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眼存在的两种光感受器细胞——视锥和视杆细胞的不同特性,人眼的视觉根据亮度的变化可分为明视觉、暗视觉和中间视觉。
根据国际照明学会1983年的定义,明视觉指亮度超过几个cd/m2(通常认为超过3 cd/m2)的环境,此时视觉主要由视锥细胞起作用,最大的视觉响应在光谱蓝绿区间的555nm处;暗视觉指环境亮度低于10-3 cd/m2时的视觉,此时视杆细胞是主要作用的感光细胞,光谱光视效率的峰值约在507nm。
在明视觉的情况下,人眼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也能分辨颜色,但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感受性不同,因此能量相同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
一般说来黄绿色看着最亮,光谱两端的红色和紫色则暗得多。
不同波长的光的这种相对发光效率通常称作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或相对发光效率函数、视见函数等,可用光谱相对视亮度曲线表示(图一)。
根据国际照明学会1983年的定义,明视觉指亮度超过几个cd/m2(通常认为超过3 cd/m2)的环境,此时视觉主要由视锥细胞起作用,最大的视觉响应在光谱蓝绿区间的555nm处;暗视觉指环境亮度低于10-3 cd/m2时的视觉,此时视杆细胞是主要作用的感光细胞,光谱光视效率的峰值约在507nm。
在明视觉的情况下,人眼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也能分辨颜色,但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感受性不同,因此能量相同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
一般说来黄绿色看着最亮,光谱两端的红色和紫色则暗得多。
不同波长的光的这种相对发光效率通常称作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或相对发光效率函数、视见函数等,可用光谱相对视亮度曲线表示(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