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咖啡吧 关注:38贴子:1,791

回复:【水楼】本吧官方水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0-03-11 11:17
回复
    叔丁基锂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0-03-11 11:17
    回复
      正丁基锂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0-03-11 11:17
      回复
        第6章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知识点
        选择育种的缺点是: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杂交育种
        1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 原理:基因重组
        3 育种过程:
        培育纯合子品种
        a.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推广。
        b.培育双显纯合子或隐—显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推广种植。
        优点: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体上
        缺点:育种时间长过程繁琐(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繁琐)
        注:动物杂交育种中理想个体的获得不用通过逐代自交,可改为测交。
        4 应用:
        a 农业生产: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例:杂交水稻)
        b 家禽、家畜育种(例:中国荷斯坦牛)
        诱变育种
        1 原理:基因突变
        2 方法:
        a 物理因素:X射线 ẙ射线 紫外线 激光等
        B化学因素:亚硝酸 硫酸乙酯等
        3 优点:能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变异类型。
        4 缺点: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克服的措施是: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选择的机会)
        5 应用:
        a 农作物育种(例:黑农5号)
        b 微生物育种(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0-03-11 11:17
        回复
          甲烷分子(CH4)是四面体结构,是一个典型的AX4型分子。中心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电子对,四个氢原子位于四面体的顶点,键角(H-C-H)为109°28'。
          一个分子的形状不但受配位原子影响,也受孤对电子影响。氨分子(NH3)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与甲烷相同(sp3),分子中有四个电子云密集区,电子云分布依然呈四面体。其中三个是成键电子对,另外一个是孤对电子。虽然它没有成键,但是它的排斥力影响着整个分子的形状。因此,这是一个AX3E型分子,整个分子的形状是三角锥形,因为孤对电子是不可“见”的。
          事实上,电子对数为七是有可能的,轨道形状是五角双锥。但是它们仅存在于不常见的化合物之中,比如在六氟化氙中,有一对孤电子,它的构型趋向于八面体结构,因为孤对电子倾向于位于五角形的平面上。另一个例子为七氟化碘,碘没有孤电子,七个氟原子呈五角双锥状排列。
          电子对数为八也是有可能的,这些化合物一般为四方反棱柱体结构,例子有八氟合氙酸亚硝酰中的 [XeF8]离子以及八氰合钼(Ⅳ)阴离子 [Mo(CN)8]和八氟合锆(Ⅳ)阴离子 [ZrF8]。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0-03-11 11:17
          回复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础是,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主要决定于与中心原子相关的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该电子对既可以是成键的,也可以是没有成键的(叫做孤对电子)。只有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才能够对分子的形状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分子中电子对间的排斥的三种情况为:
            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孤-孤排斥);
            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孤-成排斥);
            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成-成排斥)。
            分子会尽力避免这些排斥来保持稳定。当排斥不能避免时,整个分子倾向于形成排斥最弱的结构(与理想形状有最小差异的方式)。
            孤对电子间的排斥被认为大于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后者又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因此,分子更倾向于最弱的成-成排斥。
            配体较多的分子中,电子对间甚至无法保持90°的夹角,因此它们的电子对更倾向于分布在多个平面上。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0-03-11 11:17
            回复
              种类
              杂化轨道种类很多,如三氯化硼(BCl3)分子中B有sp2杂化轨道,即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组合成3个sp2杂化轨道,在氯化铍(BeCl2)中有sp杂化轨道,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还有d轨道参与的sp3d和sp3d2杂化轨道等。以上几例都是阐明了共价单键的性质,至于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双键和三键的形成,又提出了σ键和π键的概念。如把两个成键原子核间联线叫键轴,把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成键,称为σ键。把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肩并肩”的方式重叠,称为π键。例如在乙烯(C2H4)分子中有碳碳双键(C=C),碳原子的激发态中2px,2py和2s另外一个2pz轨道未参与杂化,位于与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碳碳双键中的sp2杂化如下所示。
              这3个sp2杂化轨道中有2个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σ单键,还有1个sp2轨道则与另一个C的sp2轨道形成头对头的σ键,同时位于垂直方向的pz轨道则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了π键。也就是说碳碳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即双键中两个键是不等同的。π键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小于σ键,π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所以含有双键的烯烃很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烯(H2C=CH2)和氯(Cl2)反应生成氯乙烯(Cl—CH2—CH2—Cl)。
              乙炔分子(C2H2)中有碳碳三键(HC≡CH),VSEPR(Valence-Shell Electron-Pair Repulsion,价电子层互斥模型)通过成键电子对数与孤电子(Lone Pair Electron)对数可判断中心原子杂化模型,成键电子对数:ABn中n的值;孤电子对数:(A价电子数-A成键电子数)/2。
              价电子对总数即两者之和,如价电子对总数为2时为sp杂化(直线形),为3时为sp2杂化(平面三角形),为4时为sp3杂化(四面体),5——sp3d(三角双锥),6——sp3d2(八面体)。而成键电子对数与孤电子对数的不同使得分子的几何构型不同。
              轨道的相互叠加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原子轨道叠加后产生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轨道。
              ⑴ 在形成分子(主要是化合物)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一般为同一能级组的原子轨道)相互叠加(杂化)形成一组的新的原子轨道。
              ⑵ 杂化轨道比原来的轨道成键能力强,形成的化学键键能大,使生成的分子更稳定。由于成键原子轨道杂化后,轨道角度分布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杂化轨道在某些方向上的角度分布,比未杂化的p轨道和s轨道的角度分布大得多,它的大头在成键时与原来的轨道相比能够形成更大的重叠,因此杂化轨道比原有的原子轨道成键能力更强。
              ⑶ 形成的杂化轨道之间应尽可能地满足最小排斥原理(化学键间排斥力越小,体系越稳定),为满足最小排斥原理, 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应达到最大。
              ⑷ 分子的空间构型主要取决于分子中σ键形成的骨架,杂化轨道形成的键为σ键,所以,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0-03-11 11:18
              回复
                按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种类,轨道杂化有sp和spd两种主要类型,分为sp,sp2,sp3,dsp2,sp3d,sp3d2,d2sp3,按杂化后形成的几个杂化轨道的能量是否相同,轨道的杂化可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
                一个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经过再分配而组成的互相等同的轨道。原子在化合成分子的过程中,根据原子的成键要求,在周围原子影响下,将原有的原子轨道进一步线性组合成新的原子轨道。这种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后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杂化时,轨道的数目不变,轨道在空间的分布方向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组合所得的杂化轨道一般均和其他原子形成较强的σ键或安排孤对电子,而不会以空的杂化轨道的形式存在。在某个原子的几个杂化轨道中,全部由成单电子的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等性杂化轨道;有孤对电子参与的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具有和s、p等原子轨道相同的性质,必须满足正交,归一性。
                价键理论对共价键的本质和特点做了有力的论证,但它把讨论的基础放在共用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上,在解释许多分子、原子的价键数目及分子空间结构时却遇到了困难。例如C原子的价电子是2s22p2,按电子排布规律,2个s电子是已配对的,只有2个p电子未成对,而许多含碳化合物中C都呈4价而不是2价,可以设想有1个s电子激发到p轨道去了。那么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都有不成对电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但s和p的成键方向和能量应该是不同的。而实验证明:CH4分子中,4个C-H共价键是完全等同的,键长为109.3pm,键角为109°28′。BCl3、BeCl2、PCl3等许多分子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为了解释这些矛盾,1928年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的价键理论。他根据量子力学(Quantum Mechenical)的观点提出:在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几个原子轨道在成键时,可以互相叠加重组,成为相同数目、能量相等的新轨道,这种新轨道叫杂化轨道。C原子中1个2s电子激发到2p后,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重新组合成4个sp3杂化轨道,它们再和4个H原子形成4个相同的C-H键,C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H位于四个顶角。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0-03-11 11:18
                回复
                  Water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1-01-23 10:49
                  回复
                    Water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1-02-05 21:41
                    回复
                      哈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1-03-13 1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