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家买的家具来了。我们一直习惯先让床啊、柜啊什么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一个个搬进来,然后再搬沙发啊什么的。我们家住在三楼,看到楼下的几个师傅搞错了顺序先把沙发抬上来了,我急得在窗口上跟下面的师傅乱叫:“师傅,先上床,先上床,咱别的不急…… ”
如此尴尬的事情,在装修时每天多会“上演”
例如:买家具跟老板讨价还价
男子买家具,对老板娘说:“如果这个沙发能便宜卖给我,明天我会再买张床!”老板娘同意了,就把沙发以成本价卖给了他。第二天,男子又要求老板娘以昨天的折扣买床。 老板娘大声训斥道:“你真是贪得无厌!昨天你在沙发上占了老娘的便宜,今天又想在床上占老娘的便宜!”

然而在装修前选家装公司更是要躲过各个公司的“连环套”装修不仅要跟贴砖、刷漆等各种装修知识打交道,还要跟装修公司、施工工人“斗智斗勇”,仿佛这一生走的最多的路是装修公司的套路。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搜罗下装修公司做过的那些“不地道”的事,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一、装修公司广告忽悠
案例: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为了早日入住,李先生就开始忙着在各个装修公司考察,各个公司打着“xxx一平方,精装修送到家”的宣传标语。李先生为了尽快解决装修这件事,便找了一家整装公司一平方568,了解情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最多只需9万元,可结算时李先生却花了14万多元。
揭秘:其实,这是许多家装公司的惯用手法,他们用“XX活动大减价,家装直省XXX元”、“材料免费”、“免费设计装修方案”等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等客户交了定金,家装公司制定的预算价格就会比当初承诺的要高,并以各种理由解释其中原因,从而使客户多掏钱。
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广告宣传,选择家装公司时应留意其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等。同时,一定要与家装公司认真签订装修合同,且要明确工期,明确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及价格。

二、合同拆分报价
案例:装修中,一些业主接受不了 “一口价”,却不知道“过于详细”的报价单也并不是好事。家住长沙的吴先生就曾向消协反映过家装公司的报价问题。他说,家装公司的报价单上的项目都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地步,刚开始觉得这样很好,又详细又清楚,其实不是那回事。
揭秘:原来,一些家装公司为了赚钱,一般会拆项目“多头报价”。比如上油漆,本来工人可以一次性把家装中墙面、衣橱、储物柜等全部漆刷,但是家装公司往往通过拆分项目来计价,使工程造价升高。墙面工程“猫腻”也很多。家装公司为了把总价提上去,光一项墙面工程就拆成铲除墙皮、界面剂、刮腻子、上底漆、上面漆若干个小项,每项都进行报价,并且把顺序打乱,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装修报价好像很详细,其实是笔“糊涂账”。
提醒:消费者在装修前应多打听一下不同家装公司的报价。请业内人士仔细考察家装公司报价单中每一项目是否存在“多头报价”的问题以及每个项目的价格和用量是否合理。还有就是如果装修公司报价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甚至是装修成本,这也是不正常的。同时,业主还要改变“装修超标很正常”的错误想法,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决算与预算误差不得大于5%或10%。

三、材料暗吃回扣
案例:“吃回扣”在装修行业普遍的现象,所拿回扣大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20-30%。消费者蒋先生投诉说,他装修时是设计师带着他去市场选购的。当时,设计师还帮忙砍价,经销商也打了折扣。后来他去其他店铺询问才发现自己买的材料价格比其他店铺同等材料价格高出很多。
揭秘:一些项目经理或者设计师打着替消费者严把质量关的幌子,推荐业主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品牌材料或者亲自领着业主到建材经销商处买材料。有时,为让业主“入套”,装修工往往会和经销商砍价,但即使这样,经销商卖给业主的材料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很多。项目经理可以从经销商处得到一笔回扣。另外,对于业主自己买回的材料,项目经理也会忽悠说,这种材料质量不行,有污染等等,鼓动业主退货,然后再给业主推荐指定的品牌。
提醒:为了避免上当,消费者在装修前,最好提前了解相关材料的价格,并货比三家。如果委托家装公司,也要在合同中标注材料的品牌、等级、产地、规格等。材料进场后,请一定亲自对材料进行验收。

四、装修报价连蒙带骗
案例:今年3月份,消费者钟先生投诉说,家装时,本来设计安装4米的水管,项目经理却以“专业的理由”说服钟先生将水管多转个弯,总长度就成了4米,整个工程中类似的改动数不胜数,等到结算时才发现多花了冤枉钱。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投诉说他的房子装修时用去70多米电线,这些电线完全是多花了冤枉钱。
揭秘:目前,一些家装公司采用多报米数、平方米数或重复计价的方法来谎报测量面积,达到多收费的目的。如计算乳胶漆面积时,没有将门窗面积扣除;有的故意把设计复杂化,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装修项目,有的甚至为了提提高公司的业绩,故意把报价报高。
提醒:消费者在拿到家装公司提供的设计图后,首先要看清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找出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另外,对自己不懂的装修项目,要向业内人士请教。装修时,不要轻信项目经理提出的改动建议。每个环节完工验收时,一定要亲自和项目经理一起核实实际工程量,如水管电线的米数、家具的面积、乳胶漆的面积等,并注意减去门窗等占用的面积。

五、装修材料偷工减料
案例:王先生家去年7月刚装完,谁也没有想到半年后,家里客厅都出现墙皮脱落,瓷砖空鼓、松动,卧室墙面颜色出现色差等问题。厨房、洗手间出下水管堵塞,找第三方公司检测,说是装修操作不合格,缩减工序造成的。
揭秘:偷工减料问题一直是家装过程中令人头疼的问题。最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环节:一是线路安装。一些工人图省事,就将几股电线穿在同一根PVC管内,以后更换就很麻烦,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二是防水工程。卫生间、浴室的墙面防水层应该做到顶部,才能充分防止水汽、雾水渗入墙体,而有些施工人员仅仅做到1-2米的高度;地面的防水层至少刷三遍,有的施工人员只刷一遍,很容易导致墙体发霉、漏水等问题。三是铺贴瓷砖。铺贴瓷砖用的水泥和黏结剂也有讲究,配比不合理、该清洗的不清洗、该泡水的不泡水、该抹匀的水泥砂浆不抹匀,就容易出现瓷砖空鼓、对缝不齐、松动脱落等问题。四是墙体刷漆。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多挣钱、赶工期,常常敷衍了事。有些地方明明需要刷三遍漆,可施工人员却趁业主不在只刷两遍。
提醒:消费者在装修时,最好亲自到场监督或者找家人、亲戚、朋友帮着监督。同时,每完成一项工程都进行现场检查。例如,线路安装完成后,要实际通电检验一下,是否有不正常发热的地方;检验防水工程,一定要堵住下水口,蓄水48-72小时,检查是否有渗漏点;检查一下瓷砖对缝是不齐,墙面涂料是否涂均匀等等。

如此尴尬的事情,在装修时每天多会“上演”
例如:买家具跟老板讨价还价
男子买家具,对老板娘说:“如果这个沙发能便宜卖给我,明天我会再买张床!”老板娘同意了,就把沙发以成本价卖给了他。第二天,男子又要求老板娘以昨天的折扣买床。 老板娘大声训斥道:“你真是贪得无厌!昨天你在沙发上占了老娘的便宜,今天又想在床上占老娘的便宜!”

然而在装修前选家装公司更是要躲过各个公司的“连环套”装修不仅要跟贴砖、刷漆等各种装修知识打交道,还要跟装修公司、施工工人“斗智斗勇”,仿佛这一生走的最多的路是装修公司的套路。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搜罗下装修公司做过的那些“不地道”的事,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一、装修公司广告忽悠
案例: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为了早日入住,李先生就开始忙着在各个装修公司考察,各个公司打着“xxx一平方,精装修送到家”的宣传标语。李先生为了尽快解决装修这件事,便找了一家整装公司一平方568,了解情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最多只需9万元,可结算时李先生却花了14万多元。
揭秘:其实,这是许多家装公司的惯用手法,他们用“XX活动大减价,家装直省XXX元”、“材料免费”、“免费设计装修方案”等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等客户交了定金,家装公司制定的预算价格就会比当初承诺的要高,并以各种理由解释其中原因,从而使客户多掏钱。
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广告宣传,选择家装公司时应留意其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等。同时,一定要与家装公司认真签订装修合同,且要明确工期,明确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及价格。

二、合同拆分报价
案例:装修中,一些业主接受不了 “一口价”,却不知道“过于详细”的报价单也并不是好事。家住长沙的吴先生就曾向消协反映过家装公司的报价问题。他说,家装公司的报价单上的项目都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地步,刚开始觉得这样很好,又详细又清楚,其实不是那回事。
揭秘:原来,一些家装公司为了赚钱,一般会拆项目“多头报价”。比如上油漆,本来工人可以一次性把家装中墙面、衣橱、储物柜等全部漆刷,但是家装公司往往通过拆分项目来计价,使工程造价升高。墙面工程“猫腻”也很多。家装公司为了把总价提上去,光一项墙面工程就拆成铲除墙皮、界面剂、刮腻子、上底漆、上面漆若干个小项,每项都进行报价,并且把顺序打乱,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装修报价好像很详细,其实是笔“糊涂账”。
提醒:消费者在装修前应多打听一下不同家装公司的报价。请业内人士仔细考察家装公司报价单中每一项目是否存在“多头报价”的问题以及每个项目的价格和用量是否合理。还有就是如果装修公司报价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甚至是装修成本,这也是不正常的。同时,业主还要改变“装修超标很正常”的错误想法,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决算与预算误差不得大于5%或10%。

三、材料暗吃回扣
案例:“吃回扣”在装修行业普遍的现象,所拿回扣大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20-30%。消费者蒋先生投诉说,他装修时是设计师带着他去市场选购的。当时,设计师还帮忙砍价,经销商也打了折扣。后来他去其他店铺询问才发现自己买的材料价格比其他店铺同等材料价格高出很多。
揭秘:一些项目经理或者设计师打着替消费者严把质量关的幌子,推荐业主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品牌材料或者亲自领着业主到建材经销商处买材料。有时,为让业主“入套”,装修工往往会和经销商砍价,但即使这样,经销商卖给业主的材料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很多。项目经理可以从经销商处得到一笔回扣。另外,对于业主自己买回的材料,项目经理也会忽悠说,这种材料质量不行,有污染等等,鼓动业主退货,然后再给业主推荐指定的品牌。
提醒:为了避免上当,消费者在装修前,最好提前了解相关材料的价格,并货比三家。如果委托家装公司,也要在合同中标注材料的品牌、等级、产地、规格等。材料进场后,请一定亲自对材料进行验收。

四、装修报价连蒙带骗
案例:今年3月份,消费者钟先生投诉说,家装时,本来设计安装4米的水管,项目经理却以“专业的理由”说服钟先生将水管多转个弯,总长度就成了4米,整个工程中类似的改动数不胜数,等到结算时才发现多花了冤枉钱。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投诉说他的房子装修时用去70多米电线,这些电线完全是多花了冤枉钱。
揭秘:目前,一些家装公司采用多报米数、平方米数或重复计价的方法来谎报测量面积,达到多收费的目的。如计算乳胶漆面积时,没有将门窗面积扣除;有的故意把设计复杂化,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装修项目,有的甚至为了提提高公司的业绩,故意把报价报高。
提醒:消费者在拿到家装公司提供的设计图后,首先要看清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找出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另外,对自己不懂的装修项目,要向业内人士请教。装修时,不要轻信项目经理提出的改动建议。每个环节完工验收时,一定要亲自和项目经理一起核实实际工程量,如水管电线的米数、家具的面积、乳胶漆的面积等,并注意减去门窗等占用的面积。

五、装修材料偷工减料
案例:王先生家去年7月刚装完,谁也没有想到半年后,家里客厅都出现墙皮脱落,瓷砖空鼓、松动,卧室墙面颜色出现色差等问题。厨房、洗手间出下水管堵塞,找第三方公司检测,说是装修操作不合格,缩减工序造成的。
揭秘:偷工减料问题一直是家装过程中令人头疼的问题。最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环节:一是线路安装。一些工人图省事,就将几股电线穿在同一根PVC管内,以后更换就很麻烦,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二是防水工程。卫生间、浴室的墙面防水层应该做到顶部,才能充分防止水汽、雾水渗入墙体,而有些施工人员仅仅做到1-2米的高度;地面的防水层至少刷三遍,有的施工人员只刷一遍,很容易导致墙体发霉、漏水等问题。三是铺贴瓷砖。铺贴瓷砖用的水泥和黏结剂也有讲究,配比不合理、该清洗的不清洗、该泡水的不泡水、该抹匀的水泥砂浆不抹匀,就容易出现瓷砖空鼓、对缝不齐、松动脱落等问题。四是墙体刷漆。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多挣钱、赶工期,常常敷衍了事。有些地方明明需要刷三遍漆,可施工人员却趁业主不在只刷两遍。
提醒:消费者在装修时,最好亲自到场监督或者找家人、亲戚、朋友帮着监督。同时,每完成一项工程都进行现场检查。例如,线路安装完成后,要实际通电检验一下,是否有不正常发热的地方;检验防水工程,一定要堵住下水口,蓄水48-72小时,检查是否有渗漏点;检查一下瓷砖对缝是不齐,墙面涂料是否涂均匀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