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留下
2017年7月18日晚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享年66岁
是的,前段时间,朋友圈被噩耗刷屏。但回过头来一想,清友先生把书店比作“天堂”,这对他而言只是换个地方心无旁骛地看书而已。
从1988年第一次心脏病发开始,这项让他经历过三次“几乎快没命”的手术病痛,恰恰也是诚品书店创办的初衷:探索生命的何去何从。
本文谨以寥寥数语来缅怀这位足以让整个书店行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文化大儒,也希望清友先生以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建筑起来的诚品之旅,能如同文化明灯般照亮读书人前行。
人生的价值在于:留得清白在人间
清友先生开创诚品书店之前,读到一本《灵机实务》,迫使他思考两个问题:
一、不做原来的行业,我做什么?
二、生命归零,我又期待什么?
深入思考这两个问题后,1989年,诚品书店创立了,它的愿景就是希望能够对提升人文气质有积极的贡献。当下倡导的不忘初心,大概就成了诚品常年亏损,入不敷出,一路逆袭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清友先生以文化初心服务读者,为读者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人文世界,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缓慢而艰难。所以即使不挣钱,他也会带着对文化的求索而坚持下去。他带领一群读书人,深入地走进书中,去探寻一个未知的世界,通达智慧,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店,去寻找渐行渐远的人文情怀,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
他说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上的逃兵,但也由此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也许,人生真正的价值正如清友先生的父亲所说:“留得清白在人间”。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从城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也不会使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留下。”
大脑如同灵魂的胃,需要食物的慰藉
小云印象最深刻的是“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概念最早就是清友先生所提出,而诚品书店也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构想。
如同前阵子热播的《深夜食堂》一样,食物在深夜慰藉着人的胃,而书籍也在深夜慰藉着人的大脑。
深夜书店照耀的灯光,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为万千漫步于迷茫中的读者照亮前行之路。
困而知之豁然开朗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遭遇不同的难题,有些问题的答案在书中,有些问题的答案自在你心中。
清友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陪伴他与病魔抗争的是两本书:《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先生的《文明的哲学》。
《弘一大师传》是弘一大师对生命的了断,想必大家对他并不陌生,三十多岁,成为文学、音乐、戏剧等巨匠,然而却一一舍去,远离俗世,遁入空门,选择以佛教中最严厉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
史怀哲先生无私无畏的精神则带给清友先生巨大的感动,因他知道很多黑奴病痛无人照顾,就立志将此生奉献给黑奴,经过五六年学医后,跟太太去了非洲。
所以,清友先生自述:
我所有的领悟都是在困境当中得到的。我在香港、台湾经历了三次心脏手术。陷入困厄之时会问为什么是我?其实,为什么不是你?只问“为什么是我?”会很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心灵是负面的;想“为什么不是我?”就会豁然开朗多了。
没有商业,不能活,没有文化,不想活。这也是云孚里酒店一如既往平衡的核心,我们在酒店内设立书吧——云籍,提供一种热爱生活和文学的心境,借由禅宗、哲学、艺术、美学等书籍,希望客人能够在回归纸质书籍的同时,构筑自己内心的人文精神,享受如坐理想世界的云端阅览的闲逸。
除了文化的传承,云孚里酒店以“半似清池半似奢”的生活方式,融入人文、传统、美学等召唤我们内心对美的感知力,开启一段精致的乐活之旅。
在留言中说出书籍带给自己的感动
或者最喜欢的一本书籍
点赞数最高的前三位将获赠一本
席慕容散文《写给生命》
插播:云孚里三泰魔方店即将开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蜀西路42号)
是不是激动地开始搓手啦
2017年7月18日晚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享年66岁
是的,前段时间,朋友圈被噩耗刷屏。但回过头来一想,清友先生把书店比作“天堂”,这对他而言只是换个地方心无旁骛地看书而已。
从1988年第一次心脏病发开始,这项让他经历过三次“几乎快没命”的手术病痛,恰恰也是诚品书店创办的初衷:探索生命的何去何从。
本文谨以寥寥数语来缅怀这位足以让整个书店行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文化大儒,也希望清友先生以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建筑起来的诚品之旅,能如同文化明灯般照亮读书人前行。
人生的价值在于:留得清白在人间
清友先生开创诚品书店之前,读到一本《灵机实务》,迫使他思考两个问题:
一、不做原来的行业,我做什么?
二、生命归零,我又期待什么?
深入思考这两个问题后,1989年,诚品书店创立了,它的愿景就是希望能够对提升人文气质有积极的贡献。当下倡导的不忘初心,大概就成了诚品常年亏损,入不敷出,一路逆袭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清友先生以文化初心服务读者,为读者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人文世界,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缓慢而艰难。所以即使不挣钱,他也会带着对文化的求索而坚持下去。他带领一群读书人,深入地走进书中,去探寻一个未知的世界,通达智慧,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店,去寻找渐行渐远的人文情怀,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
他说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上的逃兵,但也由此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也许,人生真正的价值正如清友先生的父亲所说:“留得清白在人间”。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从城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也不会使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留下。”
大脑如同灵魂的胃,需要食物的慰藉
小云印象最深刻的是“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概念最早就是清友先生所提出,而诚品书店也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构想。
如同前阵子热播的《深夜食堂》一样,食物在深夜慰藉着人的胃,而书籍也在深夜慰藉着人的大脑。
深夜书店照耀的灯光,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为万千漫步于迷茫中的读者照亮前行之路。
困而知之豁然开朗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遭遇不同的难题,有些问题的答案在书中,有些问题的答案自在你心中。
清友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陪伴他与病魔抗争的是两本书:《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先生的《文明的哲学》。
《弘一大师传》是弘一大师对生命的了断,想必大家对他并不陌生,三十多岁,成为文学、音乐、戏剧等巨匠,然而却一一舍去,远离俗世,遁入空门,选择以佛教中最严厉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
史怀哲先生无私无畏的精神则带给清友先生巨大的感动,因他知道很多黑奴病痛无人照顾,就立志将此生奉献给黑奴,经过五六年学医后,跟太太去了非洲。
所以,清友先生自述:
我所有的领悟都是在困境当中得到的。我在香港、台湾经历了三次心脏手术。陷入困厄之时会问为什么是我?其实,为什么不是你?只问“为什么是我?”会很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心灵是负面的;想“为什么不是我?”就会豁然开朗多了。
没有商业,不能活,没有文化,不想活。这也是云孚里酒店一如既往平衡的核心,我们在酒店内设立书吧——云籍,提供一种热爱生活和文学的心境,借由禅宗、哲学、艺术、美学等书籍,希望客人能够在回归纸质书籍的同时,构筑自己内心的人文精神,享受如坐理想世界的云端阅览的闲逸。
除了文化的传承,云孚里酒店以“半似清池半似奢”的生活方式,融入人文、传统、美学等召唤我们内心对美的感知力,开启一段精致的乐活之旅。
在留言中说出书籍带给自己的感动
或者最喜欢的一本书籍
点赞数最高的前三位将获赠一本
席慕容散文《写给生命》
插播:云孚里三泰魔方店即将开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蜀西路42号)
是不是激动地开始搓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