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吧 关注:300,676贴子:1,125,471
  • 5回复贴,共1

玉雕技法浅释 最后一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玉雕技法浅释初稿已经完稿,这里摘录最后一章,书中有大量图片,不知道为什么无法上传,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新派玉雕艺术:有责任心的玉雕艺术家无时无刻不在探索玉雕的创新问题,为什么这里却提出“新派玉雕’?和“老”派玉雕艺术家的创新相比,这些玉雕相对的又“新”在哪里?
其实,纵观中国玉雕历史,我们发现,历代玉雕的工匠,无论是史
册留名也好,默默无闻也好,都在做着改变。不论这些改变是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改变,总是在不断变革中的。我们看看秦汉玉雕和唐宋玉雕就可以发现,一代玉雕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代的特色。秦汉玉雕的神秘抽象到唐宋以后的逐渐写实,他们表现的对象和手法是不一样的。现代玉雕继承唐宋玉雕传统,除了仿古一类,基本上以写实为主。现代玉雕也有抽象的,但是不是主流。新派玉雕很多在大学学习过,有的还是有成绩的雕塑家。这些人,进入玉雕领域,肯定不满足玉雕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他们的玉雕更具有社会深度和人文关怀。表现的手法和题材也更加多样化。这些,对于传统玉雕的冲击是深刻的。或者是离经叛道的,有的就像来玉雕领域的“捣乱者”,在玉雕领域横冲直撞,撞得传统玉雕七零八落,自己还得意洋洋。但是这种冲击却给玉雕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玉雕可以这么做吗?玉雕的出路在哪里?能够给玉雕领域以撞击和变革,或许,新派玉雕即使不成功的,是有争议的。但是,却是有巨大价值的。
施秉谋:施秉谋先生,应该说是“老”艺术家,这是从时间上算的,但是施秉谋先生的玉雕总是给人一种新的感觉。看施秉谋先生的玉雕,感觉先生不是一个工匠,而应该是一个思想家,他的作品,思想重于工艺,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从玉雕艺术上讲,施秉谋先生走在了很多人的前头。
王朝阳,新派玉雕的领航者,看王朝阳先生的作品,总是有这样的感觉,王先生不是玉雕家,而是雕塑艺术家。看他的作品,很难有传统的工匠气,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思想的思考。
蓝哲 翡翠 创立蓝哲翡翠的是一位年轻人,但是却显示出了不凡的艺术构思。蓝哲作品,艺术重于工艺,简单中透出深刻的哲学思考。看蓝哲雕刻,感觉像在欣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国画,有浓墨重彩,也有淡墨渲染,那轻淡的笔触,不是同样触动人们的心灵吗
壹玉雕刻 壹玉雕刻的创立者许享是一位大学教授,所以他的作品往往风格独特,非同凡响
许享玉雕艺术,目前还是在小部分艺术圈里流传,还不为大众熟识,假以时日,肯定能够成为享有大名的艺术家
邱启敬,从玉雕艺术方面来讲是一个叛逆者。说是叛逆,不如说是革命者。邱启敬玉雕艺术对于玉雕界的冲击是巨大的,那石破天惊的独特手法和卓尔不群的独特思维,都让人惊讶和深思。玉雕到了该改变的时候,邱启敬先生就是打破陈规,走一条新路的艺术家。
初看邱启敬的作品,往往令人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东西?但仔细看后,不由的又觉得感动:原来玉雕还可以这样搞。历史上从来都有冒险家和殉道者,他们往往用自身的生命冒险,为别人开拓出一条新路,看看邱启敬的作品,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吗
邱启敬先生与其说是搞新派玉雕,不如说是用玉雕的名义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他的玉雕,不属于传统玉雕范围内的作品,而是一种完全全新的手法和思维方式来展示自我,但正是这种在传统玉雕家看来近于胡搞乱闹的东西,才惊醒了抱着传统玉雕浑浑噩噩的人们。在这里,我仅以个人的名义向邱启敬先生表达深深的敬意。感谢你,惊醒了无数赖在老祖宗床上沉睡的人。
钱步辉,钱步辉,一位雕塑艺术家,却闯进玉雕领域来踢馆。原来在网上曾经引起过很大争议。说实话,本人也曾经对钱步辉先生的玉雕作品冷嘲热讽,现在想起来真是无比的脸红和羞愧。钱步辉先生其实还是个年轻人,又是雕塑学院出身,所以对于玉雕更没有传统规矩的牵绊,所作的作品更大胆,更前卫。真希望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守卫初心,做出更加出彩的玉雕作品出来。
代后记,玉雕要不要随着市场的脚步亦步亦趋
前文“大师工和揭阳工”不少网友跟帖,其中提到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其实,更进一步深层次的问题,是跟随市场走,还是努力创新的问题。
按说这些问题不应该对立。大家都会说,既要适应市场,同样也要创新。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对立起来谈。
事实上现实中就是这样,很多人一辈子也就是在做着适应市场的东西,不知道创新是什么。也不知道玉雕和书法绘画一样,是美术的一个门类,既有市场性,也有艺术性,同样有社会性。社会性就代表他同样有给人以愉悦的任务和教化人心的功能。不然孔子就不会说玉有五德,还说君子饰玉,衡不离身这种话了。而君子,在孔子的意思里,还有做人的楷模的意思,把君子和玉石类比和并列,可见在很长时期古人心中,玉石是正义,礼,为人处世的象征。
为了适应市场而做玉,为了生活而做玉,为了赚钱,为了顾住家,为了子女做玉,为了老板的意思不得不做玉,是现实,是无奈,是处于一种不能自己的状态。不这样做,就没有饭吃和没有生活,没有钱赚。明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不想做,还是不得不做,或者是明明知道这样走下去只能是泯然众人矣还是要这样走下去,这样做玉就是做市场的“奴隶”。
玉器在中国人心中是神秘和高贵的象征,现在却沦落到这种地步,很多原因。大多数做玉器的工人原来甚至不知道玉器是什么,为了生活进入这一行,老师也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根据自己师傅传下来的技术教给自己的徒弟,有的师傅甚至连系统的技术也不肯教,只不过是找几个打下手的人,也就是会吃饭的机器而已。这和古时候的长工也没有什么区别。在以前甚至连一本系统的玉器书籍也没有,更不要说系统研究玉器的文化和深层次的理论的书了。在文化人心里,连刻印章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是高雅的艺术,但是玉雕就没有这样的地位,在社会上只不过是工匠做出来的玩意,没有文化品位,没有社会地位。做玉雕就是为了生活和赚钱,这样学出来的人有什么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更不要说什么创新,这样就是不想做市场的奴隶也是没有别的出路。
但是社会在进步,现在不少的玉器师傅已经不是为了生活而做玉器,很多人做玉器多年,已经累积了相当的身家,就是因此而致富的也不在少数,就让玉器永远处在玩物的地位,处在为了生存和市场上的商品的地步吗?
在大师工和揭阳工一文中,有的网友提到,许享玉雕不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做,说到问题的实质了。问题是许享的玉雕不但有了市场,而且价钱还不是很低,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玉雕按照市场需要走下去还是竭力创新,把传统的玉雕注入现代的思想,在传统的玉雕中注新的生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还是来一个新的突破,让它能够适应新的时代,是与时俱进还是永远适应市场,就这样没有灵魂,行尸走肉一般的做下去?
不少美术专业的人士加入玉雕这一行业,为玉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风景。或者不是玉雕人士进入大学重新学习,他们的作品对传统的玉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他们的玉雕立意深刻,手法新颖,从题材到表现方法对于传统玉雕或者互相吸引融合,或者碰撞,或者形成一种颠覆性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并没有毁灭玉雕,反而对玉器的发展起到了互相启发的作用。现在很多人开始仿制许享玉雕,并且取得了效益就是证明。
由此可见,创新不会给玉雕生活和赚钱形成矛盾,还没有听说谁为了创新玉雕作品造成生活的伤害和悲剧,反而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固步自封不肯跟随时代的玉雕者会慢慢的被市场淘汰。所以我们做玉雕的人员还是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尽一切可能的进行创新和突破,为了玉雕形成新时代风貌而努力吧。
2017年夏,恒愚。于太室之阳,嵩山脚下
第一稿


1楼2017-09-21 00:28回复
    我日,没有一个人回帖,是不是要死


    2楼2017-09-21 01:21
    回复
      2025-07-23 06:35: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的不错,最好有入门视频教程更好,想学习雕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1 01:30
      回复
        没图大家不爱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5-01 18:43
        回复
          挽尊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5-01 20:56
          回复
            这是要出书么?


            6楼2019-05-02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