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花与淤泥组吧 关注:24贴子:11,900
君よ進め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8-09 07:22回复
    1.
    2.
    3.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8-09 07: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杂感
      2017年10月20日——10月25日
      奶奶去世了。
      准确来说,是于10月13日下午一点去世。彼时我自己在公司上班。接到家庭群里的消息说爸妈一起回老家了,心里一惊,赶紧问了句“没出什么状况吧”。得到的回答是奶奶不在了。爸妈还在路上,我们也都未能来得及见她老人家最后一面。
      久居苏州多年,逢年过节也并不回老家。故乡的概念其实愈发的遥远、模糊。何况我大概是疏淡得没有良心的人。然而一早也说好了今年春节要回老家过,就为的专程看看爷爷奶奶和姥姥。奶奶久病多年,怕是最后一面了。却终究未能赶得及。
      听到消息后心里一沉,然而并不觉得十分难过,是那种钝钝的很迟缓的感觉。似乎未来得及的事情特别多,太多了。
      当天下午原定的带一个大二的小姑娘出去发传单。按计划进行,五点钟到了地点后,在旁边等她发完。小姑娘是临时应急的,并不专业。200张传单发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有发完。苏州的秋天,一年四季随机播放,忽然冷起来就像初冬一样。穿着丝袜和短裙的我冻得瑟瑟发抖,内心也一并瑟瑟发抖。心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奶奶的点点滴滴,冷得蹲下来抱住自己。最后跟小姑娘说不发了,回去吧。带她去全家给她买了一大份关东煮。长得好看又文静的小姑娘一再推辞,说她不冷。我始终坚持,真的是,太冷了。
      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丧事办的相当隆重。前一周守灵时爸爸他们兄妹几人全部回去了,我们兄妹就等到葬礼那几天再回去。20号早上带上哥哥家四岁的小侄儿,老哥开车,一起赶回老家。上次回老家,是15年九月份回去办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那时奶奶音容笑貌尚康健。时光荏苒,大致算一下,我竟已至人近中年回家奔丧的境况。回去前的某一天,忽然念及年幼时时常用来宽慰奶奶的话:“您好好活着,等我们长大了,就好好孝敬您,您就可以享福了。”而今再看,所谓的孝敬和享福,终归是空谈。不禁悲从中来。
      20号我们回去赶上奶奶掩棺。专程等我们到家,后人齐聚,仪式才开始,亲属们排着队轮流绕棺木一周,瞻仰奶奶最后的遗容。刚下车跟亲朋们寒暄时还并没有实感,及至棺木前,瞬间情难自抑,泪流不止。原本想触碰奶奶那张沧桑的脸,感受一下是否有往昔的亲切。然而真正见到时,几乎认不出。面如焦土,时光布下的痕迹极深,想是最后一年瘫痪在床时,被病痛折磨得日渐失去人形。我想伸出去的手,扶在棺木边,竟是纹丝不动。一时心中哀伤更切,驻足不能前,浑然未觉自己的失态挡住了后面队伍的进程,直到被一旁的爸爸拉开。
      晚饭后小叔叔说奶奶已是八十高寿,在乡下算是喜丧,棺木前还铺有一块红布。心中多少纾解了些。然而小姑姑几天来一直不吃不喝,一个人守在奶奶棺木旁哀切地小声饮泣,跟那些在人多时或者仪式中放声痛呼专门哭丧的亲戚完全不同。我便坐在她旁边半是劝慰她半是陪着她。从小大家就一直说我像小姑姑,以前不怎么懂也不甚在意,如今仔细一思量,真挺像。谈及奶奶生前种种,免不了又轮流落泪。小姑姑说她也没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而据说奶奶最后还惦记着我这个孙女,心如刀割也未尝如此。
      我不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我也不清楚离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量。我懂的太少太少,什么都不敢承担。
      晚上在老房子里跟妈和小侄儿睡一张床,他还小需要人照看,也很黏我。想到我以前在这张床上跟我妈一起睡,应该是很小的时候的事情了。现在小侄儿四岁了,也是第一次在这座房子里睡觉。既有岁月传承到他这一辈的感触,又有回到小时候的错觉。仿佛我还是那个儿时的少年。
      是的,少年。我很是喜欢少年这个词,关于成长时期的记忆,更多的是少年感而不是少女,似乎也并没有那个时期。小时候只有堂哥堂弟,并无姐妹,一直都不怎么像女孩子,无论成长历程还是心路历程。
      彼时少年。
      回去几天闲暇里走亲串友拜访个遍,毕竟难得回一次,遗憾就少留些吧。能稍微尽些心意的时候也无需计较什么。门前的山,村口的古井,流经的大河小河,村子后面大片荒废的田地,前前后后,全部走一遭。物非人非。到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出棺前的夜里,要在一片空旷的田野里烧掉成堆的纸钱和陪葬品,以及奶奶生前的衣服。小学时我妈在学校里教全校师生唱的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我记忆中这片田野一直生机勃勃,秋天里是连绵不绝丰收的金黄色。如今,这片田野荒芜人烟,恐怕再难看到希望。奶奶的孩子们守在这片田野上看着满天火光送她最后一晚。我们孙辈磕完头是可以先回去的,我固执地留了下来,寒风中哭得脑袋疼。火光烤得脸通红,后背却冻得僵硬。听着奶奶的孩子们说着她在另一个世界要好好享福,感觉很虚幻。不存在另一个世界,这是我的观念。想着奶奶这八十年漫长的一生,种种心酸苦楚,整个人感到很恍惚。心里不禁觉得,如果我上了年纪,不能有尊严地活着,就选择安乐死,然后火葬吧,骨灰随便撒在哪颗大树下。走得简单从容。死了就真的不过是什么都没了。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光。
      愿奶奶安息,我会努力好好生活,不让您老人家挂心。
      最后一天给奶奶送葬回来,路过村子的菜地,看到一个跟我妈关系很好的嫂子家地里长着大片红薯,那家人说可以随便拔,我撒丫子冲下去挖了一个,小侄儿一路欢快地跟着。拔出来一看特别大,洗干净削好皮,一人啃了一口,脆倒是脆,不甜。于是用纸巾包了好几层,跟小侄儿说,这是红薯宝宝,让它睡觉好了。他便时不时抱起来,亲昵地贴在脸颊边,哄它睡觉。
      有一天下午,我昏睡了一个午觉,醒来坐在廊前晒着太阳发呆。我哥从外面回来问小侄儿跑哪儿去了,我说估计是谁带出去玩了吧。正想着,老哥说了句:“这不是他在唱歌吗?”就听到清脆的童声用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的稚嫩普通话,起劲儿地唱着:“拔萝卜,拔萝卜,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小伙伴,快快来……”果然是被他叔叔带出去玩了,脆生生的歌声从对面的小河埂边传过来。方寸之间的这片天地,瞬间鲜活了起来。
      这便是希望。


      4楼2017-10-27 14:14
      回复
        不是常常在爷爷奶奶身边 得知他们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挺麻木的 奶奶也是缠绵病榻 最后不如说是解脱 然后也是繁琐的葬礼 直到又过了一些年的某一天突然想起他们 眼泪就直接掉出来 才明白是真的永别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1-03 18:38
        收起回复
          看到一个手书 分别从魏婴的视角和蓝湛的视角来描述 在wifi的经历中 有很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 带回江家 被师姐接住 江家被灭门 剖丹给江澄 身陷乱葬岗 修鬼道重出江湖 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肩扛起温氏姐弟一族安危 与江澄决裂 累及师姐夫妇二人性命 心性大乱血洗不夜天 乱葬岗身死覆灭 一件一件 越走越沉重 于这世间 渐行渐远 然而果然他如江枫眠所说最懂江氏家训——明知不可而为之。所以江澄一直记恨他强出头救蓝忘机得罪温氏累及江家被灭门 救温氏姐弟累及江厌离夫妇性命诸多给江家添麻烦,然而他在听说师叔晓星尘因伸张正义触怒薛洋累及好友被灭观眼盲用自己的双眼偿还时,依然表示相信晓星尘最初并不是为了谁的感谢而出手。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很相似的两个人,主角光环他比小师叔幸运那么一些,他重生了,而且有蓝湛,一直在。
          蓝湛的视角,重要的事情,则全都是有关魏婴的点点滴滴。少年相遇,不打不相识,百般骚扰乱了心绪,那张笑脸,只一眼就再也移不开。藏书阁内,玉兰花盛开,最初的温润时光和可念不可说的心动。屠戮玄武,一曲忘羡,再相见时踏上殊途的两人。
          『兄长,我想带一人 回云深不知处』
          『带回去……藏起来』
          『他不愿』
          这段话,真是我全篇最喜欢的一处。
          然而他无力挽回,却不惜与世间为敌。执意带走魏无羡,握着他的手给他输送灵力,那样对他说话,看着他,却只是换来失去意识下重复的一个字:滚。
          蓝曦臣从兄长的角度转述这最虐的一桩旧事,是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最为触动的地方。「没什么可解释的,就是这样。」想来作为世家楷模的人不惜打伤三十三族中长辈也要护住他,然后回去领罚,三十三道戒鞭痕,一道一道刻在身上。看到说,魏无羡这三个字也是三十三笔,这……
          闭关期间,魏无羡身死,翻遍尸骨成堆一片焦土的乱葬岗,拣回他抚养的孩子,养他送的兔子,和喝他喜爱的酒,受他受过的伤。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七弦琴泠泠作响,欲问之:尚在否?在何方?可归乎?俱无应答。逢乱必出,直至大梵山上那熟悉的曲调再次响起——只属于他们二人独一无二的忘羡。霎那间,再不放手。
          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
          魏无羡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刻画得都很成功,够骚,够浪,够不要脸~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光华流转,襟怀不俗。少年蓝湛被他迷得移不开眼,这太正常了。不然的话,含光君的人生委实太枯燥了(^_-)
          老实说我第一遍看到他俩差点滚床单我都没特别喜欢蓝忘机这个人设,这种寒冷面瘫深情男主,无论耽美言情中都太常见了。我甚至有点怀疑我慕名而来是不是值得。而且确实二人一路同行中,蓝忘机对魏无羡面面俱到的体贴,也都是惯常的路数,无非隐忍关切不动声色无微不至,就能让一堆小女生心花怒放,我甚至怀疑这个攻对受的感情是否真的有多深刻。不过我一直喜欢少年蓝湛是真的,一来挚爱少年感,二来就喜欢看他绷不住,很鲜活生动。比如那句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太戳了。
          直到温和的蓝曦臣款款到来前世种种,虐到极致,足够深刻。
          想到蓝湛放下骄傲,拉着他的手,对他说话,看着他,一遍一遍换来他自始至终的一个『滚』,我毫不怀疑,魏无羡初听闻时心尖的疼痛。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1-10 15:08
          回复
            这个应该就是全篇的高潮了,至于后面互相剖白表明心迹打瑶妹夫夫双双把家还各种车开到飞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也就引出聂怀桑这么一个藏愚守拙暗中布局的大佬却并未挑明这一笔有些新奇。还有就是瑶**前对温润的蓝家大哥的一番言行,是个亮点,跟垃圾洋对晓星星一样,很有看头。不愧是恶友组,和全书最温柔的两个男性角色。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1-10 15:20
            回复
              还没正式开始看文之前,大致搜了搜相关,看到关于这个CP的一句推送:年少不识爱恨 一生最心动。
              配图:
              看下来之后果然应了那句「年少初遇常在我心,多年不减你深情」。
              所以我喜欢看少年蓝湛,喜欢看他被撩拨得方寸大乱~旧版里蓝湛除了屠戮玄武洞底咬了魏婴一口,唱了一支独创的曲子,说了那句极有分量的带回去藏起来,直到最后豁出去被魏婴骂滚…… 其他地方都没太大表示,一直都太冷定自持了。所以新版加了强吻,暗搓搓地表示甚是满意。感情太深太满,总有情不自禁难以抑制的时候吧,蓝二哥哥,不要怂,治他~~
              当然还加了少年时一起受罚一起冷泉play……以及丰富了wifi请蓝湛吃饭然后蓝湛上山到乱葬岗一游这一部分,总之呢,少年时期篇幅越多我是越喜欢的。
              至于成年蓝忘机,醉酒后的的部分,确实如知乎上评价的那样,高冷人设不够突出,所以加一些萌点来出彩,违和不违和,看众人爱好了。个人表示没什么触动,包括后面著名的梗「天天」,也没什么。网文开起车来,自然是迎合大众口味。某些地方有些过了。
              相反魏婴是没明确喜欢蓝湛的,但他看到蓝湛就要上去撩一番的风骚样,实在太可爱了,浪到飞起~唆使一群尽态极妍的「妹纸」一个接一个拿花掷蓝湛然后自己也上手那一节最佳,风流倜傥,妙趣横生。跟他故意念错诗气莳花女那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新修版加了他从背后丢蓝二哥哥花然后直接导致他在小树林里被压住强吻,真的活该到神清气爽。蓝二哥哥干得漂亮~~
              如果不是他这么能撩能招惹,纵然蓝家祖传出情种【还祖传手劲儿大和一杯倒】,蓝二哥哥也不至于用情如此之深吧。不过说到底,他跟蓝湛即便外在恰好相反,骨子里却是一样的三观一致,旗鼓相当。一样的品貌双全,六艺俱佳,资质过人,出类拔萃。甚至连他们的脸皮薄和不知羞,都绝配,天生一对。没跑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1-10 16:05
              回复
                说点别的,整篇文里除了主角感情线以外比较惊喜的小地方。一个是垃圾洋,对晓星星,另一个就是瑶妹对蓝大公子。属于反派人物内心里那唯一的一点真。垃圾洋最后执意要补好晓星星的魂魄召回来,一如不依不饶吵着要吃糖的孩子,谁让那是他生命中唯一遇到的温柔以待——被他自己恶劣的本性毁了,毁得一地狼藉,碎成渣渣。他最后对晓星星的那份执念,作者写了,没平铺直叙,留了想象的余地。跟瑶妹临死前以及聂怀桑布局一样,点到即止,适当留白,恰到好处。是高明的体现。所以我并不喜欢新修版里后半部分说的太多太透,一来啰嗦,二来多余,画蛇添足。聂怀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可以资质不够修为不高,唯唯诺诺一问三不知,然而惯于藏拙的人,也可以工于心机布局,还巧在正邪难辨。是非难断,毁誉由人,这方面魏无羡最清楚不过,所以看破不说破,是最好的。瑶妹则是很无奈的一个人,跟顾美人顾惜朝有点类似,出身卑微,心比天高,百般算计,终有报。所以他最后对蓝曦臣说「却独独没有想过要害你」,然后拉着蓝大公子要同归于尽,却在最后关头又一把推开他,在我看来,他只是想最后证明自己说了一句真话,也可能是他唯一的一句真话,对特定的人,蓝曦臣。可惜这一出弄得蓝大哥百般思量终日闭关,太作孽。只能说每个人都有他命中注定的劫。蓝湛的命数里,绕不过去的是魏婴,蓝涣也不可能永远天真平和。最温柔的两个男人,晓星星,仅剩一缕残魂,蓝曦臣,真真假假到底意难平。单纯温柔的人,还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
                温柔的女性角色,江厌离,温情,两个姐姐,也真是。被挫骨扬灰的,只有手上没沾血的温情,家破人亡的,是天底下最好的江厌离。所以没什么好洗白不洗白的啊,江澄完全有理由记恨魏无羡,父母的死且不说,不能怪他要去救蓝忘机,就连他自己也知道,温家总会找到其他的借口,江叔叔也不会怪魏无羡明知不可而出头了。但是江澄他,他姐姐姐夫确实是因魏无羡而死,留下无父无母的金凌。纵然魏无羡剖丹陈情,他们俩其实也没谁亏欠谁。江澄说不出口的为了保护魏无羡而引开温家人被抓被化金丹,但他确实带人去乱葬岗围剿了魏无羡。他留了陈情十三年,难说是记挂,更多的是顾忌吧,毕竟书里有说他一直在抓人,有点可疑的就折磨得死去活来,怎么就变成他是云梦双杰里被留下的那个。最看不得相关评论里到处心疼这个心疼那个的,适可而止吧。该说都是中小学生么,非黑即白,个个都心疼不过来?垃圾洋也是,不否认他对晓星星最后的执念,耽美文里硬要说成感情也无妨,然而,只能是他单方面的。别忘了晓星星是双眼流血无意存活于世自杀的,魏无羡说:人家恶心死你了。薛洋必须死。蓝忘机说:这把剑,你不配。所以有什么理由去带着垃圾洋掐CP?什么时候开始的风气,一溜的各种心疼反派了?心怕是要疼出毛病来了吧?当然我也不是说双道长就是正当CP,哪那么多CP。正常友情向不行么,別没的辱没了人高风亮节。
                三尊里也是,两两随机组CP都什么坏毛病。即便有瑶妹临死前对蓝曦臣那一出,蓝曦臣也说了瑶妹的妻子真爱着他,瑶妹也说了他何尝不是真爱着这么一个丝毫不介意他出身的女人,CP脑能不能正常点。聂大跟瑶妹就更扯了,从始至终嫉恶如仇各种指责瑶妹玩弄心计的人会跟把他分尸的人之间有什么萌点??至于曦澄,蓝大公子和江师弟,我就当你们是闲的,纯拉郎了,八杆子打不着的。
                说到底,这本书写的还是真的很不错的,故事饱满,人物丰富,没有太多的大是大非,感情处理细腻。
                最重要的是少年感啊少年感。
                我果然是中了少年感的毒。
                毕生所好。圆满。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1-10 17:1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不过说真的,他俩这一世的性格跟少年时的性格差了好多。少年时的魏婴,以他的狂放不羁意气风发,不可能依附少年蓝湛。同样蓝湛再怎么想把他带回去藏起来,也只能跟一句「他不愿」。
                  转世后的魏无羡,洒脱依旧,但看开了很多,毕竟死过一次了。尤其是加了见狗怂这个设定,时不时服软服得一塌糊涂,抱着蓝忘机就不撒手。而十三年后的蓝忘机,则坚定了很多,想做就做人狠话不多,不管他愿不愿先跟着他走[最后还是愿了跟他回去老老实实参加家宴循规蹈矩不触犯四千多条家规~],所以才能全方位罩得住重生后的魏无羡。然后才能有心意相通守得云开见月明吧。这也论证了他俩年少时是真的无路可回头。正如他当年的那句『跟我回云深不知处』,时隔多年才换来他两世为人后的一句『我跟你走,快把我带回你家去!』
                  是不是也说明了年少时的爱恨总是难以相守,经年累月的磨难后,才能更成熟坚定地把握住一些重要的部分。
                  差不多得了,看个书而已,我怎么跟做阅读理解一样。打住打住。
                  双十一什么都不想买,呵呵哒~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1-10 19:35
                  回复
                    好特么烦躁
                    真是活倒回去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1-17 20:12
                    回复
                      近日多梦,常夜不能寐,昼亦神思恍惚,读书习琴皆不能专也。
                      忘机琴音泠泠,然无与相和,祇对风空弹,半阙《问灵》。欲问之,尚在否?在何方?可归乎?具无应答。
                      提笔着墨,潦草轻狂,端方字骨全失,仿似他人笔迹,毫无规矩可言。信手胡涂乱抹,待回神,纸上魏婴魏无羡数十行,再无落笔处。
                      过往种种,不敢追忆,唯薄暮西山,残阳血色映云深之时,方才使心形于色,轻叹罢,胸中郁结之气稍解,然不欲他人闻之。
                      世人皆以蓝湛逢乱必出,实则原因有二。祸祟作乱,天道难容,故当除之,此其一;婴终日与非人为伍,若其神魂尚在,欲知去向,此等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或略知一二,此其二。然辗转寻觅数载,终无所得,虽无怨无愤,亦不畅不甘,不知忧思几何,只知素袖惹尘埃,疾风乱袍带,琵琶骨下烙铁印痕时时作痛而已。
                      静室前有白兔,婴身死之时唯两雌两雄,而今数十只矣。坐藏书楼阁,思玄武洞府,故人音容,似犹在眼前耳畔,伸手欲触时,却又如蜃楼一现,烟飞雾散,无处觅踪。
                      君不见陌上花开落几度,燕影疏斜去又还。
                      君不闻无名之曲歌长夜,歪坐榻上醉复醒。
                      君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枇杷尚青酸伴苦。
                      君不复黑衣横笛且徐行,执杯遥酹对空席。
                      世道多险阻,途中有荆棘,愿持避尘为君扫,尽可款款步。
                      月移惊更鼓,星落起乌啼,彻夜独剪西窗烛,照尔归家路。
                      魂兮,归来。
                      书罢搁笔,流墨渐干,欲起身烧信与婴,不觉踢翻足边酒坛,酒醒。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11-19 19:56
                      回复
                        ——与羡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11-19 19:57
                        回复
                          忘机琴音泠泠,然无与相和,祗对风空弹,半阙《问灵》。欲问之,尚在否?在何方?可归乎?具无应答。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11-19 20:18
                          回复
                            世道多险阻,途中有荆棘,愿持避尘为君扫,尽可款款步。
                            月移惊更鼓,星落起乌啼,彻夜独剪西窗烛,照尔归家路。
                            魂兮,归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11-19 20: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虐出一口血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11-19 2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