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 4回复贴,共1

健身气功文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功法各有侧重!若以个人修养为务,则只宜择一而为,久而动静有常,可渐悟天人合一之道、而获性命双修之功!若四套混演,则不免有肢体、心意相互牵制扰乱之弊!(这个意思前几天在扬州时,因恐引起误会,只对少数人说过。)
以气功健身,关键在养!养的要点在适量!如川大张老师所讲,饭吃七分,人才舒服;自在自乐,就是汉君老师所讲的享受!用功过度,变成加班劳动,即便有时心中愉悦,身之肉体却不耐其劳,况每种功法,内气导引不一,故树人不主张每练必尽。若是以教学为务,必须精熟,则建议晨练易筋,晚操八段锦(或:子后用易筋经,午后操八段锦。),待极熟后,再换早动五禽戏晚静六字诀,以四十九天为一循环,必有未知之妙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2 18:00回复
    这些天相处,知道杨万新老师宅心仁厚,又热心公益,这种性格,气易上浮,此即颈肩病之源!建议杨老师每早先练树人说的《五行调身法》,接站无极桩五分钟,其他暂不练习,这是每早的量。以一周为度,早晚各行一次!一周后若觉身体轻快,可把站桩放在前面,调身放后练,再一周后,可在调身法后加五分钟站桩结束,颈椎问题当能大部解决。也就可以加练易筋经等功法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2 18:01
    回复
      2025-05-24 05:06:44
      广告
      《健身气功名义浅释》
      健有强健、健壮的意思,强是外强,壮是内壮!气含练气、养气二义。练是指依法实行,也通称用功;养是指导思想,也是目的功效。练气久则肢体强健,养气正则脏腑有力;气血畅顺则身体渐强,身体强健则气血愈畅,即为内壮!名义虽有内外之分,实际用功却是内外相互辅助、相互成就。所以成功的境界即是内外如一。
      (若用功久,而不觉健壮,即筑基功夫未得!)2017.7.22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2 18:01
      回复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上午高老师的讲座让树人受益良多!相信所有各位在学问上都有自已独到之处!当老师是暂时的,做学生才是永远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22 18:03
        回复
          《关于丹田问题的问答》(二)
          (问)“唤醒”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多,还有说“唤醒脊柱”的。张明亮老师所著的书叫做《唤醒你的身体》。有一句话叫做“唤醒尘封的记忆”,我觉得好有一比:老同学几十年了早就忘记了,但通过微信慢慢的想起来了,往事历历在目。丹田也是如此,本来就有,但感觉不到啊!通过什么?关键在这里,通过什么有感觉了,而且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个过程和结果。其实什么词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我想是这样的。曹老师午安!
          “丹田有宝”,这是练功的体证。
          现在最想请教曹老师的是您所说的丹田“无象有感”的这个“有感”,是通过什么有感的?从无感到有感的这个结果(练功效果)用什么词来形容(即??丹田)比较贴切?健身气功理论需要这么一个词。传扬健身气功也需要统一的理论支撑。再次谢谢曹老师!
          (答):
          气功是身体心性两方面的修养,不是寻常技术,可以常规定位。况人之生理各不相同,心神亦异,同修一法,也是千错万差,岂有理论一统之理?不过,若您觉得有个“标准”说法可以获益,那也未尝不可!毕竟世无绝对之说!
          另:所谓“无象有感”,乃一家自述之言,非通用定规,就不解释了。
          (问):曹老师说得好!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健身气功这个词就众说纷纭。有人说哪有气功不健身的,所有的气功都有健身的效果。但现在的分类就是健身气功、医疗气功、社会气功、有害气功等。“健身气功”的这个定义(主要含义是“三调”)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就不多说了。其实标准和统一都是相对的,讲出去不抬杠就叫做标准和统一了。
          曹老师功夫好,就这不得不让人敬佩!向曹老师学习!再次感谢!晚安!
          (答):丁老师思维敏捷,好学不倦又为人谦和,细究法理又不落入意气,此大成就人所必备,佩服!
          以树人小学浅识:心但柔和则性命俱存!亦不必着意于一处,但有全体,局部自现!
          世间事往往难以兼顾!欲广播普及大众,则难以深入;欲深入又必简事收心……
          (丹田不同世间田地:春天深耕,谓之苏醒,再播种苗,后有收获;丹道须从心地领起,神意随之,一切有型,后始有丹田之感!换言之,就是我们周身气息贯通了,才有丹田,在我人感觉中,用着丹田,丹田始现,古人云:内练之道,至简至易,唯欲降心火而入丹田!即指此。心火若将,丹田自在。若言先“唤醒”,则心火不降,如何唤醒?浅见愚识供丁老师参考。)
          (结):感谢曹老师鼓励!也感谢曹老师指点提醒!
          中华瑰宝功夫层面的国粹,表面上看很兴盛,实际上根本的、核心的东西在衰败、在消失。
          “为往圣继绝学”,如果不舍弃一些俗世应酬、人之常情,不能做到您所说的“简事收心”,不下功夫多学多练多悟多证,谈何容易!祝您福禄康宁!功长德进!益寿延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13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