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瓜迪奥拉的巴塞罗那、克洛普的多特蒙德、西蒙尼的马德里竞技,三支球队先后采取了高位压迫的打法并在不同的年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三名主帅根据球队特点和人员配置又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压迫方式,不同的压迫方式又决定了之后由守转攻的方式,由守转攻方式的不同又以体能为媒介反过头来影响进一步压迫的效率和球队的持续运转。
这里无意比较孰高孰低,但几位教练目前的处境似乎在影射着这些不同。
巴萨的高位压迫是这三支球队里最激进也最极端的,甚至一度创造出令众对手闻风丧胆的“六秒原则”,在防守端几乎举全部兵力押宝在高位压迫上,而当哈维和普约尔逐渐老去,前者代表控制力的缩水,体能的置换不能像之前那般游刃有余,高位压迫的质量也就随之下滑;后者则意味着压迫体系里及其重要的“扫荡功能”受到考验,球队单对单摁下漏网之鱼的能力弱化,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瓜迪奥拉的梦三也逐渐走下了神坛。
走下神坛的瓜迪奥拉接手了三冠王班底的拜仁,并在拜仁开发出了“边卫内收”的打法来增强控制,但在细节上始终解决不好高位压迫的收口问题,被莫拉塔和格里兹曼们持续刺穿高位防线,差强人意的三年后,现正在曼彻斯特继续改良着他的高位理念。
克洛普和西蒙尼,在高位压迫的基础上还把萨基理论中的平行防线带到了中场,这条二次防线可以较好规避开瓜迪奥拉的那种高位顽疾,即一旦被对手顺利通过高位防线,后场便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从而免于让己方球员疲于奔命形成一对一的危险局面。
也就是说克洛普和西蒙尼二位,相对于瓜迪奥拉的高位压迫激进程度略不如,但容错性更高。
又因为两队在控制层面不如巴萨,对体能的要求过高,球员的损耗也就过大。克洛普的球队在持续高光后突然陷入低迷,之后两个赛季颗粒无收,最终远走不列颠;而西蒙尼相对于克洛普在阵地防守中的优势,得以“相对缓解”了球员的损耗,保证起了球队下限,继而在三年中两进欧冠决赛。
但这个相对毕竟不是绝对,吊着一口气毕竟不是长久方案,本赛季的西蒙尼正处于转型的阵痛之中,结局未知。
而先走一步的克洛普,跳出了在多特的固化思维,在崭新的球队以崭新的阵型持续增强着利物浦的阵地战攻坚表现,加上固有的高位反击,在目前的英超似乎无往不利。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高位压迫的实施条件似乎永远都这么苛刻,三位教练似乎也难逃无法在同一俱乐部长时间执教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