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兄大家好,我最早对佛法产生兴趣,是看了南师的《南禅七日》,看完之后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但是那个时候只听到了打坐修定,可以转变自身,开发智慧,甚至获得超然的能力(其它的都没注意到)于是也慢慢开始尝试着静坐,但是坐的时间都不是很长。
后面偶然一次看到了刘雨虹老师编著的《呼吸法门精要》,才体会到了静坐的方法和入手处,逐渐坐的时间也长了一点,可以慢慢的坐到1个钟头左右。但是这个时候也感觉到似乎哪里有些不太对,人越来越求静,对于但凡干扰到静的情况,或者让自己内心起波澜的情况都比较排斥。
后来一次去寺院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本《普贤行愿品》,读过之后,很受触动,于是将每天早起的静坐,改成了读诵《普贤行愿品》,也慢慢的知道原来修行不仅仅是自己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利益他人。
然而读了几个月之后,感觉自己的烦恼并没有有所消除,心中的烦恼,还是不时的升起,于是想着说,是不是可以再把静坐的功课捡起来,把静坐与读诵经典结合起来,利用静坐,慢慢的消除自己的不好的习气。所以最近也开始恢复了早起的静坐,准备读诵的时间改到晚上, 但是看好多位前辈有说到,静坐和修行,一定要找到老师,不能自己瞎炼,所以不知道我这样子的安排可不可以。也想问问师兄,如果想要修行,断除烦恼和习气,并且在生活中尽量利益他人,而不是老想着自己,要怎么做比较好。
谢谢大家啦~
后面偶然一次看到了刘雨虹老师编著的《呼吸法门精要》,才体会到了静坐的方法和入手处,逐渐坐的时间也长了一点,可以慢慢的坐到1个钟头左右。但是这个时候也感觉到似乎哪里有些不太对,人越来越求静,对于但凡干扰到静的情况,或者让自己内心起波澜的情况都比较排斥。
后来一次去寺院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本《普贤行愿品》,读过之后,很受触动,于是将每天早起的静坐,改成了读诵《普贤行愿品》,也慢慢的知道原来修行不仅仅是自己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利益他人。
然而读了几个月之后,感觉自己的烦恼并没有有所消除,心中的烦恼,还是不时的升起,于是想着说,是不是可以再把静坐的功课捡起来,把静坐与读诵经典结合起来,利用静坐,慢慢的消除自己的不好的习气。所以最近也开始恢复了早起的静坐,准备读诵的时间改到晚上, 但是看好多位前辈有说到,静坐和修行,一定要找到老师,不能自己瞎炼,所以不知道我这样子的安排可不可以。也想问问师兄,如果想要修行,断除烦恼和习气,并且在生活中尽量利益他人,而不是老想着自己,要怎么做比较好。
谢谢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