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流浪者,八年吧龄中,我的足迹遍布各大贴吧,从windows8吧,到minecraft吧,然后是植物大战僵尸吧,plagueinc吧,兄贵吧,三体吧。我为何要不断流浪,一个吧一个吧地逃亡,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答案,直到今天,看到个破粪坑。
这四个吧在我逃亡时都有一个特点:人数10000-50000之间,特例是三体吧,100000人。
我一直以为,dssq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以为,我逃离windows8吧的原因是正式版发布(我在那里混的时候windows8只有第一个测试版,逃离的时候正式版已经出了),导致无脑提问的新人涌入。我以为,我逃离minecraft吧的原因只是无脑新涌入,把PC贴吧变成了PE贴吧。我以为,我逃离植物大战僵尸吧的原因只是游戏低龄化。我以为,我逃离plagueinc吧的原因仅仅是代理商运营导致玩家dssq化。我以为,我逃离兄贵吧只是因为弱子入侵。我以为,我逃离三体吧的原因只是电工刘获奖,导致贴吧智降。
这些贴吧有共同点吗?有。那就是不停涌入的新人。为此,我在几个贴吧一次次反对对待新人的政策,认为这些贴吧对待新人过于宽松,导致贴吧智商降低。知道我和我大号@黎想1 的事迹的人也不少了。我与一个自以为作出了伟大贡献的新人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层的“辩论”。过程中,双方诡辩、流氓逻辑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我赢了,但又如何?那个贴吧现在还活着,没有被大量这样的人吞没,仅仅是因为那个贴吧是一个附属贴吧。
我在一个航空航天游戏的贴吧发长帖,警告吧务要严格对待这样的人,最后无论为何,吧务按我所希望的行动了。结果呢?先是steam评论区中出现辱骂这个贴吧吧务的评论,后是屑站出现一堆与这个游戏相关的低质量视频,且点击都比高质量视频高。没错,这就是dssq的最大特征。好了,现在贴吧的智降也开始了,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徒劳。我那篇帖子的名字叫《十字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我想让这个吧右转,结果也十分接近我的愿望。但是贴吧还是出现了无脑新的帖子,他们还是开始辱骂吧务,还是开始无脑水帖。这时,我意识到:这不是个十字路口,这只是条没有出口的高速路。我们面前只有一路走到黑这一条选择。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只是接近而已。
理论部分开始。
你们也看到了,前一段时间我挖了三篇帖子。分别是江浙先辈的帖子(给dssq讨论提供理论武器),贴吧楼委会的帖子(本吧创立事件,挖这个不光是为了作论据,更多的只是给木毛们生草)和雪片糕仙贝(单纯作论据,因为一开始动机不明而被钦点辱骂)的帖子。这些帖子里都封存着2013年甚至2014年的贴吧回复。最后我这种挖坟小鬼行为当然是被批判了。但请注意,贴吧楼委会那一个楼的第二层,贴 吧 楼 委 会 是 h o m o这种语法,在现在我们是不能接受的(他 打字 带 空 格)。雪片糕仙贝的帖子,换到现在也是要被嘲讽的对象。
那么我们能因为前人有这样的经历,就反对对小鬼帖子的批判吗?当然不行。这是个诡辩,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做法。时间已经不一样了,贴吧的内外环境也不一样,拿着以前的帖子,反对现在的行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我的重点不是纠正诡辩,所以我一笔带过这个流氓逻辑。我举这个例子是拿来用作我的论据:所谓的小鬼行为,所谓的dssq倾向,都是一直存在的。那么为何雪片糕能由小鬼大脑升级成仙贝?原因在于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的同化作用。
好的,说了这么多,一个道理已经浮出水面了: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有同化作用。
那么为何各个小文化圈最终都走向了灭亡?在此我给出几个解释。
1、永生即永死说。来自刘慈欣《中国2185》。活着的事物总要不停发展变化,那么一个永远活着的东西也总要不断发展变化。当这个东西与一开始时的最后一个共同点也消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一开始时的这个东西已经死了。如果拒绝改变,那么就是拒绝活着。因为活着就必须不断发展变化(不断风评被害新事物,同时忘却旧的事物)。这一点最好的例子是贝语取代大部分叶语,叶语基本退出日常用语行列。
2、我自己的一个解释。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的同化能力是有限度的,而进入dssq前夕时,新成员呈指数增长,小文化圈无法同化十万甚至九万个新成员,而是被新成员反同化。新成员对这个小文化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于是引起这个小文化圈前人的不承认(如re警察因为否定新成员的怒涛男魂,从而不承认“男魂可以超过三个”,进而否定了类似“比利王使出了无双大♂王,击败了城之内悠二♂♂♂”这种用法,其实这种用法在迫真出警前是正统,@juggermaster 仙贝也有说明)。
变化论与我的解释的结合,需要弄清楚的情况是小文化圈的变化是发生于何时。到底是吸收新成员时才发生变化,还是无论何时都在发生变化。对于个破粪坑,答案很明显,后者是对的。目前个破粪坑没有新兄贵为我们发现新的风评被害事物的先例,无论是杰学,cookie还是潮学的风评被害,都是个破粪坑的人干的,与新加入的成员没有直接关系。
于是结果就是这样,这是两股合力,造成的也是相同的效果(原有的小文化圈的死亡)。那么哪个吃相更好看呢?自己选吧。
我需要强调的部分是这个:因为两个效应是同时发生,造成的结果也基本相同,因此前者容易被和后者一起,在讨论dssq时被一竿子打翻,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事情。我前面说过,拒绝变化就是选择死亡。另外,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这一点也不可忽视。因此,在讨论dssq时,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绝对不能使整个文化僵化,从而走向死亡!
然后是资格论问题。这两个效应的制造者似乎不一样,一个是文化圈本身,另一个是新成员(或准新成员)。但其实并不是。后者的制造者只能是准新成员,前者的制造者却未必是文化圈本身!难道新的成员风评被害了一个能生草的东西,我们就要抵制吗?当然不是,虽然目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我觉得还是要点一下。
总结:我们要以生草为纲,不论新成员旧成员,能生草的就是好成员(邓派并感),要压制第二个效应,同时鼓励第一种情况,只有这样,小文化圈才能活下去。
呜哇累死我啦,打字什么的完全不想干了啦。两个小时仓促完成,逻辑不像以前那么明确了,标点也不是太规范,还挖了那么多坟,丘吉尔,斐昌鲍倩,汪,汪,汪!
这四个吧在我逃亡时都有一个特点:人数10000-50000之间,特例是三体吧,100000人。
我一直以为,dssq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以为,我逃离windows8吧的原因是正式版发布(我在那里混的时候windows8只有第一个测试版,逃离的时候正式版已经出了),导致无脑提问的新人涌入。我以为,我逃离minecraft吧的原因只是无脑新涌入,把PC贴吧变成了PE贴吧。我以为,我逃离植物大战僵尸吧的原因只是游戏低龄化。我以为,我逃离plagueinc吧的原因仅仅是代理商运营导致玩家dssq化。我以为,我逃离兄贵吧只是因为弱子入侵。我以为,我逃离三体吧的原因只是电工刘获奖,导致贴吧智降。
这些贴吧有共同点吗?有。那就是不停涌入的新人。为此,我在几个贴吧一次次反对对待新人的政策,认为这些贴吧对待新人过于宽松,导致贴吧智商降低。知道我和我大号@黎想1 的事迹的人也不少了。我与一个自以为作出了伟大贡献的新人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层的“辩论”。过程中,双方诡辩、流氓逻辑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我赢了,但又如何?那个贴吧现在还活着,没有被大量这样的人吞没,仅仅是因为那个贴吧是一个附属贴吧。
我在一个航空航天游戏的贴吧发长帖,警告吧务要严格对待这样的人,最后无论为何,吧务按我所希望的行动了。结果呢?先是steam评论区中出现辱骂这个贴吧吧务的评论,后是屑站出现一堆与这个游戏相关的低质量视频,且点击都比高质量视频高。没错,这就是dssq的最大特征。好了,现在贴吧的智降也开始了,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徒劳。我那篇帖子的名字叫《十字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我想让这个吧右转,结果也十分接近我的愿望。但是贴吧还是出现了无脑新的帖子,他们还是开始辱骂吧务,还是开始无脑水帖。这时,我意识到:这不是个十字路口,这只是条没有出口的高速路。我们面前只有一路走到黑这一条选择。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只是接近而已。
理论部分开始。
你们也看到了,前一段时间我挖了三篇帖子。分别是江浙先辈的帖子(给dssq讨论提供理论武器),贴吧楼委会的帖子(本吧创立事件,挖这个不光是为了作论据,更多的只是给木毛们生草)和雪片糕仙贝(单纯作论据,因为一开始动机不明而被钦点辱骂)的帖子。这些帖子里都封存着2013年甚至2014年的贴吧回复。最后我这种挖坟小鬼行为当然是被批判了。但请注意,贴吧楼委会那一个楼的第二层,贴 吧 楼 委 会 是 h o m o这种语法,在现在我们是不能接受的(他 打字 带 空 格)。雪片糕仙贝的帖子,换到现在也是要被嘲讽的对象。
那么我们能因为前人有这样的经历,就反对对小鬼帖子的批判吗?当然不行。这是个诡辩,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做法。时间已经不一样了,贴吧的内外环境也不一样,拿着以前的帖子,反对现在的行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我的重点不是纠正诡辩,所以我一笔带过这个流氓逻辑。我举这个例子是拿来用作我的论据:所谓的小鬼行为,所谓的dssq倾向,都是一直存在的。那么为何雪片糕能由小鬼大脑升级成仙贝?原因在于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的同化作用。
好的,说了这么多,一个道理已经浮出水面了: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有同化作用。
那么为何各个小文化圈最终都走向了灭亡?在此我给出几个解释。
1、永生即永死说。来自刘慈欣《中国2185》。活着的事物总要不停发展变化,那么一个永远活着的东西也总要不断发展变化。当这个东西与一开始时的最后一个共同点也消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一开始时的这个东西已经死了。如果拒绝改变,那么就是拒绝活着。因为活着就必须不断发展变化(不断风评被害新事物,同时忘却旧的事物)。这一点最好的例子是贝语取代大部分叶语,叶语基本退出日常用语行列。
2、我自己的一个解释。小文化圈对于新成员的同化能力是有限度的,而进入dssq前夕时,新成员呈指数增长,小文化圈无法同化十万甚至九万个新成员,而是被新成员反同化。新成员对这个小文化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于是引起这个小文化圈前人的不承认(如re警察因为否定新成员的怒涛男魂,从而不承认“男魂可以超过三个”,进而否定了类似“比利王使出了无双大♂王,击败了城之内悠二♂♂♂”这种用法,其实这种用法在迫真出警前是正统,@juggermaster 仙贝也有说明)。
变化论与我的解释的结合,需要弄清楚的情况是小文化圈的变化是发生于何时。到底是吸收新成员时才发生变化,还是无论何时都在发生变化。对于个破粪坑,答案很明显,后者是对的。目前个破粪坑没有新兄贵为我们发现新的风评被害事物的先例,无论是杰学,cookie还是潮学的风评被害,都是个破粪坑的人干的,与新加入的成员没有直接关系。
于是结果就是这样,这是两股合力,造成的也是相同的效果(原有的小文化圈的死亡)。那么哪个吃相更好看呢?自己选吧。
我需要强调的部分是这个:因为两个效应是同时发生,造成的结果也基本相同,因此前者容易被和后者一起,在讨论dssq时被一竿子打翻,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事情。我前面说过,拒绝变化就是选择死亡。另外,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这一点也不可忽视。因此,在讨论dssq时,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绝对不能使整个文化僵化,从而走向死亡!
然后是资格论问题。这两个效应的制造者似乎不一样,一个是文化圈本身,另一个是新成员(或准新成员)。但其实并不是。后者的制造者只能是准新成员,前者的制造者却未必是文化圈本身!难道新的成员风评被害了一个能生草的东西,我们就要抵制吗?当然不是,虽然目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我觉得还是要点一下。
总结:我们要以生草为纲,不论新成员旧成员,能生草的就是好成员(邓派并感),要压制第二个效应,同时鼓励第一种情况,只有这样,小文化圈才能活下去。
呜哇累死我啦,打字什么的完全不想干了啦。两个小时仓促完成,逻辑不像以前那么明确了,标点也不是太规范,还挖了那么多坟,丘吉尔,斐昌鲍倩,汪,汪,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