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光绪三十三年(1907)赵家从北京城搬回了老家四川阆中,一路人从开春走到了暮春。赵善山今年五十三岁,辞官前在翰林院国史馆当值,他祖上都是在清廷做官的,且都是文官。祖上最繁盛时在他曾曾曾祖父任官期间,曾曾曾祖父是雍正时的正一品殿阁大学士,随后赵家便衰落了。
赵善山虽是个老儒生,但并不古板,相当有远见。他知晓大清气数将尽,北京城内也是暗潮汹涌,为了保护唯一的女儿就一心要辞官还乡。赵善山四十七岁才得了个女儿,取名行思。这个女儿一直娇养着,按着时俗应当裹脚,赵善山不忍心女儿受苦便弃了这一旧俗。
“小心点,别磕着了。”一个管事站在大门口对抬行李的小厮嘱咐着,“诶诶,姑娘的柜子直接抬去东苑。”
“这个箱子抬去仓库,这个是太太房间的,那个抬去书房......”
赵家刚回到阆中便接到城中各大家的名帖,最后赵善山与太太索性在家中办个宴会,请他们一道参加。阆中的有财有势人家主要有周家、邓家、段家、李家、秦家这五家,大多是地主,与阆中的官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说赵善山已不是朝廷命官了,但也是值得交好的大户。
“阿行,来见过诸位太太。”赵太太拉着赵行思的手,将赵行思介绍给房内各家太太。介绍完后,赵太太拍了拍赵行思的手:“你带姑娘们去你院子玩吧。”
“是,母亲。”赵行思带着几位姑娘到她的小院。院子的雕花墙上布满了紫藤花,在风中摇着。赵行思让人将她从北京城带来的小玩意儿都拿出来,在院中支了桌椅。各家姑娘便在紫藤花下玩闹起来,赵行思虽不是特别活络的性子,但将这小宴会照顾得周全。
赵家回阆中后与周家走得亲热,某个夜晚畅饮时赵善山与周老爷为赵行思和周白口头上定了亲,第二天周家便遣了媒婆上门。
宣统四年(1912),大清亡了。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北京城改名为北平,同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北洋政府主政中国。
民国四年(1915)赵行思举行及笄礼,同年周白从日本留学回到阆中。及笄礼过去大半个月后,周太太领着媒婆上门纳采。从纳采到请期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最后婚期定在了来年开春。
周白在日本留学时与赵行思通过信,也交换过照片。虽然不排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他并不想这么早成亲。他这个年龄的人,又在国外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思想,都以改变中国现状为己任。
转眼来年开春到了,这日是个好日子,春日暖洋洋的。赵行思被一顶大花轿抬进了周家,她一直规规矩矩坐在新房的大架子床上,等到打更周白才被仆人扶进新房。周白醉得厉害,挑头帕,喝合卺酒,念祷词这些环节都被省了。
赵行思让人打了热水来,将周白的外衫和鞋都脱下放好。她挥退了下人,用热水为周白搽脸,搽着搽着就哭了。从定亲后,她一直想着第一次见周白的情景,想她人生唯一的一次成亲,从十一岁想到了十六岁。虽然赵行思从小就是个早慧的女孩,可是她才十六岁,她以为第一晚上周白会这么一直睡过去。
“你怎么哭了?”周白从酒中醒来,起身靠着床柱,抬手拭去眼前人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