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作品:
【画部】ID楚xl
绘画作品:《雪腴》

如果说每一款香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那我想,每一款香背后也许会有千百幅画卷。
或抽象冷峻,或明艳张扬,或仅仅只是一丝无端的遐想和回忆的闪现,生与灭,只在闻香者心境的瞬息转换间。
那你是否还记得,当你闻到人生的第一款香时,心中展开的又是怎样一幅瑰丽画卷?
我人生的第一款香,是雪腴。
当时脑海浮现的,是早年间的一幅画作,白雪漫天,高山巍峨,楼宇层叠,水袖独舞。
我撑着伞,裹着棉衣,瑟瑟发抖地走到画里拍拍她的肩,哆嗦着问:“小姑娘喂,冷不冷啊?”
然后她在风雪里回头,雪粒子拍在了我脸上,随风飘来一阵凛冽的幽香,她眨了眨眼,百媚尽生。
腴,似亦有美好的意思。
还记得最初学设计心理学的色彩构成时,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很有趣的题,她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放了一段交响乐,前后两遍,而后给了我们近一分钟的时间在脑海中回忆重演,要求我们把脑海中的画面复刻到纸上当做是那一期的作业。
五感相通,在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其实不仅仅音乐,闻香也是如此。
百川堂的香,几乎每一款香品,每一个系列都有一如和美工小姐姐费心设计的图,用于展示或者包装,那是一如哥哥作为设计者对这款香赋予的意义和他的感受。隐约记得雪腴系列有四幅,寒霜凛冽,风骨峭峻,看上去不屈又张扬。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形容地很是得当。
作为闻香者,每个人对于同一款香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闻同一款香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感,最初拿到雪腴的时候,他的香气尚未很好融合,打开白瓷罐扑鼻而来的是淡雅的甜香,清冷不足温婉有余,带着一丝丝红尘脂粉气,转瞬散去后,雪意的冰洁与白梅的神韵便浮了上来,风尘不掩璞玉,我忽然想到了柳如是。
当然,这只是一闪而过的遐想罢了,冷意在鼻尖徘徊不久后,化成了仿若檀香的味道,我不确信,只是外婆信佛,儿时回老家时常能见她在佛前点一上支檀香,袅袅生烟,带着让人心安沉静的味道,如深林古刹,幽幽不闻鸟语,缈缈难窥其道。
后来我想,这其实勾勒的是雪中白梅的意境吧,融于风雪又不屈于风雪,质洁冰清。
正是美人同古刹这两点意象,才让我突然回忆起多年前的这幅画,当时真的是游戏之作,背景取得是大雪日峨眉金顶,鬼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让一个小美人在冰天雪地的佛教圣地穿着薄衫跳舞,可能也抱着一种神奇的逆反心理吧。为他取名时懒得费心,只觉有美人起舞,有风雪茫茫,就叫回雪舞腰轻吧,当时小伙伴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表示:嗯,这画可能是你捡来的吧。
噗……
现在看来,这幅画的名字大约是在等雪腴的出现,否则为什么当我打开白瓷盖的一刻会勾起如此久远的回忆,久远到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是因何作画……
雪腴的气味仍在变幻,且越发地澄净,稳定,惹人喜爱。而此刻看着这篇文章的你,倘若手中有香,眼前呈现的又是怎样的一幅锦绣长卷呢?
在小伙伴呼噜震天的环境下,我终于把想说的码完了,虽然由于干扰过于严重,说到后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好啦好啦,想说的说完了,就该诚心诚意地放渣图了,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我只能说,我可能要丢一把老脸了~
其实写这篇文还有一个目的,期待灵魂画手画出他闻到的第一款香时内心表情包,哈哈哈,那一定会很有意思的~
当然,我就说说,我也不知道我在说啥(=@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