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66,113贴子:31,630,577

「转载自虎扑」马龙:七星龙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虎扑」马龙:七星龙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17 11:29回复
    本朝素有以神兵喻人的传统,国家队中,倘若将许昕比作能缠能打的九节鞭,刚猛凌厉的樊振东足以号为霸王枪。而马龙,想必是那柄锐不可当的七星龙渊了。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2017年,马龙成就大体如下:
    中国男子乒乓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现役男运动员中仅有的两位大满贯选手之一;累计58个月,连续28个月排名世界第一;四年半外战不败……
    天下第一,当之无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17 11:31
    收起回复
      2025-07-20 05:45:51
      广告
      当然,没有人生来便是天下第一,马龙也不例外。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淬炼的过程,总是艰苦的,对5岁学球的幼年龙而言,也是如此。
      2001年,辽宁省队,13岁的鞍山少年马龙挣扎求存,一度面临被淘汰的境地。毕竟体育大省,人才济济,一个瘦瘦小小、貌不惊人,训练刻苦,但没改年龄导致表现并不突出的横拍选手,为什么一定要留下来呢?
      万幸,“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什刹海体校的关华安教练前往辽宁挑苗子,一眼看上坐了两年板凳的马龙,带他来到了北京。
      两年前,北京女队的周树森教练也从辽宁带回来了一个苗子,名字也蛮好听的,叫丁宁。
      三年前,抚顺市体校的张晶清教练前往广州工作,顺手领着一个7岁的小姑娘去了伟伦体校,如你所知,这个小姑娘是刘诗雯。
      辽宁队到底都错过了什么……
      2003年,仿佛打脸一般,离开辽宁两年后,马龙进入国家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9-17 11:31
      收起回复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速度快,小球细腻,控制严密,高度重视前三板和正手,反手有一板发力球,传统式中国横拍打法。而善于观察、变化为先、打法多样的个人风格,是他在成人世界立足的本钱。
        这个拎着一把尼塔库小提琴,脸上带着点婴儿肥的乖乖仔,转年便连续拿下亚青赛和世青赛的男单、男团冠军。
        两年后,随队出征不莱梅,获得男团冠军,这也是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7年,拿下首个公开赛冠军(科威特公开赛)。
        2008年,亚洲杯冠军。
        2009年,亚锦赛四冠王。
        2010年,亚运会男单冠军。
        彼时22岁的马龙,意气风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成为中国队继“二王一马”后的领军人物,球队王牌,大满贯选手。
        确实,他做到了,只不过,已是六年之后。
        瓶颈。
        2009年,无机胶水规则正式实施,拧拉技术更为频繁地出现在赛场上。一夜之间天下大变,年轻选手纷纷上位,老一辈逐渐退隐江湖。这时的马龙,抛开了过多的算计,锤炼成一台弧圈机器。
        既有传统横拍细腻的台内控制,又有新时代运动员强大的相持能力。当时的他,近乎天下无敌。
        就好比中年黄药师,一手虚实相间的落英神剑掌灵动无比,然而并没有几个人能逼出他的这门绝学,直接以内力压人,便足以克敌制胜。
        而扛得住他的内力的,往往又死于他的变化。
        如2013年韩国公开赛对柳承敏,全场从场面到比分都是一边倒。一场比赛,马龙几乎用遍了横拍的所有旋转、落点与节奏组合,几乎没有重复的套路。从头到尾柳承敏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0:4。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9-17 11:32
        回复
          但就像黄药师遇到了王重阳,马龙,终究还是要碰王皓的。
          打变化,王皓以不变应万变;拼实力,同为世界之巅的两三人,谁一定压得过谁?
          何况球风还略有克制。
          马龙的接发球以正手搓摆控制为主,而王皓的钩子发球偏偏不好控制;马龙正手挑打威胁不是很大,而王皓的正手功力独步当世(当时的王励勤身体素质下降比较厉害);马龙喜欢劈长限制对手的质量然后反拉,而王皓还就不怕你跟我玩上旋对拉。
          这就很难办了。
          2013年世乒赛,第三次在大赛中负于王皓的他,花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从痛苦中走出来。
          更何况,时间虽然不站在王皓这一边,却也没站在马龙这一边。
          站在了张继科这一边。
          445天大满贯,旷古烁今。
          更头疼的是,好不容易熬走了王皓,樊振东又来了。
          2013年,全运会决赛。
          马龙怎么也不会想到,对面那个萌萌的小胖(子),竟然硬生生靠实力球把自己打成了漏勺。全靠经验赢球,对于一向追求完美,控制欲极强的马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他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
          这个时代球风愈发暴力,动辄出现数十回合的对拉。受肌肉类型制约,马龙实在无法成为力量型运动员;受性格制约,马龙也打不出肆意纵横的比赛。他尝试变化自己的发球位置,移到中路发球;他尝试调整自己的接发球方法,全部正手控制;他尝试新的比赛策略,大量的反手长球牵制对方的拧拉。
          然而。
          2014年,世界杯决赛。
          第七局,10:10。
          马龙发球。
          正手短。
          张继科反手拧拉大角度。
          11:10。
          几分钟后,张继科一脚踹飞了赛场的挡板,仰天长啸。
          而谁又来关心那个输了球的倒霉蛋?
          那个时候的马龙,恐怕已经萌生退意。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9-17 11:33
          回复
            幸好他顶住了。
            加练身体,加练反手,内置纤维的狂飙龙5上手,并将反手的t套换成了37度橙国狂。
            同时,马龙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纯以技术而言,自己的技术圆满度还要在张继科之上,比王皓也不落下风,但为什么一到大赛就占不到便宜?
            杀手锏。
            “总有一天你要面对和你在一个层次的强大对手,而那种情况下真正靠得住只能是你最有把握的技术。在大家都没有什么明显弱点的情况下,特长更长的选手会有优势: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鲜。针对每个不同的队友都要利用针对性的技术来赢得比赛,即便对于马龙来说,都太过困难了。”
            马龙发现,自己需要一个关键时刻可以把别人打死的东西。
            于是他开始整合自己的技术。
            2015年,苏州世乒赛决赛。
            一路力vsk敌的方博气势如虹,在决赛中也打出了无数神球。
            然后,马龙赢了。
            因为,只有方博打出神球的时候,他才有机会得分。
            冲出瓶颈的马龙,已经是一个完全超出常人想象的乒乓球运动员。
            他的技术越发精简,通常来讲,一共就那么几套发球,正手短、反手长,中间位的转不转,打高兴了用几个高抛发球,逆旋转基本放弃,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反手发球。
            摆短劈长天下第一,正手连续天下第一,正手攻防转换天下第一,反手对抗比不上张继科、樊振东,也并不强于奥恰洛夫,但也绝对够用。
            围绕这些优势,他重新组合了他的技术。
            发接发环节,来吧,对着摆短吧,反正你摆不过我,稍有冒高就是一记飞身暴挑,稍有出台就直接上手,弧线低速度快,按着你打。
            或者直接劈长,劈到你难受的角度,逼得你拉一板质量不高的球,然后按着你打。
            你要是拧拉,等着被直接撕一下吧,然后继续按着你打。
            于是谁打他谁难受,怎么打都不是。斗短吧,斗不过。冲他反手,仗着粘套的特性和苦练,他又不吃亏,万一被他逮着一个侧身,更麻烦。你还得防着他隔三差五就来一个的底线长球,问题是你又不敢轻易侧身,他还憋着个又低又短的正手短等着你呢。
            至于和马龙玩对拉?开什么玩笑……
            马龙真正想明白了,决心以我为主,在将反手对抗提升至可以与世界顶级选手抗衡的水平后,把正手玩出了花。基本上一般人都顶不过他的前三板,就没了。
            换言之,以大部分人的能力,根本没资格和马龙打相持。
            而苏州一战过后,马龙气势暴涨,真正有了王者气象。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9-17 11:34
            回复
              百兵之君。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
              第一局,10:9。
              张继科发中间位短球。
              马龙直接上手挑打。
              10:10。
              尽管马龙失误,然而,我们都知道,15年之前的他,是不会这么打的。
              气势如虹。
              终局,马龙4:0拿下比赛,比心。
              几天后,马龙暴打吉村真晴。赛后,两手一摊,“我还没发力,你怎么就倒下了?”
              扬眉剑出鞘。
              转年,国际乒联再次作妖,改球。
              秦志戬教练说:“从没见过马龙打成这样。”
              外战不败纪录被破,队内训练赛效果一般。
              人们又开始议论,马龙是不是老了,是不是打不动了。
              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决赛,第七局。
              11:10。
              马龙发一个不太转的侧下,正手偏中间位。
              樊振东使出平生功力,暴拧直线,弧线极低,速度极快,下手极黑。
              很不幸,马龙早已料到。
              正手反拉穿越。
              马龙一把将手中的968扔向天空。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圆满。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9-17 11:35
              收起回复
                2017年6月24日。
                太阿倒持。
                只怕我们短期内不太能见到他了。
                当然,他自己,是不在乎的。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世乒赛结束后,我和别人讨论,马龙和老瓦,究竟谁是男乒世上的goat。
                而今,我认为,毫无疑问,马龙。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天下无双。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9-17 11:35
                回复
                  2025-07-20 05:39:51
                  广告
                  好贴,帮顶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9-17 11:36
                  回复
                    转自虎扑,作者谢葳。美文共赏,荡气回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9-17 11:37
                    回复
                      这扑面而来的中二气息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9-17 11:38
                      回复
                        见过好几位以武侠小说口吻写马龙的……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7-09-17 11:39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9-17 11:41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17 11:44
                            回复
                              2025-07-20 05:33:51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17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