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4日漏签0天
隆尧黄家庄吧 关注:622贴子:11,28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隆尧黄家庄吧
>0< 加载中...

从隆尧历史看赵郡李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晨光煌嘉
  •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从隆尧历史看赵郡李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07-31 李印林 隆尧广电
隆尧历史悠久,位于黄河故道的大陆古泽及其右岸,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带。史书记载的尧时所都柏人城就在隆尧境内,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建城史,是远古时期的都城之一。隆尧境内的尧山古曰大麓,史前的唐尧时期,尧帝曾在这里试舜,禅让帝位,开创了远古时期的社会文明。隆尧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战国时期,柏人侯李昙在这里繁衍李氏后裔,成为衍派赵郡、陇西李氏的祖庭。隆尧是李唐皇室祖籍,境内有唐高祖李渊四世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三世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和护陵行宫光业寺。隆尧是五代后周故里,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就诞生在隆尧境内的尧山脚下。隆尧文化底蕴丰厚,其中的赵郡李氏文化,标示着华夏文明的光华和中华李氏文化的璀璨。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这是距今一千二百六十年前年,我们李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大诗人李白,在其从叔李阳冰处为自己的家族写出的豪壮诗篇。时值今日,中华民族之李氏,不仅遍布中州,而且走向世界各地。据有关资料统计,分布在海内外的李氏人口达一亿多人,成为世界第一大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阶段,侨居海外的华裔李氏基于热爱祖国之情,纷纷来华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或应聘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文化交流;或洽谈贸易;或投资兴办企事业;更有要者,则为寻根问祖。正如古人所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那么,世界李氏的这个根源在哪里?让我们从四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跨度来认识一下便知道,他的根源就在被世人所称谓的李氏发祥地——隆尧。鉴于此,笔者从五个方面简述古隆尧与中华李氏的形成和发展,并让大家了解认识其间密不可分的宗族血缘关系。
一、史前至战国时期柏人李氏的脉络
唐代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修国史的李延寿在其《北史》卷100,《序传》第88中写道:“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征,字德灵,隶为冀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氏为李氏。周时裔孙曰乾,妻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子孙散居诸国,或在魏,或在赵,或在秦。在魏者为段干大夫,段干木其后也,别孙悝,为魏文侯兴富国之术焉!在赵者曰昙,以功封柏人,武安君牧其后也!在秦者曰兴族……”
从以上文中可以看出,李氏的血缘始祖皋陶,早在史前的尧舜时期就活动在古隆尧这一带。隆尧境内的尧山和柏人城是尧帝的始封之地,尧山古称大麓。阚骃《十三州志》载尧山:“尧纳舜于大麓,即为此山也,今上有尧祠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和《大明一统志》《城塚记》《顺德府志》《唐山县志》皆载:“柏人,尧之所都也。”《竹书纪年》载记的“尧十九年暴发洪水”,从那时起,皋陶就随舜到了尧山、柏人这一带。皋陶任理官,佐尧舜六十余年,在这里繁衍后裔,以理为姓,之后,尧山、柏人就成了理氏的发祥地。
皋陶之26世孙理征为殷纣时期的冀隶中吴伯,即在冀州为官,常以直言进谏纣王,冀州牧反商失败后,理征被诛,其妻契和氏携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北唐县、顺平一带的大茂山中)隐藏起来,靠食木子得以活命,因以李为姓,被后人尊为受姓始祖。文中的伊侯即《史记·五帝纪》中的伊耆侯,也作伊祁氏,是尧母庆都的养父,掌伊耆国。李利贞的母亲契和氏是陈国(今河南省境内)人,周朝建立后母子俩回归陈国,利贞仕陈为大夫,周康王时赐苦县(今河南鹿邑)为采邑,遂家苦县。其后的李耳,字伯阳,周朝的史官,著《道德经》81篇,是影响较大的李氏祖先。此后,其后裔相继北迁,并多有建树。春秋时期晋国的李离,文公时拜为“理官”,其执法严正,以身殉法。战国时期赵国柏人的李同、李兑、李昙一脉皆为赵国重要人物。李同拜大将军,李兑是赵惠文王时的相国,官至司寇,李昙在赵孝文王时封柏人侯,官拜上大夫、司徒。《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辩证》皆载:“李昙,字贵远,因功封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官至司徒,卒,葬柏人城西。昙生四子:崇、辨、昭、玑。”公元前259年,秦国遣王陵、王龁率65万大军围攻赵都邯郸,李昙参加了长达一年之久,且极其残酷的邯郸保卫战,以战功拜柏人邑长镇守柏人。公元前251年,燕国以栗腹率40万大军,驱战车2000乘攻打赵国,李昙在柏人发动军民12万,配合廉颇展开了震惊诸侯的对燕反击战,追杀燕军500里,围攻燕都,燕割5城与赵。此次战役,确定了赵国在战国后期诸国中的地位,战后,李昙封爵柏人侯。李昙曾以御史出使秦国,受到秦王的敬重。李昙去世后葬在柏人城西900米处,其墓至今尚存。根据省、市文物勘测单位勘测,李昙墓前有墓道及墓区周围的28个族墓,即战国时期柏人李氏族墓群。李昙的长子李崇,字伯祐,随父李昙出使秦国,李昙返赵,李崇质留秦国为陇西郡守,因功封南郑公,在那里繁衍陇西李姓,被奉为陇西李氏始祖。四子李玑,字伯衡,是秦始皇13岁前在赵期间的老师,所以史载李玑为秦太傅。李玑与李辨、李昭在赵国柏人繁衍李氏诸姓,后人称赵郡李氏。李玑三个儿子:云、牧、齐,李牧为赵国名将,屡立战功,封武安君;李齐拜中山相。由此而知,枝繁华夏、根播世界各地的中华李氏无不出赵郡、陇西者,柏人侯李昙是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的共同始祖,隆尧也就固然被称之谓李氏的祖源。


  • 晨光煌嘉
  •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的发展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在广阿置南赵郡,柏人属南赵郡管辖,所以柏人李氏又称之为赵郡李氏,实际上赵郡李氏是柏人李氏的其中一支。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在南赵郡置殷州,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文宣帝高洋为避太子高殷讳,改殷州为赵州,天统二年(566年),州治迁往平棘(今河北赵县)。
柏人李氏的赵郡一支,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来看,其代表人物是引专家学者瞩目的。名冠战国,势压强秦的武安君李牧生有三个儿子,依次是李汨(mi)、李弘、李鲜。李汨仕秦,官拜中大夫詹(zhan)事,其子李左车是秦汉时期著名军事家、谋略家,辅赵王拜军师,佐刘邦下燕齐,被封为汉广武君,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古哲名句。李左车的曾孙李秉义任颍川太守,遂移家颍川,从此起,赵郡李氏已从河北扩展到了河南。李秉义的曾孙李哆(chi)官至上党太守,赵郡李氏由此繁衍到了山西长治一带。其子李护任酒泉太守,又将赵郡李氏扩展到甘肃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李护之子太常卿李武任东君太守,其家随任迁徙河南濮阳,濮阳一带自李武始就有了赵郡李氏。李武的四儿子李就任后汉会籍太守、高阳侯,全家徙居江夏春平,自此,赵郡李氏就衍派了江夏房。李就的侄子李颉是后汉博士,他定居汉中南部,繁衍后裔枝繁叶茂,是谓赵郡李氏汉中房之祖。同一时期,中山相李齐的十三世孙李宝出任后汉玄黄都尉,家随任迁于襄平,繁衍后裔,是谓赵郡李氏辽东房之祖。
柏人之赵郡李氏人才辈出,如李膺、李瓒等皆为汉之将相,李定、李机、李楷等亦为魏晋要员,分别任都尉太守、博士、司农御史之职。赵郡21世祖李楷,字雄方,是晋司农丞、治书侍御史,惠帝永宁元年(301年),避赵王伦之乱徙居常山平棘南通,号为“三巷李家”,即今高邑县境内。李楷有五个儿子,依次是:李辑、李晃、李棻、李劲、李睿,他们分别衍派三房,即南祖房、西祖房、东祖房。①李辑、李晃及其两家子孙迁居故垒柏人老宅,称南祖房。后有李辑子孙迁徙高密,李晃后裔李季主迁徙青州,李翥迁徙东平,李景遗迁徙昌平,李兰和迁徙渤海,李兰集迁徙平昌,李义深迁徙梁州,李仲璇迁徙兖州,李同轨迁徙瀛州,李神威迁徙信州,李善权迁徙谯(qiao)郡。赵郡李氏南祖房自晋代的22世祖李辑、李晃至北齐29世祖李神威历8世,除在本郡繁衍生息外,其后裔已衍派11个州郡。据不完全统计,南祖李氏就任太守、长史、尚书郎、中书侍郎、将军、别驾、刺史、郡公、尚书丞、大中正等官职的达25人之多。②李棻、李劲与儿子们居巷西,称西祖房。李劲传有李盛、李隆两系,他们的后裔从晋代的22世祖李劲至北齐28世祖李伯穆、李宏节等先后脉传平阳、乐安、高密、济阴、高唐、大爷、苻丕、兖州、魏州、洛阳、邺都、高平、台州、齐州、安州、东平、范阳、北海、广平、长水、江州、凤翔等20多个州郡。出任都督、御史、太守、司马、尚书、中郎将、主客郎、秘书监、博士、将军、中隐、郡守、参事、判官、参军、郡公、中常侍、尚书令、司徒及使持节、侯、尉、主簿等职的就有58人。③李睿与儿子李勖住巷东,称东祖房。被尊为赵郡李氏22世祖的李睿,传至北齐的31世祖李祖昇、李祖勋等,已将赵郡李氏繁衍到高平、顿丘、高阳、兰陵、落州、瀛州、海州、徐州、博陵、阳平、徐州、幽州、郢(ying)州、陈留、兖州、忻州、新丰、高平等地。任都督、太守、侍郎、使持节、常侍、大夫、将军、少卿、司徒、司空、参军、长使、仆射、郎中、刺史以及封王封侯、赐爵伯男等职的达70余人。
从以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来看,柏人李氏在秦汉至北齐800年间的10余个统治集团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之多,繁衍地域之广是其它氏族无与论比的。柏人李氏从战国末期衍派赵郡、陇西两支以后,仅赵郡李氏一支到东汉末已派生出三房,繁衍地域为江夏、汉中、辽东的7个州郡。之后到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后又繁衍为六房,子孙遍及各地州郡。上从王侯,下至刺史,约有150余人,其中史书仅载记的南北朝时期的柏人李氏要员:南赵郡太守李胤叔、魏郡太守李弼、定州刺史李翼、德广郡太守李幼达、龙骧将军李景遗、巨鹿侯李恢、都督李愍(min)、宁远将军李伟、散骑常侍李翥(zhu)、太子少保李浑、平南将军李绘、冀州司马李公绪、安州刺史李显甫、使持节都督李元忠、尚书仪曹郎李搔等就达数十人之多。其中,巨鹿侯、长安镇将李恢之子李显甫和他的儿子李元忠在柏人境内尧山(史书载称殷州之西山)及其以西开辟的李鱼川驻守堡垒方圆五六十里,聚居李氏家族一千多户,练兵习武,人强马壮。怀荒镇的叛将首领葛荣帅大军南下,一路之上斩将夺州,势如破竹,至柏仁,几次被李元忠领导的李鱼川义勇军打败,叛军死伤惨重,葛荣不得不调集各部夹击、围攻李元忠。柏人(柏仁)李氏除史籍载记的名人之外,相继出土的《碑志铭》《墓志铭》所载同时期的柏人(柏仁)李氏更是不乏其人,如:李宪、李瞻、李仲璇、李希礼、李祖牧、李祖娥、李难胜等以及他们的家族成员皆为朝廷要员,其中李祖娥是齐文宣皇后,李难胜是太子妃。由此可见,截至南北朝时期,作为赵郡李氏郡望的柏人仍是李氏的望族。


2025-05-24 04:54:42
广告
  • 晨光煌嘉
  •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赵郡李氏
隋朝改广阿县为象城县,隋文帝统一南北诸国以后,确立了科举制度,科举制的推行是氏族势力衰微的结果,此时李氏家族在朝廷中主导作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通典》卷17载:“里闾无豪杰,井邑无衣冠。


  • 晨光煌嘉
  •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战争对士族的打击更为猛烈。《新唐书·柳冲传》载:“士族乱而庶人僭(jian)矣。”史称河北地区农民军“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尽管如此,各地氏族称雄乡里的恶习仍在蔓延,兴起了各自修谱狂风,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隆尧黄家庄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