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吧 关注:1,617贴子:6,162
  • 0回复贴,共1

猴子生活习性观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养殖目的
  (1)中华猕猴属国家级保护动物,通过养殖中华猕猴,熟悉野生动物中华猕猴的食性、行为,以保护和繁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2)通过养殖中华猕猴,学会观察生物形态、习性、食性、行为的一般方法,以及掌握观察记录、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手段。
  (3)通过对中华猕猴的观察,养成随时观察和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习惯,提高探索生物界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观察过程
  (1)引进日期:1992年8月中旬,两只中华猕猴从浙江来到我校落户。
  (2)创设环境:两只小猕猴被安置在40平方米的铁笼里,笼内设有“假山”,山底有洞,可避风躲雨,另外还有“秋千”和大型盆栽。刚引进时,雌猴屡遭雄猴咬伤,食物也多被雄猴抢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在猴笼的中间加铁网隔开,但仍有小铁门相连,开启方便。猴笼里装有饮水管、水槽和排放粪便、污物的下水道。
  (3)观察方式:
  1)观察时间:每天7:40~7:50(观察、记录);课间。
  2)参加观察的人数:四、五年级,共668人。
  3)专职养殖人:校工陶师傅和四(1)班学生。
3.观察分析及结论
  (1)猴子的食性
  我校有中华猕猴两只,一雌一雄,最近新添小猴。它们每天进食两次,时间是:早晨7:40左右和中午12:30左右,同学们喂的“零食”就无法计数了。经过长期的试喂和观察,我们发现猴子肚子饿时,一般的食物都吃。食物丰盛时,猕猴挑食吃,喜欢吃水果和甜食;吃包子捡肉吃;吃大饼,找中间的糖馅吃;吃苹果还要吐皮呢!可是这些被扔弃的包子皮、大饼壳、苹果皮,猕猴饿时在没有别的食物的情况下,仍会被它吃掉。雄猴、雌猴常常互相捉对方身上的分泌物——“盐粒”吃。开始,我们以为它们是相互捉虱子吃,经过仔细观察,特别是猕猴脱光毛后才明白原来搞错了。它们不但喜欢吃身上的“盐粒”,连身上拔下的毛,也要嚼尽毛中的盐分才肯吐掉,因为猴子体内需要盐分,加上吃了“盐粒”猴子不易生病,所以它们酷爱吃“盐粒”。
  (2)猴子的环境适应性
  猕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食物的湿度和温度上,饥饿时为了生存,猕猴连树枝、塑料袋都要吃。
  猕猴明显怕水。一天,我们帮助陶师傅一起打扫猴笼时,无意中把水喷到猕猴的身上,它们双手抱头尖叫着跑开躲了起来。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几次,猕猴的表现始终如一。碰到下雨天,猕猴则躲进山洞不出来了。
  春、秋季猕猴精力旺盛,运动量大,它们不是爬铁笼、荡秋千,就是跳跃、追逐、喧哗,热闹非凡。冬季,雌猴喜欢呆在笼角阳光底下,雄猴老是攀在笼顶追随阳光。到了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它们躲在山洞里,躺在草包上,深藏不露,这证实了猕猴怕冷。
  猕猴又是怎样迎接酷暑来临的呢?它们从春季5月13日起就开始脱毛了,雄猴在脱毛的同时还毫不手软地拔掉师生赞誉的漂亮体毛,一直拔到6月2日,前肢再也无法拔到为止。“猴子拔光毛”不是猴子的调皮,而是它们适应夏季炎热气候的应急措施。
  再有,陌生人吓唬猕猴时,它们马上爬上窜下地抓“敌人”,一脸凶相,还伴着吼声,以此自卫。
  (3)猴子的行为
  5月14日,雌猴绝食一天。5月15日5时18分,雌猴历经了6个月怀胎,生下了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猴。雄猴那天因“担心”雌猴的安危,焦急地守在笼旁,连饭也无心吃。头一天,猴妈妈对小猴关怀备至,不是背对观众紧搂小猴在胸前,就是拖着长长的脐带(一天后自行脱落),迈着摇摆的脚步躲在假山后的草包上,始终抱着小猴,还不时地亲它的孩子;小猴常在吃奶,不吃别的食物。小猴是这样学步的,我们在观察时发现猴妈妈放开小猴后自己后退,引着小猴一步步跟上。在以后的日子里,猴妈妈试着教小猴走、爬,不时用摸头、拉耳、扶身、亲吻等动作鼓励小猴学习。5月24日,小猴在妈妈的忽视下,从铁笼的缝隙中爬到爸爸的笼里,母猴凄惨的尖叫声唤来了陶师傅。陶师傅刚打开两笼之间的小铁门。猴妈妈便急不可待地奔过去抱回小猴。雌猴曾多次被雄猴咬伤的经历,使它深怕雄猴也会伤害小猴。事实上,猴爸爸根本没有惊吓小猴,只是呆在笼子另一头,深情地注视着小猕猴的一举一动。看来,猴爸爸和猴妈妈一样都深爱自己的孩子。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并作了详细记录和研究,我们对猕猴的食性、行为和环境的适应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猕猴的食性很广,有自行适应气温变化的方法和较强的自卫能力,同时领会了猕猴对“孩子”的爱心。现在每天的定时观察记录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我们深信,随着观察、探究的深入,我们不但能学到更多的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还能发现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猕猴的秘密。
4.观察思考
  中华猕猴是濒临灭绝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它们在我校生活、繁殖得比较好。鉴于这两点,下一步我们将对猕猴的繁殖作更深入的观察、研究,努力探索提高猕猴繁殖的有效方法。用人工方法,繁殖更多的猕猴,放猴归山,维持生态平衡。


1楼2017-08-27 13: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