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平吧 关注:675贴子:1,432
  • 0回复贴,共1

《解厄学》(转自微信公众号:道藏读书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厄学》
北宋 晏殊
藏锋 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隐智 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戒欲 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省身 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求实 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慎言 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节情 卷七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
  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向善 卷八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遵可守。
  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附录: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入仕 “ 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王国维在《人家词话》中称赞“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其《解厄学》是一部智慧之书,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


1楼2017-08-28 16: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