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第二:
可能有的同修深入经典后,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
第三:
对于弘扬佛法的法师、大德、居士,不要轻易评价,守好口业,除非你已经开悟证果,否则造了地狱业都还不知道。
第四:
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例如自己对放生有看法,但不可以对别人放生造成障碍,那会间接形成杀生。
第五:
千万不能自赞毁他,执一非余,特别是对于修学法门,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第六:
自己修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反观自己发觉自己有些骄傲、有些傲慢、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个一定要非常警惕,这个是不好的现象,可能会由此吃大亏。这个时候魔会很容易入侵,所以一定要警觉!
第七:
学佛修行千万不能贪神通、贪感应,这个又是一大修行忌讳,魔同样会很容易入侵,一定要警觉。
第八:
莫说别人是非、多看自己缺点,待人接物谦卑、恭敬、真诚。
第九:
学佛一定要努力寻求明师指点,求的方法应该是忏悔业障和如法修行求佛菩萨加持,而不是到处攀缘。如果因缘不到,自己可以依止古德、善知识的开示论著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同样的利益。
第十:
学佛一定要谦虚,万不可贡高、自以为是,这样的习气在末法时期及容易被魔所利用,以致于魔所加持、摄持,造下无量无边罪业。
第十一:
学佛一定要远离愦闹,常在闲静处实修。(不是说要我们辞职隐居山林,父母家人都不要了。是说要我们管好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要好事,最好不要闲谈,守好心、口、意业。不要去凑热闹,谈是非八卦等。)不要乐于争论,在末法时期争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因众生都很坚固执着自己见解,是很难相互改变自己的见解,所以多说无益,点到为止。
因此你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心。这个心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在你工作当中所面对的事物,都不要离开现前的一念心。学佛法就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佛法跟生活成为一条线,而不是成为两条并行线,如果成为两条并行线的话,修行起来就很困难,也不容易成就。
心不平等,所以看这个世界就有缺陷。而心所以不平等,是因为不依佛的智慧眼光看世界。要得佛慧得先修佛眼,佛眼永远是以慈眼看一切众生。
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就是最大的慈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不分亲疏地照顾周遭的人,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而达到人我无间。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第二:
可能有的同修深入经典后,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
第三:
对于弘扬佛法的法师、大德、居士,不要轻易评价,守好口业,除非你已经开悟证果,否则造了地狱业都还不知道。
第四:
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例如自己对放生有看法,但不可以对别人放生造成障碍,那会间接形成杀生。
第五:
千万不能自赞毁他,执一非余,特别是对于修学法门,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第六:
自己修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反观自己发觉自己有些骄傲、有些傲慢、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个一定要非常警惕,这个是不好的现象,可能会由此吃大亏。这个时候魔会很容易入侵,所以一定要警觉!
第七:
学佛修行千万不能贪神通、贪感应,这个又是一大修行忌讳,魔同样会很容易入侵,一定要警觉。
第八:
莫说别人是非、多看自己缺点,待人接物谦卑、恭敬、真诚。
第九:
学佛一定要努力寻求明师指点,求的方法应该是忏悔业障和如法修行求佛菩萨加持,而不是到处攀缘。如果因缘不到,自己可以依止古德、善知识的开示论著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同样的利益。
第十:
学佛一定要谦虚,万不可贡高、自以为是,这样的习气在末法时期及容易被魔所利用,以致于魔所加持、摄持,造下无量无边罪业。
第十一:
学佛一定要远离愦闹,常在闲静处实修。(不是说要我们辞职隐居山林,父母家人都不要了。是说要我们管好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要好事,最好不要闲谈,守好心、口、意业。不要去凑热闹,谈是非八卦等。)不要乐于争论,在末法时期争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因众生都很坚固执着自己见解,是很难相互改变自己的见解,所以多说无益,点到为止。
因此你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心。这个心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在你工作当中所面对的事物,都不要离开现前的一念心。学佛法就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佛法跟生活成为一条线,而不是成为两条并行线,如果成为两条并行线的话,修行起来就很困难,也不容易成就。
心不平等,所以看这个世界就有缺陷。而心所以不平等,是因为不依佛的智慧眼光看世界。要得佛慧得先修佛眼,佛眼永远是以慈眼看一切众生。
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就是最大的慈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不分亲疏地照顾周遭的人,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而达到人我无间。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