。必须系日专持修习。方可自期。定生净土。此之四行。即是学习念佛三昧。往生正因。
                          经云。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若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永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音势至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此人现世。彼佛常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世音化大势至。及娑婆世界。常有二十五菩萨昼夜拥护。若行住坐卧。若一切时处。不令恶鬼得便。不受一切灾难。常为国王大臣。一切人民之所宗奉。所得功德。一念之间不可算数。如佛之辩不能称扬。除彼不肖人。孰闻不信乐。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终


                        IP属地:江西13楼2017-10-03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