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他数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久病卧床的双亲;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可他不仅孝行令人称颂,教学工作更是令人称道。他就是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坚守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贾滩一中九三班班主任杨杰山。
2014年10月,杨杰山过得很纠心,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路往下冲。时年78岁的父亲杨松臣,在镇卫生院诊治一个多月,病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得已,杨杰山把父亲转到县人民医院,各项检查下来,虽排除了肺结核,确诊为肺心病,但持续用药,他的病情却时好时坏,一直稳定不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杨杰山几次用颤抖的双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父亲很吃力地向自己交待后事,甚至说到了棺材用啥料,让杨杰山的心情几近崩溃……
听朋友说,商丘医院新近请了这方面的专家坐诊,杨杰山揣上家里的全部积蓄,准备第二天带父亲转诊治疗。在深夜,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终于安静下来,坐在病床前,望着父亲苍白消瘦的脸颊,杨杰山的泪水止不住地落下来……
2011年9月,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13年,已经瘫痪在床3年的母亲王金荣,在各类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下,口腔持续发炎,造成上下颌骨无法自主闭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仅能喝点稀粥,发展到滴水不进。主治医生私下交代杨杰山,对杨母的后事可以早作安排了。心有不甘的杨杰山把母亲接回家中,从药店买来几十支葡萄糖针剂,用针管+输液软管自制器材,每天分几次推送到母亲口中。那段时间,杨杰山寝不解带、寸步不离,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头。时常依偎在母亲的身边,握着母亲的双手,贴近母亲耳旁,和母亲一起回忆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情到深处往往可以感天动地。奇迹发生了,时年70岁的老母亲,在杨杰山10多天的精心呵护下,炎症逐渐消退,又能喝些稀饭,吃点面条,正常吃饭了。
杨杰山父母目前居住在临路的二间瓦房里,室内干净整洁,里面摆放的三张小床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杨杰山在父母的房间里为自己安置了一张小床,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收拾房间卫生、做饭、帮着父母换上干净衣服、洗漱,然后一勺一勺喂母亲吃饭。只要一有空,便为母亲翻翻身,擦拭身子,并细细查看全身皮肤,在轻微变色的皮肤四周,用四指轻轻揉、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坏死,滋生褥疮;对发紫的皮肤,用自己配制的药液,进行消炎、敷药……待收拾妥当,便急匆匆赶往学校上课。
在贾滩一中,每当父亲打来电话,杨杰山便要骑着电动车,飞驰着奔向家中。同事、学生们都很清楚、也很理解,这是杨老师要回家帮着母亲解手,更换衣物。急忙忙去,匆忙忙回,每天数次往返,总能带去满满的牵挂,带回浓浓的爱意。长期卧病在床的杨母,免疫力极低,经常会引发皮肤感染、发烧感冒,自然免不了要请医生。医生来一次得半个多小时,诊治却不到10分钟,很多时候还是在夜间。一向不爱求人的杨杰山决心自己掌握父母常见病的诊治方法,一方面,他细心观察医生是如何治疗用药的,一方面,上网学习、翻阅医疗书籍。现在,杨杰山俨然成了“准大夫”,不仅日常护理得心应手,还学会了父母常见病的诊治、配药、打针。
“杨杰山老师不仅孝顺,还爱钻研,是我们学校的教学骨干,新课改标兵,这几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总是名列前茅。今年,他教的毕业班,41名学生,有16人考出了550分以上的好成绩。”贾滩一中校长孙玉灵说。
今年36岁的杨杰山,有着16年的教学经验,连续12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他一直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年都把励志作为新学年第一课,鼓励同学们把过去成绩“清零”,为全班统一设置起跑线,激发每名学生的潜质。在班长的人选上总是慎之又慎,往往要通过3-4个星期的观察、了解、衡量,才会挑选出思想好,学习良好,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班长。家庭特殊的杨杰山,一般早自习不去班里,但学生们在班干部的督促、带动下,学习都很自觉,纪律一直很好。
杨杰山把每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遇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他都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申请“雏鹰计划”爱心助学基金,及时予以资助,让孩子们安心读书。2014年春,杨杰山发现九(5)班董春革同学突然晕倒了,通过家访得知,董春革母亲患有晚期直肠癌,父亲上肢残疾,家庭特别贫困,造成孩子长期营养不良。杨杰山一方面组织师生对她进行帮助,一方面联系爱心企业进行救助,解决了董春革的生活困难,使她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家庭事务如此繁琐、压力如此之大,杨老师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从未因家事多请过一次假,工作兢兢业业,他一人身兼数职,不仅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年级校长,而且担两个班的物理课,杨老师不仅年级管理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有声有色,而且教学成绩斐然。辛勤汗水换来丰硕成果:“市优秀教师”、“县模范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和“县职教模范”等荣誉称号,正是他工作业绩出色的最好注脚。
杨杰山老师说:“母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交给你来教育,你就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绝对不能误人子弟。我把这句话当成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和鞭策,父母和妻子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不断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在努力中收获了幸福、体现了价值。”
2014年10月,杨杰山过得很纠心,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路往下冲。时年78岁的父亲杨松臣,在镇卫生院诊治一个多月,病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得已,杨杰山把父亲转到县人民医院,各项检查下来,虽排除了肺结核,确诊为肺心病,但持续用药,他的病情却时好时坏,一直稳定不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杨杰山几次用颤抖的双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父亲很吃力地向自己交待后事,甚至说到了棺材用啥料,让杨杰山的心情几近崩溃……
听朋友说,商丘医院新近请了这方面的专家坐诊,杨杰山揣上家里的全部积蓄,准备第二天带父亲转诊治疗。在深夜,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终于安静下来,坐在病床前,望着父亲苍白消瘦的脸颊,杨杰山的泪水止不住地落下来……
2011年9月,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13年,已经瘫痪在床3年的母亲王金荣,在各类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下,口腔持续发炎,造成上下颌骨无法自主闭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仅能喝点稀粥,发展到滴水不进。主治医生私下交代杨杰山,对杨母的后事可以早作安排了。心有不甘的杨杰山把母亲接回家中,从药店买来几十支葡萄糖针剂,用针管+输液软管自制器材,每天分几次推送到母亲口中。那段时间,杨杰山寝不解带、寸步不离,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头。时常依偎在母亲的身边,握着母亲的双手,贴近母亲耳旁,和母亲一起回忆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情到深处往往可以感天动地。奇迹发生了,时年70岁的老母亲,在杨杰山10多天的精心呵护下,炎症逐渐消退,又能喝些稀饭,吃点面条,正常吃饭了。
杨杰山父母目前居住在临路的二间瓦房里,室内干净整洁,里面摆放的三张小床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杨杰山在父母的房间里为自己安置了一张小床,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收拾房间卫生、做饭、帮着父母换上干净衣服、洗漱,然后一勺一勺喂母亲吃饭。只要一有空,便为母亲翻翻身,擦拭身子,并细细查看全身皮肤,在轻微变色的皮肤四周,用四指轻轻揉、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坏死,滋生褥疮;对发紫的皮肤,用自己配制的药液,进行消炎、敷药……待收拾妥当,便急匆匆赶往学校上课。
在贾滩一中,每当父亲打来电话,杨杰山便要骑着电动车,飞驰着奔向家中。同事、学生们都很清楚、也很理解,这是杨老师要回家帮着母亲解手,更换衣物。急忙忙去,匆忙忙回,每天数次往返,总能带去满满的牵挂,带回浓浓的爱意。长期卧病在床的杨母,免疫力极低,经常会引发皮肤感染、发烧感冒,自然免不了要请医生。医生来一次得半个多小时,诊治却不到10分钟,很多时候还是在夜间。一向不爱求人的杨杰山决心自己掌握父母常见病的诊治方法,一方面,他细心观察医生是如何治疗用药的,一方面,上网学习、翻阅医疗书籍。现在,杨杰山俨然成了“准大夫”,不仅日常护理得心应手,还学会了父母常见病的诊治、配药、打针。
“杨杰山老师不仅孝顺,还爱钻研,是我们学校的教学骨干,新课改标兵,这几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总是名列前茅。今年,他教的毕业班,41名学生,有16人考出了550分以上的好成绩。”贾滩一中校长孙玉灵说。
今年36岁的杨杰山,有着16年的教学经验,连续12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他一直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年都把励志作为新学年第一课,鼓励同学们把过去成绩“清零”,为全班统一设置起跑线,激发每名学生的潜质。在班长的人选上总是慎之又慎,往往要通过3-4个星期的观察、了解、衡量,才会挑选出思想好,学习良好,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班长。家庭特殊的杨杰山,一般早自习不去班里,但学生们在班干部的督促、带动下,学习都很自觉,纪律一直很好。
杨杰山把每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遇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他都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申请“雏鹰计划”爱心助学基金,及时予以资助,让孩子们安心读书。2014年春,杨杰山发现九(5)班董春革同学突然晕倒了,通过家访得知,董春革母亲患有晚期直肠癌,父亲上肢残疾,家庭特别贫困,造成孩子长期营养不良。杨杰山一方面组织师生对她进行帮助,一方面联系爱心企业进行救助,解决了董春革的生活困难,使她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家庭事务如此繁琐、压力如此之大,杨老师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从未因家事多请过一次假,工作兢兢业业,他一人身兼数职,不仅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年级校长,而且担两个班的物理课,杨老师不仅年级管理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有声有色,而且教学成绩斐然。辛勤汗水换来丰硕成果:“市优秀教师”、“县模范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和“县职教模范”等荣誉称号,正是他工作业绩出色的最好注脚。
杨杰山老师说:“母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交给你来教育,你就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绝对不能误人子弟。我把这句话当成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和鞭策,父母和妻子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不断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在努力中收获了幸福、体现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