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呢,作者本身就在刻意模糊事实,特意营造一个可以破坏DNA的实验环境然后加入D-氨基酸。这也就算了,然后呢其实不管非转基因还是转基因豆油,都含有少量DDA,但是作者就能不做定量光凭肉眼就能知道转基因豆油D氨基酸含量就是高。
实际上,D氨基酸在地球圈普遍存在,海洋无脊椎类含量是已知最高的,我们平常喝的牛奶,蜂蜜,各种果汁都有啊,含量基本是每100克/毫升含量在70-600微克之间。
D氨基酸对脑神经发育和男性精子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实验在1986年邓禄普,及1992年某日本学者,两位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2007年西班牙做玉米实验,证明不管哪种玉米,普通品种和转基因品种D-氨基酸并无显著差距,如图

本文作者特意构建一个充满游离铁离子的环境去证明DDA对DNA的破坏。实际上,按作者的浓度,光这些铁离子就足以造成相同的破坏,生物体内几乎不存在游离态铁离子,他构建的实验环境铁离子浓度大致等于生物体实际环境的10万倍以上。
太懒了,实在没有动力继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