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吧 关注:2,347贴子:20,634

2017年8月上海故居、陵园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隔两年未去上海,孙宋故居和陵园都有了新的整修或布展。此贴重点记下对我个人而言新鲜的内容和感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8-11 18:08回复
    孙中山故居
    两处故居都是进入故居正式参观区域后不得拍照。去时临近闭馆,所以是三个地方最匆匆而过的一处。
    1、十多年前第一次来时,每个房间都还可以进入,阳台也可以走,这次去彻底都拦起来,不能进房间了,房间里的各种照片也由于玻璃相框反光各种看不清,参观体验差了不少。不过好处是,二楼开放了以前并未开放的两个卫生间,包括主卧的和书房边上的。不知道为什么,书房里原本那张大书桌给换成了一张小八角红木桌。床单和被套换成了咖啡色绣花美美的一套。
    2、陈列馆布置得精致,不过跟上次来看差别不大。以下贴几张觉得有故事或有意思的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8-11 18:27
    回复
      2025-05-28 20:04:09
      广告
      黎沛华写给李姐和周和康的信,转述夫人对故居布置的意见及当时形势下养宠物和鸽子的担忧。其中有意思的一句是,夫人让把阳台上三张大沙发椅挪到别处,因为是49年前别人送的,孙先生“未看见过”。这个描述让我想起隋永清回忆的,她在他像前跟他说话。觉得他在她心中并不是“死去”。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8-11 18:34
      回复
        莫里哀路寓所正门外街景,未写拍摄时间,不过可以看到插着党旗和五色国旗,门口又停着许多人力车,推测是国民党尚未统一全国前,某次在这里举行重要党内集会活动时所摄。也可以想象,孙的住宅,基本相当于另一个党部所在地,往来访客络绎不绝。不由想到看过的一篇民国时报纸的新闻报道,写夫人去苏后,莫里哀路门庭冷落的凄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11 19:00
        回复
          花花,你去啦,二楼不是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吗?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8-11 19:11
          收起回复
            根据孙先生18岁时的照片画的像,晚年的夫人收到后,特意回信告知绘者,会将它放在卧室里。我果然在上海宋庆龄故居卧室里看到了这张照片,放在床头柜子上的小镜框里。他曾经把自己手头所有的照片都给了她,让她去挑着用,其中就包括这张最年轻时候的照片。他告诉她,这大概是十八岁左右时候照的。就像他告诉她,小时候曾经在唱诗班唱过歌。这样,她就可以保存和拥有更完整更私密的他。也许我该像另一个体贴的网友那样,不拍摄这张照,只把它留给孙夫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8-11 19:28
            回复
              我发现陈列馆我并没有来得及看完就被赶去故居主楼了,许多事先想看的照片都错过了。那么也好,留点念想下次再去,干脆下次一起写一下完整的孙中山故居感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8-11 19:38
              回复
                孙中山故居成人票20元,凭孙故居门票买宋故居门票有五折优惠,反之亦然,并且会在五折购买时,被盖上“孙宋联票”的章,一个有爱的细节,谁的点子?干得漂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8-11 19:41
                回复
                  2025-05-28 19:58:09
                  广告
                  宋庆龄故居
                  1、纪念馆常规展览更新了一些照片,进一步美化了布展设计,不过总体还是原来的大格局。主要是更能体现家庭亲情的部分,比如增加了孙中山与宋家人的合影,比如布置了兄弟姐妹的专题墙面;也更正视夫人与GMD的关系,比如夫人的国民党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卿云勋章等。
                  2、比起孙中山故居更加保守保护的展出,宋庆龄故居却是相对开放,一楼基本能走进各个房间看,二楼两个卧室采取的也是绒布护栏而非落地玻璃,这样观展体验好了很多。
                  以下细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8-11 19:53
                  收起回复
                    夫人大学时的动物学笔记,可以看到日期上的1911年10月、1912年2月。比起她英文字的流畅老练,晚年那萌萌哒的画风倒是从蜻蜓、蛾子里就可以看到。尤其是蜻蜓那两只呆萌的眼睛......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8-11 20:05
                    收起回复
                      记得宋时娟、吴景平等有篇拜访威斯理安学院的文章里写,他们看过夫人珍藏的学院影集,但却没有在实地找到熟悉的建筑,后来才知道原学院建筑已毁于大火。我仔细辨认了下关于赠送校徽的那个小纸条,颤抖的字迹似乎出于老人之手。如果没认错单词的话,似乎是一位与夫人同时期的校友写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8-11 20:29
                      回复
                        这样一张张手稿纸一起陈列出来,才能感觉到夫人在这篇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讲话稿上所费的心思。且不说文章反复推敲的质与量,光是手稿一丝不苟的工整字迹,就可感夫人在那个特殊年代非同寻常的郑重其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8-11 20:35
                        收起回复
                          关于他们夫妻感情的展品,没有什么新的。最受欢迎的当然是那个题了对联的本子,许多游客,特别是女生拿手机在那拍拍拍,“为庆龄贤妻玩索”的《建国大纲》也有很多人拍。不过要说在孙生前,政治上意义最重的,我觉得还是这个石印本《建国大纲》的题跋。因为孙生前并未正式给予过她党内公职,也没有让她成为一大代表。也许是作为一种补偿吧,在同一年稍后的4月,他让她为自己心血之作的付印题跋。随着出版物的发行公开秀恩爱,并且明白表示她是他的“妻”,也是他亲密而重要的“同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8-11 21:05
                          收起回复
                            那个年代常见的家庭相册,人物却个个不凡。右下角子安的照片是第一次见,似乎是在欧洲看望夫人那会儿拍的感觉。除了原本就展出的美龄的信,这封子文的信让我注意到更多细节:信封上personal的标注以及夫人亲笔所写的“存”;信里划了着重号的单词“永久”,告诉她房子政府想把房子永久性地给她。尽管这桩子文帮找的很像原莫里哀路的宅子因为小,后来政府重新拨了淮海中路的现故居给她,房子没有永久,但我想夫人“存”下了这“永久”的姊弟情意;“如果有任何事需要我做请告诉我”,并不是客套话,因为他接着很具体地写:“我在上海和重庆间有专属无线站,就设在中央银行那栋楼里。”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8-11 22:21
                            收起回复
                              2025-05-28 19:52:09
                              广告
                              感动到泪奔


                              IP属地:内蒙古16楼2017-08-11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