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末世凤凰何处来?
《红楼梦》有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暗线则是贾府的兴衰历程。在书中,能够代表暗线的最典型的人物并不是哪一个束发戴冠、大权在握的贾府爷儿,而是一个困于内帏之中、辈分低下的孙媳妇——王熙凤。没读《红楼梦》以前,我实在难以想象在封建时代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与家族的命运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而这个女子,她的出身、性格、能力、聪慧、地位、权力、格局,所有的这一切都决定了她是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整个人物也显得格外丰满而富有感染力。
在讲凤姐的坎坷一生之前,有必要对凤姐先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与分析,正如对一个物体进行素描之前要先确定它的基本框架,然后再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填充。王熙凤出身于四大家族中排行第三的王家,曹雪芹并没有对王家进行任何直接的描写,但隐隐约约也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王家的祖上因军功获封县伯,属于贵族的一员,但比起贾府、史府的爵位来说,它的地位是远不能及的。在这以后,四大家族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贾府举家迁入京城,并从武家出身慢慢地转变为走仕途经济之路,史、薛二家也注重于文化方面的培养(例如薛宝钗、史湘云,以及在艺术方面深有造诣的贾母)。而王家仍然保留了金陵原籍的居住,并且坚持从武,这百年的家风让王家人具有比之别家所未有的杀伐决断之气,凤姐自然是其中的代表。此外,据书中的描述,王家曾经监造海舫、管理码头、置办洋务,无形之中又让王家人或多或少的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当然,由于重武抑文,王家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也没有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景象。凤姐的外向、泼辣、见多识广,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王家独特的家族底蕴。
《红楼梦》有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暗线则是贾府的兴衰历程。在书中,能够代表暗线的最典型的人物并不是哪一个束发戴冠、大权在握的贾府爷儿,而是一个困于内帏之中、辈分低下的孙媳妇——王熙凤。没读《红楼梦》以前,我实在难以想象在封建时代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与家族的命运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而这个女子,她的出身、性格、能力、聪慧、地位、权力、格局,所有的这一切都决定了她是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整个人物也显得格外丰满而富有感染力。
在讲凤姐的坎坷一生之前,有必要对凤姐先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与分析,正如对一个物体进行素描之前要先确定它的基本框架,然后再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填充。王熙凤出身于四大家族中排行第三的王家,曹雪芹并没有对王家进行任何直接的描写,但隐隐约约也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王家的祖上因军功获封县伯,属于贵族的一员,但比起贾府、史府的爵位来说,它的地位是远不能及的。在这以后,四大家族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贾府举家迁入京城,并从武家出身慢慢地转变为走仕途经济之路,史、薛二家也注重于文化方面的培养(例如薛宝钗、史湘云,以及在艺术方面深有造诣的贾母)。而王家仍然保留了金陵原籍的居住,并且坚持从武,这百年的家风让王家人具有比之别家所未有的杀伐决断之气,凤姐自然是其中的代表。此外,据书中的描述,王家曾经监造海舫、管理码头、置办洋务,无形之中又让王家人或多或少的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当然,由于重武抑文,王家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也没有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景象。凤姐的外向、泼辣、见多识广,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王家独特的家族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