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吧 关注:1,341贴子:24,762

【谁在谋反?】胡烈其人与蜀中乱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重庆1楼2017-08-19 16:30回复
    钟会谋反,逻辑不通,莫名其妙
    那么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IP属地:重庆2楼2017-08-19 16:34
    回复
      2025-05-20 01:13:04
      广告
      本文纯属猜想


      IP属地:重庆3楼2017-08-19 16:34
      回复
        一、蜀中乱局
        公元263年秋天,曹魏帝国发动了讨伐蜀汉的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进军。使征西将军邓艾自狄道进军沓中主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进军到武街,断绝姜维后路,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姜维得知钟会军进入汉中地区后撤退,晃过诸葛绪,返回至剑阁,与钟会所部相持。
        此时邓艾简选精锐,开始阴平道行军,绕过剑阁,顺利占据江油城。紧接着开始左担道行军,前往涪城。主持成都方面军政事务的大臣诸葛瞻率军出战,惨烈大战于涪,自诸葛瞻以下多名高级将领战死。邓艾将双方战死者的尸体就地草草堆成京观,踏上了前往成都的征程。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承制拜封,任命刘禅等皇族以及蜀汉朝廷各级官员的官位,并任命下属官员和太守暂领益州刺史和蜀中诸郡太守,稳定局势。
        此时,钟会、胡烈、师纂等人举报邓艾谋反,于是朝廷下诏书将邓艾收入槛车征召回京。
        之后钟会到达成都,于次日矫太后遗诏谋反。两天后,以胡烈所部为首的城外部队攻杀钟会,乱局迅速平息。
        钟会既死,邓艾部下解救迎还邓艾。但卫瓘派来田续等斩杀了邓艾。
        至此,伐蜀的主将钟会、邓艾皆死。
        蜀中乱局,钟会谋反被杀一事非常奇怪。莫名其妙的反叛,却迅速被部下诛杀,钟会完全像一个没有头脑的赌徒,没有充足的资本却孤注一掷。
        三国志钟会传是这样记载的:
        会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宫,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议讫,书版署置,更使所亲信代领诸军。所请群官,悉闭著益州诸曹屋中,城门宫门皆闭,严兵围守。会帐下督丘建本届胡烈,烈荐之文王,会请以自随,任爱之。建愍烈独坐,启会,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诸牙门随例各纳—人。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幍,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传相告,皆遍。或渭会:“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会犹豫未决。十八日日中,烈军兵与烈儿擂鼓出门,诸军兵不期皆鼓噪出,曾无督促之者,而争先赴城。时方给与姜维铠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有顷,白兵走向城。会惊。谓维曰:“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维曰:“但当击之耳。”会遣兵悉杀所闭诸牙门、郡守,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我们来考虑以上内容中哪些更可信一些。钟会招来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然后暂时把他们安置在益州官署之中,这是可信的,涉及人数众多,且是平铺直叙这些人在哪里,这做不了假。而其中的细节如何不好说,原因也未必是钟会要矫太后遗诏马上起兵造反。然后呢,有一点值得注意:胡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胡烈在此事中所起到的作用颇令人玩味了,他在撒谎!他说钟会要坑杀招来的官员和将领,使得这谣言散布于驻扎在城外的全军,于是以胡烈之子和所部士兵为首,向城内进发。此时钟会方才惊慌,方寸大乱,以为诸军造反,派兵去益州官署中杀军官。结局是大军入城,钟会以及身边的人全部被杀死。
        以此来看,钟会之死是胡烈一手造成的。那么,胡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出自何方?在此事前,整个伐蜀的战争中经历了什么?对于钟会来说,他是一个什么地位?之后他怎么样了?
        不论钟会是为什么死的,乱局既定,盖棺定论是钟会谋反被诛杀,差点被杀的“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都可以为此作证。
        既然伐蜀的主将钟会、邓艾皆死。
        以廷尉行镇西军师的卫瓘成为首功,事后论功行赏,接替了钟会之前的职务,被任命为镇西将军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右将军胡烈在状告邓艾谋反时排名仅在钟会之后,钟会谋反后又是他的部队直接攻杀钟会。现在两名逆犯都已授首,功劳甚著的胡烈理应被大加褒扬,封侯拜将,委以重任,但他得到的只是一纸调令,马上离开蜀中。
        此时镇守巴东永安城的罗宪正被吴军围攻,业已平定蜀地的曹魏朝廷是时候腾出手来援救,并接收这巴东之地。被派来援救罗宪的,正是胡烈。朝廷舍近求远,不使胡烈在蜀地率所部兵马就地前往永安助战,却使胡烈千里迢迢赶来就任荆州刺史之职而后援救罗宪。


        IP属地:重庆4楼2017-08-19 16:35
        回复
          哇最喜欢这种八卦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8-25 18:42
          收起回复
            二、胡烈其人
            甘露二年(257),诸葛诞叛乱,兖州刺史州泰率泰山太守胡烈等人参与平叛,先后击破吴国派来的援军朱异部于阳渊、黎浆。随后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击都陆,烧光了朱异的辎重粮草。朱异的部队没有了粮食不肯进军,朱异被杀,吴国援军退却。后来胡烈的顶头上司兖州刺史州泰调任征虏将军、都督江南诸军事,他随之调任襄阳太守。
            景元二年(261),襄阳太守胡烈误报“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与征南将军王基不睦,他随后转任南安太守。与此同时,征虏将军州泰死于这一年,可能是州泰死前的嘱托,胡烈前往州泰的同乡——镇西将军邓艾麾下任职。
            景元三年(262),姜维北伐,被邓艾率军在侯和击败。因此战的胜利,征西将军司马望升任卫将军,镇西将军邓艾升任征西将军。朝廷认为可以筹备伐蜀,派司隶校尉钟会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胡烈升任征蜀护军。
            景元四年(263)秋天,曹魏发动了讨伐蜀汉的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进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
            钟会带兵进入汉中地区后,使李辅围攻乐城,护军荀恺围攻汉城,又派遣胡烈前往进攻阳安关口,关口守将蒋舒投降、傅佥战死,胡烈顺利攻下关口。虽然钟会尚未能攻克乐城,但阳安关既已占领,整个汉中就是囊中之物了,大军长驱直进,直至剑阁与姜维对峙。
            之后邓艾进入蜀中势如破竹,姜维撤回,钟会率军紧随其后,胡烈所部参与了对姜维的围追堵截。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投降。姜维收到命令后,使麾下部队就地放下武器,就近送符节给胡烈,亲自拜见钟会,向其投降。
            因征蜀成功,征西将军邓艾升任太尉,镇西将军钟会升任司徒,征蜀护军胡烈升任右将军。
            在这段时间的战场上,胡烈俨然成为钟会麾下的头号战将,屡立战功,二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往来甚密,胡烈的部下丘建成为钟会的帐下督。
            胡烈随钟会上书举报邓艾意图不轨,胡烈随钟会见证邓艾被送上槛车,胡烈随钟会谋划起兵造反,胡烈设局以堂而皇之的名义干掉钟会。
            至此,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邓艾会被部下迎回,控制蜀地局面,执掌整个益州和陇右的军政大权。
            我们有理由怀疑,胡烈是邓艾的党羽。
            邓艾已经镇守陇右八年(正元二年255-景元三年262),久在陇右,素得士心。并且在更早之前,邓艾曾任南安太守至少七年(正始四年243-嘉平元年249)。南安郡地处渭河上游中段,直面前线。如此,想必南安郡是邓艾在陇右经营的重地。胡烈既然曾任南安太守,并在任上升职征蜀护军,就有可能成为邓艾的亲信。


            IP属地:重庆6楼2017-08-25 21:13
            回复
              三、邓艾谋反
              既然钟会“谋反”被诛杀后,邓艾有可能成最大赢家,真正谋反,割据益州和陇右,对抗司马昭朝廷,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邓艾谋反的可能性、可行性,他已经做了什么准备,他将要怎么做。
              邓艾先是司马懿故吏,曾任太尉府掾,后被司马师重用,从郡太守升任州刺史,本没有理由反叛司马氏控制下的朝廷。不过我们可以看看诸葛诞的例子。
              说到邓艾谋反,不得不提诸葛诞。甘露二年(257),时任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的诸葛诞收到了司马昭朝廷的诏令要求其交出兵权,入京做司空,诸葛诞不愿意,杀了扬州刺史就此反叛,投靠吴国。司马昭亲自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围攻寿春城,诸葛诞死守半年后被平定,这场战争打得很辛苦。
              诸葛诞早年在京城和夏侯玄、司马师(夏侯玄妹夫)等人为友,年纪轻轻即为尚书、散骑常侍这样的高官,被后世称为浮华友。因为在官场不务实,结党营私,搞乱官场秩序,被集体免官。到司马懿(司马师之父)和曹爽(夏侯玄表哥)得势,成为辅政大臣时,他们被集体起复,重回官场出任要职,诸葛诞担任御史中丞兼尚书。而司马懿和曹爽间的政治斗争是后话了,在那之前,诸葛诞离京出任扬州刺史兼昭武将军,没有卷入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政变独掌朝政,引发扬州都督王凌反对,打算另立皇帝,被司马懿镇压。诸葛诞升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后来司马师执政,东关之战魏军大败,参战的诸葛诞和胡遵两位都督被免于处罚,只有此战的主帅司马昭被处罚。调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的诸葛诞,在随后的扬州毌丘俭叛乱中,成为平叛的重要角色,攻入寿春城,被司马师加官进爵,委以重任再度都督扬州。
              从他的经历来看,诸葛诞是司马懿、司马师拉拢信任的重臣。而且,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师、司马昭的五弟司马伷。司马伷生于227年,假若在二十多岁成婚,那么双方结亲的时间点估计就在王凌败亡(251年)之后。诸葛诞和王凌也是亲家,他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王凌的儿子王广。倘若诸葛诞和司马懿结成亲家确在王凌败亡后,他也算是“弃暗投明”了。总之,诸葛诞是司马氏的姻亲,被司马懿、司马师一直重用。
              不过随后司马昭继任父兄之权位后,祸起萧墙,诸葛诞反叛。不得不说,父兄亲信不一定是他的亲信。司马昭执政后,与方镇大臣之间缺乏信任,采纳贾充建议,派人前往各征镇大臣驻地,名义上慰问,实际上探查虚实。贾充被派去慰劳诸葛诞,回京后就撺掇夺掉诸葛诞的兵权。究其原因,贾充等人才是司马昭的心腹,司马昭为了自己对军权的绝对掌控力,为了将来篡位建立自家的朝廷,以诸葛诞为代表的这些旧人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司马昭在甘露三年成功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就忙着分割都督区,次年,分荆州置二都督,王基镇新野,州泰镇襄阳,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钧监青州诸军事。此时的雍凉都督是堂哥司马望,没有分割。等几年后借着侯和之战,司马望入京任卫将军,邓艾仅升任征西将军,防区不变——早在六年前已经凭借段谷之战的胜利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陇右,此时没能更进一步接任雍凉都督。朝廷不再设置雍凉都督,派来钟会担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
              既然连司马氏的亲家诸葛诞都最终走上了叛乱的道路,那么假如邓艾有同样的想法也不足为怪。
              诸葛诞叛乱前做了两件事:“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于此同时,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邓艾在陇右那几年,同样在大力修筑城塞。诸葛诞反叛后,司马昭举国出征,分关中兵东下。姜维打算趁虚而入进军关中,再次率领数万大军北上,出骆谷,到沈岭,被司马望挡在长城(地名,在今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而远在陇右的邓艾居然也能赶过来,如此准备充分反应迅捷,到底意欲何为?
              诸葛诞叛乱后,姜维出兵观望想要捞好处。邓艾也有可能观望:假如时局大变,诸葛诞占了上风,司马昭败亡在即,邓艾完全可以就此扯旗响应诸葛诞,占领关中。假如诸葛诞投靠东吴成功割据一方,邓艾完全可以效仿,就地联系姜维,投靠蜀汉。
              所以说邓艾是有动机、有条件来做这个谋反者的。如果伐蜀成功后他将要谋反,他将会怎么做?
              蜀汉投降后,邓艾做了三件事。其一,抓了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理由是听说黄皓“奸险”,后来又放了,理由是收了黄皓的贿赂。其二,让刘禅呆在宫内,亲自去拜访。其三,邓艾承制拜封,任命刘禅等皇族以及蜀汉朝廷各级官员的官位,并任命下属官员和太守暂领益州刺史和蜀中诸郡太守,稳定局势。
              我认为,邓艾这是在为未来与刘禅的合作铺路。放了黄皓是向刘禅示好,亲自拜访则给了最大的诚意和尊敬,承制拜封则业已确立了蜀地的政权架构,由自己的部下掌管要害职位,全面接纳蜀汉旧官员合作。
              二人见面后,在宫内的谈话是否有密谋达成合作呢?
              邓艾倘若谋反,一路打进洛阳,取代司马昭来执政当然是一个选择。但是这个选择有着现实困难和后遗症:其一,能不能打得下?如果形成割据之势怎么办?一直当反贼吗?其二,能不能坐得住?曹魏官僚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错综复杂,有着多个堪称司马氏合作伙伴的名门大族,想要取代司马昭,自己来作执政权臣殊为不易。其三,要不要还政魏帝?作为反叛者,倘若还政魏帝当然可以获取政治上的一定优势,但是作为司马懿、司马师同党的邓艾极有可能被魏帝反攻倒算。
              借尸还魂,以刘禅为傀儡再次复辟汉王朝是最好的选择。一来,在蜀地做了四十余年皇帝的刘禅有着足够的威望,如果邓艾拥立刘禅复辟,比较容易控制蜀地。毕竟在名义上对于当地民众和基层官吏来说,是亡国后又复国了。否则邓艾起兵难以获取蜀地的支持,只能就此北归再做他想。二来,汉王朝毕竟是延续四百多年的旗帜,邓艾起兵后,所到之处纳入统治不会造成太大的反感。三来,蜀汉朝廷的高层官员不会造成阻碍,几个顶级官员中,诸葛瞻等人战死,姜维、张翼被乱兵杀死,董厥、樊建、宗预、廖化均已年老,可以安排离休。即使全盘接手蜀汉朝廷的剩余官员也不是什么困难。控制蜀地之后,加上邓艾自己控制的陇右地区,一鼓作气俯攻关中,一旦得手,进可攻退可守,大汉第四王朝的大势就成了。
              华阳国志记载,蜀汉灭亡后,姜维曾密书通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此时的姜维在钟会身边,虽然得到钟会厚待,但是并无权力,指望通过钟会谋反这件事来复辟社稷实在是异想天开。我认为,姜维的这个密书是得到了刘禅透露的消息,由邓艾帮助复国,需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不过姜维是等不到了,胡烈干掉钟会的同时,会“顺便”干掉他。新的汉王朝中,军权将由邓艾、胡烈等人牢牢掌控,不会有姜维的位置了。


              IP属地:重庆7楼2017-08-25 21:14
              回复
                四、胡烈之死
                既然邓艾谋反实际上很有可能发生,那么朝廷多少会考虑到这个局面,虽然默认了钟会谋反伏诛的情况,但是一定会对邓艾旧部,尤其是胡烈有所防备,甚至是时机成熟后迫害。
                邓艾、钟会皆死,右将军胡烈被调离,任荆州刺史。此时孙吴的陆抗、步协、留平等将军正在率众围攻巴东守将罗宪。胡烈受命率步骑二万进攻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退兵,这是七月份的事。
                次年(265)八月,执政的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任,到十二月时篡位,建立晋朝,改用年号“泰始”。
                泰始二年(266)八月,“右将军”这个官职被取消。不知道这项政令是否特意针对胡烈而发。州刺史的职位普遍兼任将军,例如邓艾曾任兖州刺史兼振威将军,右将军胡烈赴任荆州刺史之职时,当然仍可兼任右将军。右将军被取消,意味着胡烈可能被撤职,军权大降。
                泰始五年(269),由于陇右地区不稳定,特意设置秦州,管辖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金城七郡。胡烈被任命为秦州刺史。
                次年六月,秦州刺史胡烈在征讨叛虏时战死,秦州沦陷,不为朝廷所掌控。当时胡烈在前线形势危急,时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的司马亮见死不救,坐视覆败。
                后来,邓艾的另外两个部下——当年的陇西太守牵弘和金城太守杨欣,分别于泰始七年(271)和咸宁四年(278)战死于征讨叛虏之时,他俩时任凉州刺史,秦州的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控制。
                参考:
                三国志集解
                晋书
                汉晋春秋
                华阳国志


                IP属地:重庆8楼2017-08-25 21:14
                回复
                  2025-05-20 01:07:05
                  广告
                  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篇
                  最後的名將 馬隆其人與秦涼之變


                  IP属地:重庆9楼2017-08-25 21:24
                  回复
                    天了噜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26 14:14
                    收起回复
                      本文逻辑链
                      引子:钟会的反叛逻辑上不合理
                      主线:从钟会传直接就可以看出,是胡烈在搞事情。
                      从钟会之死的得利人和胡烈的履历推断,胡烈的背后是邓艾。
                      邓艾之死只是个意外,如果屏蔽掉他的意外死亡,事情是合乎逻辑的。
                      以诸葛诞为例,邓艾如果反叛,在逻辑上没有障碍。
                      邓艾可能的布局。
                      胡烈在之后的反常遭遇和最终的死亡


                      IP属地:重庆11楼2017-08-26 15:45
                      回复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8-26 20:00
                        收起回复
                          顶顶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30 15:52
                          回复
                            本文计划补充,结果一直没补
                            下篇本来打算写长点这样子,结果一直没写
                            最後的名將? 馬隆其人與秦涼之變
                            历史上秃发树机能叛乱事件是政治事件,不是军事事件
                            晋书段灼传:
                            昔伐蜀,募取凉州兵马、羌胡健兒,许以重报,五千余人,随艾讨贼,功皆第一。而《乙亥诏书》,州郡将督,不与中外军同,虽在上功,无应封者。唯金城太守杨欣所领兵,以逼江由之势,得封者三十人。自金城以西,非在欣部,无一人封者。苟在中军之例,虽下功必侯;如在州郡,虽功高不封,非所谓近不重施,远不遗恩之谓也。
                            ……
                            法令赏罚,莫大乎信。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况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臣前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强。」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强,如法调取;至于羌胡,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往每兴军渡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厉,要许重报。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今州郡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兒,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晋文犹不贪原而失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
                            三国志邓艾传: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诏曰:“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解释:由“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可知,西郡太守段灼听命于凉州刺史郭绥和征西将军陇右都督邓艾。
                            然而,伐蜀之后,邓艾被处罪失节大辟。有编制的兵将得到了封赏,没编制的募兵毫无所获。利益相关的段灼,辗转调任议郎后走上了漫漫讨赏路。直到被打发出京做魏兴太守,和被流放西城县的邓艾妻女孙子为伍。
                            但是邓艾离去后的陇右地区的矛盾在持续发酵,直到朝廷明显意识到,开始讨论,专设秦州,调任胡烈过来当刺史,都没有用,叛乱爆发。
                            其后,邓艾的旧部胡烈、牵弘身死。
                            泰始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咸宁元年叛虏树机能送质请降。
                            不过之后局势再次反复,秃发树机能再叛,咸宁三年平虏护军文淑征讨胜利,咸宁四年邓艾旧部杨欣身死。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曰: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建稽首曰:“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帝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於是发诏治艾焉。
                            三国志邓艾传裴注引世语曰:咸宁中,积射将军樊震为西戎牙门,得见辞,武帝问震所由进,震自陈曾为邓艾伐蜀时帐下将,帝遂寻问艾,震具申艾之忠,言之流涕。先是以艾孙朗为丹水令,由此迁为定陵令。次孙千秋有时望,光禄大夫王戎辟为掾。
                            晋书马隆传:
                            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隆小将妄说,不可从也。”帝弗纳。隆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试。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武库令与隆忿争,御史中丞奏劾隆,隆曰:“臣当亡命战场,以报所受,武库令乃以魏时朽杖见给,不可复用,非陛下使臣灭贼意也。”帝从之,又给其三年军资。隆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诘朝,召群臣谓曰:“若从诸卿言,是无秦、凉也。”乃诏曰:“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落归降,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朝议将加隆将士勋赏,有司奏隆将士皆先加显爵,不应更授,卫将军杨珧驳曰:“前精募将士,少加爵命者,此适所以为诱引。今隆全军独克,西土获安,不得便以前授塞此后功,宜皆听许,以明要信。”乃从珧议,赐爵加秩各有差。
                            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太熙初,封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积十余年,威信震于陇右。时略阳太守冯翊严舒与杨骏通亲,蜜图代隆,毁隆年老谬耄,不宜服戎,于是征隆,以舒代镇。氏、羌聚结,百姓惊惧。朝廷恐关陇复扰,乃免舒,遣隆复职,竟卒于官。
                            至此,秃发树机能叛乱平复,不要太过惊异于军事上的胜利,请注意其中朝廷不断妥协的募兵和封赏。募兵无问所从来,战前给军资,战中交通阻断消息断绝朝廷一无所知,羌虏不断降附,战后各种封赏,谁是得利者?这里面可操作空间太大了
                            总结,司马昭朝廷除去了势力渐大的陇右都督邓艾,但没能在陇右彻底清除遗毒,最终只能承受陇右人的怒火,妥协。
                            最后一个问题,马隆是什么来路?
                            晋书马隆传: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兗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署武猛从事。
                            他为令狐愚服丧三年,“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署武猛从事。”是时任兖州刺史的邓艾以他为美谈,署他为兖州武猛从事。
                            这位最后的名将马隆,是邓艾最后的旧部。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8-06-02 11:56
                            回复
                              2025-05-20 01:01:05
                              广告
                              还有一篇可以写的
                              邓艾的多次便宜行事
                              你以为邓艾伐蜀时才第一次便宜行事?
                              他早就和司马昭朝廷有矛盾啦


                              IP属地:重庆15楼2018-06-02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