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人贩卖礼帽到诸越之国,越人断发文身,根本用不着它。
这句话是说,天下就如同宋人的礼帽。而天则如不戴礼帽的诸越之人。天下之政,对于天来说,是毫无意义和用处的。帝尧这样的帝王,用来治理天下的道术,对于天道自然来说,是善人以资,是助天之举。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帝尧统治天下百姓,平顶海内之政。
这里的海内,就是指中国。海内,中国,诸夏,华夏,中华,神州,赤县,这些词都是同义词。海是指四海,四海不是指四个方向的大海,而是指四个方向的蛮夷。东夷为东海,北狄为北海,西戎为西海,南蛮为南海。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说中国人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之后,所有的中国人都同属于一个大家庭,都是手足同胞。而中国人之外的人,则都是蛮夷,和我们则不是兄弟,和我们都不是一家的。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帝尧前去拜见藐姑射山,和汾水之阳的四个隐士,怅然若失而忘记了天下。
四子,是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等四位得道的隐士。他们居住在藐姑射之山和汾水之阳。
帝尧为什么会杳然丧其天下呢?因为帝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已经是功成事遂。接下来,自然就应该身退。老子和庄子,并不是反对圣人平定和治理天下本身。他们反对的是,第一是不以天道治天下,第二是把天下据为已有。
因为天生万物,是为了占有天下万物吗?是为了贪图天帝之名吗?都不是。因为天只是法道而运行。同理,圣王治天下,也不应该为了占有天下,不应该为了贪图帝王之名。而应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才是天德。否则,便是对天道的违逆。
帝王治天下,名为王治天下,实则是王辅佐天道治天下。比如,太阳普照万物是天之功;天降雨润泽万物,是天之功;地承载生育万物,是地之功。并不是圣人发出的光明,也不是圣人降下的甘露。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也不是圣人所造化出来的。圣人能做的,只不过是行天道于天下,并时刻警惕并消灭那些违背天道的邪僻之数,以免他们祸害天下。
帝尧往见四子,便是领会了这个道理。天下非帝王之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既然天下已治,圣人就应该功成事遂身退,让百姓因任天道自然而生活,百姓皆谓我自然。
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人贩卖礼帽到诸越之国,越人断发文身,根本用不着它。
这句话是说,天下就如同宋人的礼帽。而天则如不戴礼帽的诸越之人。天下之政,对于天来说,是毫无意义和用处的。帝尧这样的帝王,用来治理天下的道术,对于天道自然来说,是善人以资,是助天之举。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帝尧统治天下百姓,平顶海内之政。
这里的海内,就是指中国。海内,中国,诸夏,华夏,中华,神州,赤县,这些词都是同义词。海是指四海,四海不是指四个方向的大海,而是指四个方向的蛮夷。东夷为东海,北狄为北海,西戎为西海,南蛮为南海。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说中国人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之后,所有的中国人都同属于一个大家庭,都是手足同胞。而中国人之外的人,则都是蛮夷,和我们则不是兄弟,和我们都不是一家的。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帝尧前去拜见藐姑射山,和汾水之阳的四个隐士,怅然若失而忘记了天下。
四子,是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等四位得道的隐士。他们居住在藐姑射之山和汾水之阳。
帝尧为什么会杳然丧其天下呢?因为帝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已经是功成事遂。接下来,自然就应该身退。老子和庄子,并不是反对圣人平定和治理天下本身。他们反对的是,第一是不以天道治天下,第二是把天下据为已有。
因为天生万物,是为了占有天下万物吗?是为了贪图天帝之名吗?都不是。因为天只是法道而运行。同理,圣王治天下,也不应该为了占有天下,不应该为了贪图帝王之名。而应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才是天德。否则,便是对天道的违逆。
帝王治天下,名为王治天下,实则是王辅佐天道治天下。比如,太阳普照万物是天之功;天降雨润泽万物,是天之功;地承载生育万物,是地之功。并不是圣人发出的光明,也不是圣人降下的甘露。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也不是圣人所造化出来的。圣人能做的,只不过是行天道于天下,并时刻警惕并消灭那些违背天道的邪僻之数,以免他们祸害天下。
帝尧往见四子,便是领会了这个道理。天下非帝王之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既然天下已治,圣人就应该功成事遂身退,让百姓因任天道自然而生活,百姓皆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