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一个!
留言时间:2017.8.4零点40分
已被审核人看过,至今未通过公示。
以下为留言内容
王老师您好!
接着昨天的话头说。首先,“删减”现象怎么形成的?从播出情况看,“删减”应分为两种,一种为“创作修订”,是剧组创作过程中的尝试与取舍,形成的是不同“稿件”。另一种为“播放删改”,是电视台在播出时对剧组所提交“成品”的擅自删改。
西游记是边拍边播,间或有修订。由于央视发放录像带到地方台与央视自己播出的步骤并不一致,有早有晚,造成不同批次的内部版与央视版同时面市,加上央视自己在播出前也喜欢东抠西挖,或播放不同存档,造成西游记少镜头、变情节的现象打试播开始就出现了,有时同一时段不同台播着不同情节,一个台播的是张暴默、蒋大为各唱一半主题曲,另一个台全是蒋大为唱。限时令出现之后,央视似乎重新删定过一次底本,地方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抠挖,西游记的面貌也就越来越惨不忍睹了。
我想,如此纷乱,一般观众很难分清是哪种“删减”,那么我们期待的“完整版”是怎样的呢?
第一,无损艺术价值。举例而言,借金箍棒播过两种版本,一个是外包珊瑚石的锈铁,悟空摸过,表皮脱落才闪闪发光。另一种就如当前,悟空一看就是金箍棒了。两种设置,我更爱前者,倒不是因为躺着还是竖着变小,而是因为前者更能表现出“璞玉浑金得遇其主,方成其美”的意味,这种意味难道是时长能衡量的吗?
第二是,无损故事的完整性。这一点,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我们对当前西游记版本不满,最主要就是因为这点。关于这点,待我明日细细道来。
留言时间:2017.8.4零点40分
已被审核人看过,至今未通过公示。
以下为留言内容
王老师您好!
接着昨天的话头说。首先,“删减”现象怎么形成的?从播出情况看,“删减”应分为两种,一种为“创作修订”,是剧组创作过程中的尝试与取舍,形成的是不同“稿件”。另一种为“播放删改”,是电视台在播出时对剧组所提交“成品”的擅自删改。
西游记是边拍边播,间或有修订。由于央视发放录像带到地方台与央视自己播出的步骤并不一致,有早有晚,造成不同批次的内部版与央视版同时面市,加上央视自己在播出前也喜欢东抠西挖,或播放不同存档,造成西游记少镜头、变情节的现象打试播开始就出现了,有时同一时段不同台播着不同情节,一个台播的是张暴默、蒋大为各唱一半主题曲,另一个台全是蒋大为唱。限时令出现之后,央视似乎重新删定过一次底本,地方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抠挖,西游记的面貌也就越来越惨不忍睹了。
我想,如此纷乱,一般观众很难分清是哪种“删减”,那么我们期待的“完整版”是怎样的呢?
第一,无损艺术价值。举例而言,借金箍棒播过两种版本,一个是外包珊瑚石的锈铁,悟空摸过,表皮脱落才闪闪发光。另一种就如当前,悟空一看就是金箍棒了。两种设置,我更爱前者,倒不是因为躺着还是竖着变小,而是因为前者更能表现出“璞玉浑金得遇其主,方成其美”的意味,这种意味难道是时长能衡量的吗?
第二是,无损故事的完整性。这一点,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我们对当前西游记版本不满,最主要就是因为这点。关于这点,待我明日细细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