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吧 关注:3,048贴子:14,147
  • 7回复贴,共1

『历史·镜花』历史上的徐、骆讨武——扬州叛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徐、骆讨武的全部印象,就是《镜花缘》中给出的故事。
前些日子听百家讲坛蒙曼老师讲到扬州叛乱一节,一面听着“历史”,一面对比着《镜》中的情节,难言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


1楼2009-01-20 14:31回复
    李绩的孙子李敬业,因被贬官心情不佳而到扬州散心,恰逢因贪污被贬的骆宾王、已被革职为民的魏思温等人。
    这些自感怀才不遇的文人,在酒馆中喝酒谈天、议论朝政,彼此颇有知己之感。也就是在这酒桌之上,有人提议起兵讨武,希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政治命运。
    然而,这些失意的文人官僚,并不掌握军队。于是,魏思温便请正在担任监察御史的好友薛仲璋帮忙,控制了扬州县衙。
    (至此,《镜花缘》中提及此事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似乎全部出场了。)


    2楼2009-01-20 14:32
    回复
      李敬业扯出拥立庐陵王的大旗,骆宾王写就《讨武曌檄》,使得他们的起义影响大增。
      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魏思温和薛仲璋却出现了分歧——魏思温认为应该北上,沿河运直捣洛阳,薛仲璋则认为应南下。而李敬业采纳了后者。
      (这就有了《镜花缘》中的那句“悔不听魏思温之计,误用薛仲璋之言”;而这分歧在《镜花缘传奇》中被安在了唐敖和骆宾王头上^_^)
      李敬业兵败后,打算从扬州入海、叛 逃 国 外,结果被部将杀死。
      (《镜花缘》借此引出了承志等流落海外诸国的故事,《镜花缘传奇》却在这个“部将”上大做文章,加上了“恶犬”王那相这个一号反派^_^)


      3楼2009-01-20 14:32
      回复
        总的来说,《镜花缘》这段故事与“历史”相差不大,但整体基调却并不相同。
        我们读《镜花缘》的故事,至少,从忠君的角度来说,徐敬业有揭竿而起的英雄气度,骆宾王有慷慨赴死的志士之义(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讨武曌檄》也加深了这样一种印象)。
        而听完百家讲坛,我的第一感觉是:原来印象中那本应轰轰烈烈的起义,竟是几个失意文人官僚对自己“醉话”的冒险尝试,所谓 扬 州 叛 乱,真正值得我们记住的,也不过就是那篇檄文了吧……
        这于《镜花缘》的情节发展没甚影响;于我自己,只觉哭笑不得……


        4楼2009-01-20 14:33
        回复
          O(∩_∩)O~赞个先~


          IP属地:云南5楼2009-01-30 22:03
          回复
            扬州叛乱是因为他失败了,否则就是扬州起事。起事的有几个得意的?陈胜、刘邦是失职畏罪,洪秀全是考试落地,成王败寇罢了。


            6楼2012-01-02 16:38
            收起回复
              历史总会蒙上主观色彩的。如果扬州叛乱成功了,那么李敬业、骆宾王等人都是义薄云天,胸怀大略的英雄人物。关键是它失败了,就被说成是几个文人因为所谓“醉酒”惹出的事情,怎么踩这些人都可以。这就是所谓成王败寇吧。
              真正的扬州叛乱是什么样的我们不清楚,不过既然它能掀起一场叛乱,就绝对不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闹出来的。(个人观点)


              IP属地:北京7楼2012-01-18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