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说说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的农历有没有可能改成如下的样子:
1、以“节令”替代“月份”,每年12个“节令”,每个节令的起始以观测为依据,一个回归年下来正好12个节令,不用置闰。
2、将“月朔”、“月望”、“月晦”像农历中的“节气”那样,标注在“节份”当中。
3、因完全是以针对“日”的观测来定时间,每天就不一定是24小时了。每“节”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天数,地球轨道是椭圆的嘛。但作为时间统计工具来说,我们有公历了,而农历的基本定为是它的功能性,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各位老师怎么看?
但我猜想,天文仪器对于地日相对运动的测量不像测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那样方便,要用地日运动来测量每一天,对观测台来说,似乎是个很大的鸭梨~或许将来科技发展到可以轻轻松松做到这一点的那一天,这个方案是不是还不错
1、以“节令”替代“月份”,每年12个“节令”,每个节令的起始以观测为依据,一个回归年下来正好12个节令,不用置闰。
2、将“月朔”、“月望”、“月晦”像农历中的“节气”那样,标注在“节份”当中。
3、因完全是以针对“日”的观测来定时间,每天就不一定是24小时了。每“节”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天数,地球轨道是椭圆的嘛。但作为时间统计工具来说,我们有公历了,而农历的基本定为是它的功能性,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各位老师怎么看?
但我猜想,天文仪器对于地日相对运动的测量不像测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那样方便,要用地日运动来测量每一天,对观测台来说,似乎是个很大的鸭梨~或许将来科技发展到可以轻轻松松做到这一点的那一天,这个方案是不是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