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记津人食蚂蚱
明代徐光启曾在津南垦田种稻,他写《农政全书》采用天津见闻,例如记津人食蚂蚱:“臣常治田天津,适遇此灾,田间小民,不论蝗蝻,悉将煮食。城市之内,用相馈遗。亦有熟而干之,鬻于市者,则数文钱可易一斗。啖食之余,家户囷积,以为冬储,质味与干虾无异。其朝晡不充,恒食此者亦至今无恙也。”
这段文字信息量不小。一、遭灾食蝗,甚至也吃小蚂蚱;二、乡间农人、城里居民都吃;三、鲜食有余,晾晒成干,储以冬食,并可卖钱;四、蚂蚱被用来送礼;五、有人长期以此充饥;六、煮食。相比之下,后来津地小吃油炸蚂蚱,就有点奢侈了。
徐光启之后,清康熙《天津卫志》记:“阜螽俗呼蚂蚱,津人多食之。”这一食俗的沿袭,刘国华先生记录早年间津南高跷唱词《大会亲家》有所反映。唱词描述海下大妈进城串亲戚,携礼物有“晒干了的蚂蚱荆条筐里挎”——借徐光启的话,“用相馈遗”,只因“质味与干虾无异”,口感味道都不错。
明代徐光启曾在津南垦田种稻,他写《农政全书》采用天津见闻,例如记津人食蚂蚱:“臣常治田天津,适遇此灾,田间小民,不论蝗蝻,悉将煮食。城市之内,用相馈遗。亦有熟而干之,鬻于市者,则数文钱可易一斗。啖食之余,家户囷积,以为冬储,质味与干虾无异。其朝晡不充,恒食此者亦至今无恙也。”
这段文字信息量不小。一、遭灾食蝗,甚至也吃小蚂蚱;二、乡间农人、城里居民都吃;三、鲜食有余,晾晒成干,储以冬食,并可卖钱;四、蚂蚱被用来送礼;五、有人长期以此充饥;六、煮食。相比之下,后来津地小吃油炸蚂蚱,就有点奢侈了。
徐光启之后,清康熙《天津卫志》记:“阜螽俗呼蚂蚱,津人多食之。”这一食俗的沿袭,刘国华先生记录早年间津南高跷唱词《大会亲家》有所反映。唱词描述海下大妈进城串亲戚,携礼物有“晒干了的蚂蚱荆条筐里挎”——借徐光启的话,“用相馈遗”,只因“质味与干虾无异”,口感味道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