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河南大学将迎来105岁生日。说来也巧,自己的阴历生日也是9月25日,对于不怎么过生日的我来说,每次校庆的时候总有一种和母校共同庆生的错觉。
5年前,作为2012级的大一新生,有幸见证了河南大学的百年校庆。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抗战烽火中的国立河南大学,再到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一百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一百年置于个人则是生命的全部,而一百年对于一所学校,更多的是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5年后,作为一名普通的河大毕业生,当我回首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以自己是河南大学的一员而自豪,而这也是我毕业以来持续不断的幸福感受。现在的我坐上了一艘庞大的高速航行的轮船,我希望让它带着我尽快到达我理想中的彼岸,那里秩序井然,以法垂范,人们目光天真,言辞祥和,社区街道,像孩子们用彩笔画出来的那么可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另一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不知道这趟旅程需要多久,也不知道在这艘巨轮上陪伴我的都会有谁,但是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我已经距离曾经熟悉的母校渐行渐远,我再也不能坐在综合楼的教室里上课学习了,再也不能在放学后的下午去志义体育场跑步了,再也不能在晚自习结束后吃上一口烧饼夹鸡腿了。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它将会成为我永远的回忆了。
但是我依然还会关注她,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离校,可他们的精神会永远停留在这里,成为这所学校特有的气质。矗立在校园里的一栋栋教学楼,张大嘴巴吞吐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他们带着同样懵懂天真的神情迈进校门,再看他们被打磨成各种形状滚出去。它仿佛是一个吞噬青春的怪物。“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个独自站在时间的河流中央,看着一代又一代人被冲走却无能为力的怪物,它究竟有多么寂寞,多么难过。”
去年夏天毕业离校,我没有选择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家,而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尽可能留住学生时代最后的一点回忆。在我接受命运的选择,等待工作结果的那段日子里,我一直在跟两个精灵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他们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一个是培育了我四年的河南大学。毕业季,当“离开”成为了主旋律,那时候的我站在夕阳西下的操场上,看着跑道上奔跑的背影,看着球场上踢球的人群,我依旧对未来迷茫,依旧对自己不自信,依旧不敢走出校园,我不知道将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离开校园的庇护我会不会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鞭打的遍体鳞伤呢?我没有寻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当看到自己在校园里曾经学习奋斗过的地方,使我油然产生偏要战胜内心怯懦退缩的愿望。我能因为畏惧惨败就放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相信美好的事物,是这个世界的根源。她会给人类带来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我相信这种力量,就像相信中华民族会实现伟大复兴,就像相信一个历经百年变迁的高等院校,有一天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还有一个陪伴我的精灵,就是我所在的这个城市。这座有着八朝历史的古都,其辉煌灿烂的文明被黄河的一次又一次泛滥掩埋在地下,曾经的世界中心,曾经的省府中心,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历史书中的几句话而已。唯一陪在她身边不离不弃的就是那所和她一样饱经风霜的学校,还有在她的土地上养育的老百姓。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名,她的名字,叫汴梁。
5年前,作为2012级的大一新生,有幸见证了河南大学的百年校庆。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抗战烽火中的国立河南大学,再到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一百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一百年置于个人则是生命的全部,而一百年对于一所学校,更多的是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5年后,作为一名普通的河大毕业生,当我回首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以自己是河南大学的一员而自豪,而这也是我毕业以来持续不断的幸福感受。现在的我坐上了一艘庞大的高速航行的轮船,我希望让它带着我尽快到达我理想中的彼岸,那里秩序井然,以法垂范,人们目光天真,言辞祥和,社区街道,像孩子们用彩笔画出来的那么可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另一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不知道这趟旅程需要多久,也不知道在这艘巨轮上陪伴我的都会有谁,但是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我已经距离曾经熟悉的母校渐行渐远,我再也不能坐在综合楼的教室里上课学习了,再也不能在放学后的下午去志义体育场跑步了,再也不能在晚自习结束后吃上一口烧饼夹鸡腿了。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它将会成为我永远的回忆了。
但是我依然还会关注她,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离校,可他们的精神会永远停留在这里,成为这所学校特有的气质。矗立在校园里的一栋栋教学楼,张大嘴巴吞吐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他们带着同样懵懂天真的神情迈进校门,再看他们被打磨成各种形状滚出去。它仿佛是一个吞噬青春的怪物。“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个独自站在时间的河流中央,看着一代又一代人被冲走却无能为力的怪物,它究竟有多么寂寞,多么难过。”
去年夏天毕业离校,我没有选择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家,而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尽可能留住学生时代最后的一点回忆。在我接受命运的选择,等待工作结果的那段日子里,我一直在跟两个精灵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他们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一个是培育了我四年的河南大学。毕业季,当“离开”成为了主旋律,那时候的我站在夕阳西下的操场上,看着跑道上奔跑的背影,看着球场上踢球的人群,我依旧对未来迷茫,依旧对自己不自信,依旧不敢走出校园,我不知道将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离开校园的庇护我会不会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鞭打的遍体鳞伤呢?我没有寻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当看到自己在校园里曾经学习奋斗过的地方,使我油然产生偏要战胜内心怯懦退缩的愿望。我能因为畏惧惨败就放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相信美好的事物,是这个世界的根源。她会给人类带来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我相信这种力量,就像相信中华民族会实现伟大复兴,就像相信一个历经百年变迁的高等院校,有一天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还有一个陪伴我的精灵,就是我所在的这个城市。这座有着八朝历史的古都,其辉煌灿烂的文明被黄河的一次又一次泛滥掩埋在地下,曾经的世界中心,曾经的省府中心,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历史书中的几句话而已。唯一陪在她身边不离不弃的就是那所和她一样饱经风霜的学校,还有在她的土地上养育的老百姓。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名,她的名字,叫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