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开始了为期16天的丝路采风之行。进入河西走廊后,一路上看见的尽是荒漠和戈壁,还有不时出临泉现的烽燧。“昔日烽火已散尽,边塞空余狼烟台”,说的就是古代西域的军事建筑。这些残存的烽火台,让我想到的不是开战在即的兵荒马乱,而是一个尘封了千年的故事。
1907年春,英国探险家、文物大盗斯坦因在敦煌的一座坍塌的土堡中,发现了八封寄往撒马尔罕的纸质信件。这八封信,在破败的墩台里孤独地躺了1600多年。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吹日晒,笔迹却清晰可辨,其中一封信是一个名叫米薇的粟特女子写给丈夫的家书。
信的内容显示,米薇的丈夫那奈德去往撒马尔罕(即“康国”,粟特人的大本营,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经商未归,她和女儿滞留在敦煌。分别之后,她多次给丈夫写信,但是从未收到过一封回信。恐怕米薇做梦都想不到,她那封看上去像是最后一封的绝笔信,并没有寄出敦煌,而是一直悄然沉睡在敦煌的烽燧里。为什么没有寄出敦煌?为什么会藏在烽燧里?
这个千古谜团,早已无法考证。我能肯定的是,传送这批信件的邮差是个忠义之士,他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不测,危机时刻还想着保护信件,打算等到安全脱身的时候来取。即便没有机会来取,也祈求上天让某个好心人发现,最终能送到收件人手中,或者返还给寄信人。历史有时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环环相扣的结果,就是因为邮差把信藏进了烟墩,才有了日后斯坦因的发现,才有了考古学家的破译,才有了米薇的遭遇大白天下。
这封被大英博物馆命名为“3号信”的信中写道:“当听到你安好的消息,我感到自己永远不会死去。可是眼下我很不好,很糟糕,很凄惨,我一次又一次给你写信,但从来没有收到过你的哪怕一封回信。我所有的不幸就是,为你在敦煌等了三年??????我遵从你的命令来到敦煌,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也没有听从兄弟的意见。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做你的妻子!”
说到米薇,就要先简单了解一下粟特人。据史料记载,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古老民族,5至8世纪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的国际贸易。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中,最早到中国经商的就是粟特人。从历史记载能够看出,粟特人广出做生意的天才并非没有原因。男子成年后必须脱离家庭独自谋生,孩子一出生就进行经商教育。传统习俗的造就加上其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使粟特人活跃在丝绸之路上长达两个半世纪,因此以擅长经商闻名欧亚大陆。
1907年春,英国探险家、文物大盗斯坦因在敦煌的一座坍塌的土堡中,发现了八封寄往撒马尔罕的纸质信件。这八封信,在破败的墩台里孤独地躺了1600多年。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吹日晒,笔迹却清晰可辨,其中一封信是一个名叫米薇的粟特女子写给丈夫的家书。
信的内容显示,米薇的丈夫那奈德去往撒马尔罕(即“康国”,粟特人的大本营,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经商未归,她和女儿滞留在敦煌。分别之后,她多次给丈夫写信,但是从未收到过一封回信。恐怕米薇做梦都想不到,她那封看上去像是最后一封的绝笔信,并没有寄出敦煌,而是一直悄然沉睡在敦煌的烽燧里。为什么没有寄出敦煌?为什么会藏在烽燧里?
这个千古谜团,早已无法考证。我能肯定的是,传送这批信件的邮差是个忠义之士,他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不测,危机时刻还想着保护信件,打算等到安全脱身的时候来取。即便没有机会来取,也祈求上天让某个好心人发现,最终能送到收件人手中,或者返还给寄信人。历史有时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环环相扣的结果,就是因为邮差把信藏进了烟墩,才有了日后斯坦因的发现,才有了考古学家的破译,才有了米薇的遭遇大白天下。
这封被大英博物馆命名为“3号信”的信中写道:“当听到你安好的消息,我感到自己永远不会死去。可是眼下我很不好,很糟糕,很凄惨,我一次又一次给你写信,但从来没有收到过你的哪怕一封回信。我所有的不幸就是,为你在敦煌等了三年??????我遵从你的命令来到敦煌,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也没有听从兄弟的意见。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做你的妻子!”
说到米薇,就要先简单了解一下粟特人。据史料记载,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古老民族,5至8世纪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的国际贸易。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中,最早到中国经商的就是粟特人。从历史记载能够看出,粟特人广出做生意的天才并非没有原因。男子成年后必须脱离家庭独自谋生,孩子一出生就进行经商教育。传统习俗的造就加上其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使粟特人活跃在丝绸之路上长达两个半世纪,因此以擅长经商闻名欧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