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存德吧 关注:41贴子:841
  • 2回复贴,共1

因为现在太多的人迷而不清,所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现在太多的人迷而不清,所以我把修行的规则讲解出来,希望迷而不清的人都能清醒的认知。
佛道修行规则
佛道的修行其实很不易,这种修行前提是众生必须要,从心里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无止境轮回因果纠缠的无奈苦楚,进而觉醒发心了缘了因果证悟菩提,方可出离解脱轮回苦海。
这种修行的规则需要觉悟的人发愿后入世修行十世,了却以往过去生里六道轮回之一切因果业,九世修得一世功,十世修行人,吃尽十世苦中苦,吃尽十世累计起来的千难万苦,历经十世累计起来的千难万劫,最后一世方成正果,圆寂之后成就无上正菩提。
仙道修行规则
仙道的修行相比较佛道的修行容易一些,这种修行人身只需行善十世,做十世大善之人,最后一世命终之后方可飞升天界,得道成仙。
而除了人身之外的精灵修行仙道,需修苦心炼百年才可成精,续而千年的苦心修炼才可得到,进而万年的苦心修炼才可成仙。
百年成精,千年得道,万年成仙,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千年的修炼是妖是精,一道一千年,千年的修炼才可得道会变化,三千年的修炼才可幻化人形,五千年方可修成人形却还存留一些部分的皮毛(列如尾巴)戴角(列如头角)动物象征,九千年方可修去部分动物的象征,万年位列仙班。
修行来之不易,请珍惜修行,动物宁可受万年修行漫长之苦,也不愿意转生人类再修行,只怕就此断送了曾经的苦心修行,就是因为一碗孟婆汤前尘往事都遗忘。无论你是哪一界哪一道,只要喝过孟婆汤以往过去生都不会再记忆起,除非后世生能用善良唤醒善心,方可一步步的逐渐醒悟找回原本的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7 10:43回复
    所谓佛法者,既非佛法,
    佛所说的佛法,
    只是一种言教的表述,
    而非真佛法,
    正所谓不可说,
    法由意会,
    佛由心生,
    唯有亲身证悟,
    才得佛法。
    佛是个音译词,本身是觉悟、知觉、认知的意思。佛让人自省,然后才能醒悟,并将自己的醒悟推己及人,也就是去普度众生,形成一种对世间人和物的博爱,不过这种博爱也衍生出佛教的许多清规戒律,比如不杀生,就是众生平等这种博爱观念催生的,这就是所谓经常提及的“慈悲为怀”。
    所以佛家讲因果,希望通过打坐,静静地彻想一切事情发生的源头,也就是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所谓佛说应该这样,应该如此,更没有说过什么男女之间的缘分之类,佛家考虑的是缘由而不是缘分。一个人不快乐,肯定是有原因的,快乐是因为得到满足,而不能满足肯定是自己和外物之间存在差距或者,自己根本期望过高,所有影响自己的东西,要从自身找问题,明辨善恶,这里的善恶未必就是做坏事,而是该做不该做的意思,这样就找到了答案。
    其实说到空,就是无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里色是眼前看到的东西(不是指情色),当它有它就有,当它无它就无,这实际上是一种彻底的大智慧,没有什么东西能永远在你眼前存在,也许瞬间它就会消失,种色和空的体现却是那么显白,功名利禄、金银财宝这种色,最终会化为虚无,在当前的社会,生存让我们不得不看到金钱这种色,但不能看得过重,虽不能看空,但可以看轻,须知,很多人以为得到功名利禄、金银财宝就幸福快乐了,但这恰恰是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的根源,因为追求的奋斗或算计的过程就很痛苦,真的全部得到了,很多人因此又会变得心中空无一片,迷茫无措。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雾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一切唯心造,
    相由心生,
    命由心造,
    净心不为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7 10:44
    回复
      2025-05-19 09:07:55
      广告
      感想,加上无常、因果的思想,珍惜现在,但不攀缘。因上努力向善,果上随缘。自由健康平安,工作生活顺利就好。(此顺利是手边和工作和生活思想干明白。比如租房租的明白,工作思想顺利办好。)(#^.^#)
      儒家也有这种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处何种位置,何种状态,做好自己即可。有种“安贫乐道”的心态。(何况自己足以养活自己)
      原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里色是眼前看到的东西(不是指情色),当它有它就有,当它无它就无,这实际上是一种彻底的大智慧,没有什么东西能永远在你眼前存在,也许瞬间它就会消失,种色和空的体现却是那么显白,功名利禄、金银财宝这种色,最终会化为虚无,在当前的社会,生存让我们不得不看到金钱这种色,但不能看得过重,虽不能看空,但可以看轻。


      3楼2020-10-04 2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