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颜上神在整部影片中,自成一派,美人须兰花指,举手投足有情趣,五彩衫桃花醉,衣着酒品皆风雅。这便是折颜的豁达之处,无论所处何处,都不会失了这一份从容,一份历经万年,早已经沉淀在骨子里的从容。所以当和白浅一起去大紫明宫厮杀时,他告诉白浅快去救你师父,我“不爱打架,不是不会”。
折颜的一派云淡风轻与白浅的焦急万分也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也让身为看客的我大为好奇,这架究竟是怎么个打法?
果然,折颜不会令我们失望,面对目露凶光的敌人,出其不意地说出“我们不比打架,比喝酒”。众人一头雾水之时,折颜已经悠哉悠哉喝起酒来,还不忘眼放电波,调皮示意。酒饮罢,瓶抛飞,箭矢破,真身现,这一切在电光火石之间耀目呈现,璀璨炽热的凤凰真身散发出的唯我独尊的气魄,带给我的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于是忽然就理解了折颜的那句“不爱打架”——既要赢的精彩,还要不损我之魅力,实在是麻烦,可要比酿一壶桃花醉麻烦多了。
当然,这位豁达的折颜上神,亦不是真的无所羁绊,在他的内心深处,白浅是他的牵挂,“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这位不问红尘退隐三界的折颜上神,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一场三生三世的离合辗转。在每一次的爱恨痴缠里,他了解司音对师父的执,熟知素素对夜华的念,也明白白浅对夜华的恋。因为清楚个中缘由,所以他愿意以闺中密友的姿态,去抚慰白浅的心伤。必要时,这桃花醉是忘却伤痛的疗伤法;需要时,这十里桃林是远离烦扰的清静地;紧要时,这蜂鸟千万是护你周全的保护伞。
当白浅在桃林中醒来,触目可及的便是这桃花灼灼,折颜自然而然地从地上拉起白浅,笑眼盈盈,抬手轻抚发丝几缕,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抚平白浅的怅然。白浅说不记得梦了,折颜浅叹一声,再温言软语的说着:“不记得也好。这个梦,你过得很伤情,梦醒时分,梦中一切全忘干净,你只是青丘女帝,上神白浅。”字里行间中的笃定与亲切,彻底宽慰了白浅的失落感,让走过须臾凡间的白浅归来,无爱无恨,仍是不曾改变的青丘女帝。
蜂鸟衔桃瓣,落碾成醉饮,这新酿好的桃花醉总是为白浅排忧解愁。白浅说:“我让一个小我九万岁的登徒子调戏了”,折颜说:“呦,看来这是桩美事啊!”语气中看似充满了调侃意味,仔细想来又添了一份真心实意的喜悦。
晚些时候,折颜又对白浅说到:“原本以为你对夜华的印象会好些”,当白浅询问原因,折颜脱口而出“天命姻缘嘛,你和他之间不应该生分。”“不应该”三个字说的慢而慎重,紧接着白浅又道:“他也太不生分了,假装把我认成另外一个人,借机轻薄没少占便宜,我看他就是存心的”,而折颜回应:“风月中的诡计,不是诡计,情趣罢了。”白浅叫了一声“折颜”,折颜未应,白浅又叫了一声“折颜”,看见折颜中断了正在品酒的动作抬头看她,她问到:“素素是谁啊?”折颜没有停顿的说到:“她只是个凡人,夜华孩子的生母”,白浅又问那她现在在哪?折颜动作一滞,又慢慢饮尽杯中酒,这才转过头来,眉头微皱,看似努力回忆了一下方才想起的样子,说着:“三百年前就死了。”
你来我往的一段对话下来,我在心里大呼实在妙哉。总结起来真可谓是说者有意,听者也有意,而此意又非彼意,折颜语句中强调的不应该双关意味明显;口中的你们二人的情分岂止是这一世,夹杂着那些浮尘旧梦,而他又恰到好处的让白浅意会成这一世与太子夜华的纠缠不清;而听到白浅说完夜华对她的种种之后,为夜华解释到此为情趣;回答之后,白浅唤他一声不应,此刻折颜则是陷入了上一世素素与夜华的纠葛之中,被白浅的问题拉回思绪后,下意识的说出素素的身份;而当白浅追问时,折颜的一个停顿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思绪万千,而身为上神的他,又自然不会让白浅看出他的情绪,所以短暂斟酌之后,用思考的表情迷惑白浅,仿佛对这事儿并不有多熟悉了解。
折颜作为知情人,无论是语气中的抑扬顿挫,还是神情间的起承转合,都可谓是精准表达,岂不妙哉?
折颜种下的十里桃林,也是白浅的世外桃源,她来这里图清静,也来这里讨酒喝。这里,更藏着她懵懂而知的关于三百年前的并不简单的故事的答案。于是,她反复追问这桃林的主人,三百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在这桃林大睡了一觉。面对想要知晓一切的白浅,折颜轻叹一下,他看似用无谓又无奈的态度说着:“忘了的事儿便是忘了,经历已然是经历了,认错了人 却不一定是错!”然而,细听之下,感受到的是这语气之外的豁达,一颗心又能有多大,不必将一切都装下,有时候要学会放下。他何尝不是暗示白浅,学会这份将错就错的豁达,才会拥有魂牵梦萦的牵挂。可惜的是,这只说了三分意味的话,失去素素记忆的白浅并不能领会剩下的七分,于是仍“意气用事”的对待夜华。
流年辗转,炎华洞的冰要化了,几经离合悲欢,找回了素素记忆的白浅与夜华的关系,却降到冰点。面对桃林外苦等白浅的夜华君,折颜蹙眉说:“别等了,她……不愿意见你。”特意将话语中的“她”拉长了声调来说,无疑是告诉夜华,她是指白浅,也是指素素。
而回到桃林之后的折颜,倚靠在桃树之下,听白浅又来讨要忘情水。终于我们从折颜的眼神中读到了他藏也藏不住的心疼,这一份心疼与爱无关,更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牵挂。氤氲的愁思之后,折颜上神并没有像我们理解的朋友那样,与白浅一起怨之恨之。跳脱出红尘的他,不是不懂风月事,只是要看值不值,很显然,白浅值得他为其指点迷津。所以他语气中少有的坚决与郑重:“哪怕你再喝一次这水,哪怕你再隔上三生三世,也总有些东西是你想忘却又忘不了的。纵有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手心,足矣。”
桃花十里,一朵足矣——这是折颜要告知白浅的爱情观,同时也是夜华反复向白浅表达的情感,这一刻白浅坚决的表情终于有所松动,剩下的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擎苍再临于世,夜华将往而战,折颜问白浅:“他……就要走了,你还不见他?”这一句问话中的“他”折颜又一次拉长了语调,好让白浅对这个“他”能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白浅说着“不见”,可见时机不到,还未完全解开心结。当蜂鸟将这四海八荒局势报知给折颜时,折颜长叹一次,对白浅说着“我也该走了”,并含糊其辞的说着要去将过去的事情做个了结。这是折颜上神能够给到白浅的最纯粹的宠溺,他才不愿硬生生的用外力叫醒这个丫头,他相信他的丫头总有一天可以梦醒,认清自己的心,而那时又是一个好时节。
离开桃林后的折颜,也不再是三界之外的快活神仙,他身披凤凰战袍,燃起涅槃之火,号令百鸟朝凤,捍卫四海升平。让我们再次深信,折颜真的只是不爱打架,不是不会。
纵观整部影片,折颜的三次叹息也让人回味无穷:白浅桃林初醒忘却梦境,折颜第一次轻叹;白浅追问三百年前发生何事,折颜第二次浅叹;白浅知道夜华要走仍躲在桃林不见,折颜第三次长叹。三次叹息叹三生,折颜的豁达与牵挂在这叹息声中层层递进升华,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个外表俊朗淡然的折颜,一个内心柔软细腻的折颜。真所谓是晋如摧如有风雅,十里桃林饮桃花,御风而行栖梧桐,衣袂飘飘真潇洒。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为折颜的扮演者疯狂打call:罗晋!罗晋!罗晋!简直不能再赞了!给晋哥一个大大大么么哒!这样的爱豆可以再让人旋转跳跃不停歇一百年!对折颜上神的每个动作拿捏有度,每个神态精准诠释,就这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上神形象,让观众爱之念之,久久不忘。
ps:本人没看过小说以及剧版,仅站在电影版观众的角度表达个人观点,望见谅。



折颜的一派云淡风轻与白浅的焦急万分也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也让身为看客的我大为好奇,这架究竟是怎么个打法?
果然,折颜不会令我们失望,面对目露凶光的敌人,出其不意地说出“我们不比打架,比喝酒”。众人一头雾水之时,折颜已经悠哉悠哉喝起酒来,还不忘眼放电波,调皮示意。酒饮罢,瓶抛飞,箭矢破,真身现,这一切在电光火石之间耀目呈现,璀璨炽热的凤凰真身散发出的唯我独尊的气魄,带给我的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于是忽然就理解了折颜的那句“不爱打架”——既要赢的精彩,还要不损我之魅力,实在是麻烦,可要比酿一壶桃花醉麻烦多了。
当然,这位豁达的折颜上神,亦不是真的无所羁绊,在他的内心深处,白浅是他的牵挂,“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这位不问红尘退隐三界的折颜上神,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一场三生三世的离合辗转。在每一次的爱恨痴缠里,他了解司音对师父的执,熟知素素对夜华的念,也明白白浅对夜华的恋。因为清楚个中缘由,所以他愿意以闺中密友的姿态,去抚慰白浅的心伤。必要时,这桃花醉是忘却伤痛的疗伤法;需要时,这十里桃林是远离烦扰的清静地;紧要时,这蜂鸟千万是护你周全的保护伞。
当白浅在桃林中醒来,触目可及的便是这桃花灼灼,折颜自然而然地从地上拉起白浅,笑眼盈盈,抬手轻抚发丝几缕,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抚平白浅的怅然。白浅说不记得梦了,折颜浅叹一声,再温言软语的说着:“不记得也好。这个梦,你过得很伤情,梦醒时分,梦中一切全忘干净,你只是青丘女帝,上神白浅。”字里行间中的笃定与亲切,彻底宽慰了白浅的失落感,让走过须臾凡间的白浅归来,无爱无恨,仍是不曾改变的青丘女帝。
蜂鸟衔桃瓣,落碾成醉饮,这新酿好的桃花醉总是为白浅排忧解愁。白浅说:“我让一个小我九万岁的登徒子调戏了”,折颜说:“呦,看来这是桩美事啊!”语气中看似充满了调侃意味,仔细想来又添了一份真心实意的喜悦。
晚些时候,折颜又对白浅说到:“原本以为你对夜华的印象会好些”,当白浅询问原因,折颜脱口而出“天命姻缘嘛,你和他之间不应该生分。”“不应该”三个字说的慢而慎重,紧接着白浅又道:“他也太不生分了,假装把我认成另外一个人,借机轻薄没少占便宜,我看他就是存心的”,而折颜回应:“风月中的诡计,不是诡计,情趣罢了。”白浅叫了一声“折颜”,折颜未应,白浅又叫了一声“折颜”,看见折颜中断了正在品酒的动作抬头看她,她问到:“素素是谁啊?”折颜没有停顿的说到:“她只是个凡人,夜华孩子的生母”,白浅又问那她现在在哪?折颜动作一滞,又慢慢饮尽杯中酒,这才转过头来,眉头微皱,看似努力回忆了一下方才想起的样子,说着:“三百年前就死了。”
你来我往的一段对话下来,我在心里大呼实在妙哉。总结起来真可谓是说者有意,听者也有意,而此意又非彼意,折颜语句中强调的不应该双关意味明显;口中的你们二人的情分岂止是这一世,夹杂着那些浮尘旧梦,而他又恰到好处的让白浅意会成这一世与太子夜华的纠缠不清;而听到白浅说完夜华对她的种种之后,为夜华解释到此为情趣;回答之后,白浅唤他一声不应,此刻折颜则是陷入了上一世素素与夜华的纠葛之中,被白浅的问题拉回思绪后,下意识的说出素素的身份;而当白浅追问时,折颜的一个停顿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思绪万千,而身为上神的他,又自然不会让白浅看出他的情绪,所以短暂斟酌之后,用思考的表情迷惑白浅,仿佛对这事儿并不有多熟悉了解。
折颜作为知情人,无论是语气中的抑扬顿挫,还是神情间的起承转合,都可谓是精准表达,岂不妙哉?
折颜种下的十里桃林,也是白浅的世外桃源,她来这里图清静,也来这里讨酒喝。这里,更藏着她懵懂而知的关于三百年前的并不简单的故事的答案。于是,她反复追问这桃林的主人,三百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在这桃林大睡了一觉。面对想要知晓一切的白浅,折颜轻叹一下,他看似用无谓又无奈的态度说着:“忘了的事儿便是忘了,经历已然是经历了,认错了人 却不一定是错!”然而,细听之下,感受到的是这语气之外的豁达,一颗心又能有多大,不必将一切都装下,有时候要学会放下。他何尝不是暗示白浅,学会这份将错就错的豁达,才会拥有魂牵梦萦的牵挂。可惜的是,这只说了三分意味的话,失去素素记忆的白浅并不能领会剩下的七分,于是仍“意气用事”的对待夜华。
流年辗转,炎华洞的冰要化了,几经离合悲欢,找回了素素记忆的白浅与夜华的关系,却降到冰点。面对桃林外苦等白浅的夜华君,折颜蹙眉说:“别等了,她……不愿意见你。”特意将话语中的“她”拉长了声调来说,无疑是告诉夜华,她是指白浅,也是指素素。
而回到桃林之后的折颜,倚靠在桃树之下,听白浅又来讨要忘情水。终于我们从折颜的眼神中读到了他藏也藏不住的心疼,这一份心疼与爱无关,更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牵挂。氤氲的愁思之后,折颜上神并没有像我们理解的朋友那样,与白浅一起怨之恨之。跳脱出红尘的他,不是不懂风月事,只是要看值不值,很显然,白浅值得他为其指点迷津。所以他语气中少有的坚决与郑重:“哪怕你再喝一次这水,哪怕你再隔上三生三世,也总有些东西是你想忘却又忘不了的。纵有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手心,足矣。”
桃花十里,一朵足矣——这是折颜要告知白浅的爱情观,同时也是夜华反复向白浅表达的情感,这一刻白浅坚决的表情终于有所松动,剩下的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擎苍再临于世,夜华将往而战,折颜问白浅:“他……就要走了,你还不见他?”这一句问话中的“他”折颜又一次拉长了语调,好让白浅对这个“他”能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白浅说着“不见”,可见时机不到,还未完全解开心结。当蜂鸟将这四海八荒局势报知给折颜时,折颜长叹一次,对白浅说着“我也该走了”,并含糊其辞的说着要去将过去的事情做个了结。这是折颜上神能够给到白浅的最纯粹的宠溺,他才不愿硬生生的用外力叫醒这个丫头,他相信他的丫头总有一天可以梦醒,认清自己的心,而那时又是一个好时节。
离开桃林后的折颜,也不再是三界之外的快活神仙,他身披凤凰战袍,燃起涅槃之火,号令百鸟朝凤,捍卫四海升平。让我们再次深信,折颜真的只是不爱打架,不是不会。
纵观整部影片,折颜的三次叹息也让人回味无穷:白浅桃林初醒忘却梦境,折颜第一次轻叹;白浅追问三百年前发生何事,折颜第二次浅叹;白浅知道夜华要走仍躲在桃林不见,折颜第三次长叹。三次叹息叹三生,折颜的豁达与牵挂在这叹息声中层层递进升华,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个外表俊朗淡然的折颜,一个内心柔软细腻的折颜。真所谓是晋如摧如有风雅,十里桃林饮桃花,御风而行栖梧桐,衣袂飘飘真潇洒。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为折颜的扮演者疯狂打call:罗晋!罗晋!罗晋!简直不能再赞了!给晋哥一个大大大么么哒!这样的爱豆可以再让人旋转跳跃不停歇一百年!对折颜上神的每个动作拿捏有度,每个神态精准诠释,就这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上神形象,让观众爱之念之,久久不忘。
ps:本人没看过小说以及剧版,仅站在电影版观众的角度表达个人观点,望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