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老先生
导读
小师妹
治疗泻下病的医案精选
泻下病多发,致病因素也较复杂,辩证时更要谨慎,用药得当,方能收得成效,刘渡舟老先生在治疗泻下病时,善引经典灵活辩证,读来受益匪浅。
继续看
1.泄泻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月余,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则痛减,日7-8次,夹粘液,时反酸恶心,舌淡红,苔薄腻,右关脉弦。
此木旺土虚,肝木乘脾,拟平抑肝木,培脾补土。
处方:陈皮10克 白芍30克 防风10克 白术12克
服药3剂知,6剂愈。
分析:
本证辨证眼目:1、痛泻并见;2、右关脉弦。
继续看
2.泄泻(慢性肠炎)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常年便溏,日3-4次,少腹痛,一痛即泄,不畅,虽泻而腹痛不减,白色粘液,面色晦滞,胁胀痛,口干不欲饮,舌暗红苔白腻,脉弦小涩。
乃肠有滞热,热灼津液下注为利,兼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郁化火。治以泻热破结,“通因通用”,散结理气。
处方:大黄2克 丹皮12克 冬瓜仁30克 桃仁14克 银花15克 柴胡12克 枳壳10克 木香10克
服药10剂症除,大便日1次,后以调理脾胃善后,数剂而愈。
分析:
本案辨证应抓住:1、腹痛泄泻,泄后痛不减,大便不尽。此邪阻肠络,气机郁滞之象;2、舌暗红,脉弦小涩,乃肠有毒热,挟有瘀滞之物。
继续看
3.泄泻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大便日少则3-4次,多则十几次,大便之后,继下棕褐色油脂大便,所下多少以饮食肉菜多少为凭。偶或矢气从肛门迸出油脂。大便色黄白不成形,肛门灼热与下坠感,纳佳,每日主食半斤以上犹不觉饱,身体怯弱,舌红苔黄,脉弦大数。
为肝胆之火下迫肠阴,劫夺肠脂,颇似古人所谓“解 ”之病。
处方:生山药30克 麦冬30克 沙参15克 玉竹15克 石膏15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乌梅6枚 黄连4克
服药 5剂知10剂愈。
分析:
本例泻油便伴灼肛,结合舌脉,为肝气疏泄太过,大肠传导失常。气有余便是火,肝胆有火,下迫肠腑,必劫夺肠中阴津油脂。治应泻肝中之火而坚肠中之阴。刘老用“连梅汤”加减。乌梅、白芍酸柔肝,且收敛止泻;黄连清肝胆之火,又坚阴厚肠;石膏清胃泻热;山药健脾止泻;沙参、麦冬、玉竹益胃肠之阴。此燥湿相济,使肝气平而疏泄有序,肠阴固则泻止。
继续看
4.泄泻(神经性腹泻)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某女,64岁,身体胖,患腹泻十余年,情绪紧张和劳累后发作,发作时每日泄泻无度,甚至30至40次之多,随情绪缓解,腹泻亦逐渐缓解。屡次大便化验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腹泻,中西医药治疗均无明显效果,遂请刘公诊治。
查患者脾胃素弱,食量较小,食稍过量则完谷不化,心下常觉痞闷不适,噫气频频,时有干呕,肠中辘辘作响,水泻日行十数次,腹不痛,身无热,小便少,不思饮食,按脘腹膨胀,重按无物,舌质淡胖,舌苔水滑,脉细无力。
证为脾虚失于运化,中焦升降失司,水邪流于肠间,发为脘痞而水泄。
处方:生姜15克 干姜3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姜半夏9克 白茯苓18克 大枣7枚。
服三剂,水泄减轻,仅日泻二三次,食欲好转。连服六剂,水泄及诸症全失。
分析:
本案腹泻,十余年迁延不愈,情绪紧张而发作,属肝胃不和、脾虚不运。生姜泻心汤本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变原来和解表里为和解中州上下,重用生姜以之温胃散水,刘公加入茯苓,意在加强健脾利水之力。果然切中病机,一投见效,再投十年沉疴得起。
继续看
5.泄泻
大师讲经典
症状表现:因便秘用甘油润通,服药后下油性稀便,日3-4次,已半月,口干乏力,大便时肛门酸胀,舌边红苔白,脉弦软。
此损伤肠胃,升举无力,使气津受损。治以收敛固涩,气阴双补。
处方:乌梅10克 黄连10克 牡蛎30克 麦冬10克 沙参10克 白芍12克 甘草 10克 党参10克
服药3剂而愈。
分析:
患者年高,气阴不足,不任滑利峻药,误用之反致泻下不止,日久气阴更伤,此为虚泄,治当收涩止泄,兼养阴生津扶中,以防虚脱。乌梅、白芍、牡蛎酸收止泄,兼养阴津;黄连坚阴厚肠。
继续看
6.下利(溃疡性结肠炎)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少许粘液,两胁痛,口渴,欲吐,舌边尖红,苔白
腻,脉沉弦。
为上热下寒。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
处方:黄连10克 桂枝10克 半夏15克 干姜10克 党参12克 甘草10克 大枣12个 柴胡10克
服药7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仍口苦,口渴,胁痛,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7剂而愈。
分析:
黄连汤证“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与本例相符。
继续看
7.下利(慢性菌痢)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水样便日3-6次,少许脓血,里急后重,腹部压痛,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37.5℃左右),舌红苔白,脉沉弦。
为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治法:调脾胃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
处方: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2个。
服药2剂下利大减,3剂后大便基本成形,少腹里急消失,服至4剂诸症愈。
分析:
下利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家气血不利,使肝木之气不达,故脉沉弦。又因久利伤阴,气血郁滞,脾阴不和,故舌红。用桂枝加芍药汤调和脾胃,疏通气血,益脾阴,平肝急,兼能疏泄肝木。本方运用应抓住脾胃不和,气血不利,肝木乘土三个环节。
继续看
8.产后下利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崔XX,女,35岁,因产后腹泻误以为脾虚,屡进温补,未能奏效。视其舌质红绛,苔薄黄,切其脉沉而略滑。初诊以其下利而又口渴,误作厥阴湿热下利,投白头翁汤不甚效。至第三诊时,声称咳嗽少寐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每日三、四次,口渴欲饮水。思之良久,乃恍然大悟,
此证非虚非湿,乃猪苓汤(咳、呕、心烦、渴)之证。《伤寒论》第319条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何况下肢浮肿,小便不利,水证之情具备无疑。
处方:猪苓15克 茯苓20克 泽泻15克 滑石16克 阿胶10克(烊化)。
此方服五剂,腹泻止小便畅利,诸证悉蠲。
分析:
本案下利为少阴阴虚,水热互结所致。少阴为心、肾两脏,肾主水,若肾阴虚,一方面使肾气不充,失于主水之功,可致水液内停;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又可产生内热。邪与内热相互搏结,形成水热互结的病理结果。水热互结,泛滥三焦,下渗于肠,故见下利;上攻于肺则咳;中犯于胃则呕;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以患者睡眠不佳。病属阴虚水热互结旁渗于肠而见下利,故用育阴清热利水之猪苓汤,果然疗效非凡。然一误再误之后,才抓住主症,说明了“抓主症”的艰巨性,及其混淆难分的情况。
继续看
9.下利脓血(肠伤寒)
大师讲经典
临床表现:程某,男,56岁患肠伤寒住院治疗40余日,基本已愈,惟大便泻下脓血,血多而脓少,日行三四次,腹中时痛,屡治不效。其人面色素来不泽,手脚发凉,体疲食减,六脉弦缓,舌淡而胖大,
此证为脾肾阳虚,寒伤血络,下焦失灼,属少阴下利便脓血无疑。且因久利之后,不但大肠滑脱,而气血虚衰亦在所难免,治当温涩固脱保元
处方:赤石脂30克(一半煎汤、一半研末冲服) 炮姜9克 粳米9克 人参9克 黄芪9克。
服三剂而血止,又服三剂大便不泻而体力转佳。转方用归脾汤加减,巩固疗效而收功。
分析:
本案刘公诊为“少阴下利脓血”,因下利脓血日久,气血虚衰,“温涩固脱保元”乃当务之急,以赤石脂汤加参芪温养正气而保元,果然服药三剂,正气得复,下血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