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各省级地区动态指标比较
动态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以GDP、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代表。这里选取的是2012-16年地方政府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率,该指标越大,显示经济与财政增长情况越好。各地区的2016年一般预算收入和GDP的数据分别来自当地财政厅关于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统计年鉴。同时,我们也将2016年增速和此前5年平均增速进行对比来研究各地区动态指标的变动。
从2012-16年以来,近4年GDP年化复合增长最快的省及直辖市依次为贵州、重庆、湖北、福建和云南,从全国数据看,2012-16年GDP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33%,其中,贵州省4年年化复合增速达到14.4%,远高于其他省份,排名第二的重庆4年复合增速为11.4%,湖北、福建和云南分别为9.76%、9.69%和9.59%,过去4年GDP复合增速最低的省份分别为辽宁、山西、黑龙江、内蒙和河北省,增速分别为-2.95%、1.64%、2.94%和4.08%和4.61%,辽宁省受到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影响,过去4年GDP呈现持续下降的负增长趋势。
对比2016年与近4年GDP年化复合增长率,辽宁、新疆、贵州、陕西和青海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低于4年均值20.4、3.3、2.7、1.8和1.5个百分点,而河北、上海、安徽、浙江和江西等省市2016年GDP增速整体呈现加速,相比过去4年年化复合增长率上升0.68~2.17个百分点。

从2012-16年以来,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年化复合增速最快的省市分别为上海、湖北、广东、江西和海南。其中,增长最快的上海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4.4%,其次,湖北、广东、江西分别达14.2%、13.6%和11.9%,共有15个省市年均复合增速在10%以上;但辽宁、黑龙江、山西、陕西和吉林等东三省、资源型省份排名最后,尤其辽宁预算收入的4年复合增速为-8.3%,黑龙江为-0.3%,财政收入持续萎缩,辽宁降幅较大的原因在于2011-14年财政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再加上经济转型下滑、企业效益下降、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导致地区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2.7 各省级地区债务风险比较
我们以“城投平台有息负债余额+地方政府债余额”衡量各省份的广义融资债务负担,并以“(城投平台有息负债余额+地方债存量)/GDP”和“(城投平台有息负债余额+地方债存量)/广义综合财力”,来衡量各省债务率和偿债风险,数据时点均为2016年末,分子、分母数据时间截点相同,则主要结论如下:
1)从各省“(城投有息债务余额+地方债存量)”反映的广义融资余额看,江苏、四川、浙江、山东、天津五省的绝对规模排名前列,分别达3.28万亿、1.77万亿、1.63万亿、1.54万亿和1.35万亿;而绝对规模最少的省份为宁夏、海南、青海、甘肃和新疆,绝对额仅为991亿、1082亿、1683亿、2444亿和2751亿。
2)从各省“(城投有息债务余额+地方债存量)/GDP”,反应的更广义地方负债率和偿债风险看,贵州、天津、重庆、云南和青海排名居于前列,主要以西南地区为主,占比分别达78%、76%、70%、69%和65%,已高于地方负债率60%的警戒线,融资攀升风险值得关注;而占比较低的省市主要是广东、河南、上海、河北、吉林和山东,占比均不到25%,偿债风险相对较小。


3)从“(城投有息债务余额+地方债存量)/各省综合财力”指标,所反映的地方综合财力收入与广义债务风险来看,天津、黑龙江、甘肃、湖北、陕西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81%、268%、191%、191%和190%,这5个省中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率分别达229%、99%、72%、113%和110%,是主要贡献力量。这一指标占比最低的省市为上海(38%)、海南(43%)、新疆(53%)、广东(62%)和吉林(65%),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对债务覆盖压力相对较小。

2.8 各省级地区信用风险事件总结
随着区域信用违约事件增多和违约债务规模攀升,投资者对于部分违约事件多发、信用事件涉及债务规模较大的区域关注度和警惕度显著提高。自2014年以来,辽宁、江苏、内蒙、山东、四川等地发生多起信用风险事件,我们以2014年以来各省市违约债券有息债务总规模(包括实质违约与延期兑付)、信用事件发生数目,来衡量信用风险事件对于投资者评估各省区域性信用风险的影响和偏好。
发生债券主体信用违约事件(包括实质违约和延期兑付)最多的前五大省市分别为江苏(8起)、山东(8起)、内蒙古(6起)、北京(6起)、四川(5起),合计占比50%。债券违约主体有息负债规模最大的省份分别为北京、四川、辽宁、内蒙古、河北,有息债务总额分别达到1397亿、558亿、509亿、270亿和223亿,如果剔除央企违约对地方省份的负面偏好影响较小来看,则各省非央企违约债券主体的有息债务最多的前5大省则分别是辽宁(509亿)、北京(366亿,主要是中城建)、内蒙古(270亿)、四川(266亿)和山东(218亿),合计占比达到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