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日记吧 关注:28贴子:1,312
  • 6回复贴,共1

《可可日记》24 《你和你自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可日记》24 《你和你自己》


1楼2017-07-27 16:33回复
    《可可日记》24 《你和你自己》
    昨天有博友发出怨言:“您不觉得博文太长了,会令读者失去耐性吗?难道,真要成为自恋的家园?” 我连忙回答:“是有点长! 对不起了! (可可)”
    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好的东西,别人看起来却觉得不怎么样!我们自己觉得要说清楚的事,别人却会嫌啰嗦!我们自己觉得铭心刻骨的回忆、思念、感觉等等,对于别人来说却只是平常的故事。大家最最关心的就是“我和我自己”,而对于别人的“你和你自己”却漠不关心,最后在离开前只能安慰地抛下一名话:“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们经常在苦苦的追根究底,别人到底怎么看我,我到底要怎么做,我这样做了别人会怎么想等。我们总是想了太多的别人,却只有在一个人最最需要别人的帮助、理解、关怀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来!“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这样的话是再实在不过的了,我也经常这样劝导我的朋友,因为人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也只有自己才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要走的路!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先哲苏格拉底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达到了认清自己的状态,那他就离他的优质生活很近了...多少人的人生悲剧在于穷毕生之力,阅人无数,到头来就是看不清自己,认识自己成了人生的一大奢望... 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优质生活是活给自己看得,所以只有认清自己后才谈得上你过上了优质生活...谁都不能先知将来,谁也无力改变过去,我们只有主动地去认识自己,永远活在现在,享受此时...
    《可可日记》24 《你和你自己》我想做为一个主题来写,也欢迎博友老师们一起来写写你对“我和我自己”、“你和你自己”、“他(她)和他(她自己)”的感悟。
    文章短了确实是有好处,不会花大家太多的时间,又简明扼要,观点明确,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可可)


    2楼2017-07-27 16:33
    回复
      《可可日记》24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小时候,我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叔叔的书法:“宁静致远,言多必失”,前一句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一句则是叔叔自己添上去了, 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不小心说话是会引来杀身之祸。
      语言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一开口说话就必须很注意才行。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身为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虽然,现在社会比较开化了,也提倡“言论自由”,但是“说话的艺术”也不能不讲究。
      俗语说:“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对别人,特别是不是很了解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的想法全告诉他,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想什么,将要做什么,人和人之间要留有余地。我国自古以来就讲诚信,见人只说三分话是指真话,其他七分的也不是指假话,是指亨、哈之类。但是现实当中,却又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心声倾诉给陌生人,因为陌生人对你很不熟悉,倾听了你的心底话也不会去散布什么,对于你的生活没什么影响。而你也倾诉出来了心里话,舒服些了! 自己的一点看法,要看自己的性格了,性情豪爽,粗言快语的人或许是经常“全抛一片心”,但是这样的人给人的印象确实很不错。而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人,别说是陌生人了,就是周围的熟人,都会心理上有间隔的。
      所谓“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可以直抒胸襟畅言的朋友可以说是“知己”的象征,好朋友之间的秉烛夜话就不能说是长舌,这时就可以天南地北地随兴地聊,不必担心引起他人的不快。
      学生时代在广州读书时,很喜难张国荣演唱的“沉默是金”这一首歌:“夜风凛凛 独回望旧往事前尘,是以往的我充满怒愤。诬告与指责积压着满肚气不愤,对谣言反应甚为着紧,受了教训得了书经的指引,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但觉有分数,再像为往那般笨。抹泪痕轻快笑着行,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 洒脱地做人,受了教训 得了书经的指引 ,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但觉有分数,不再像为往那般笨, 抹泪痕轻快笑着行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 洒脱地做人,少年行 洒脱地做人 ,继续行 洒脱地做人”经常和同学一起忘情的高歌,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诗强说愁。”那时不成熟的我们以自己肤浅的经历猜测“沉默是金”歌词中深沉的愤怒,简单的理解沉默是金就是一种个性的表现。对于别人往往采取一种轻蔑、不合作的态度,并自鸣得意。
      其实沉默是金之类的格言或谚语,并不是要告诫大家不要说话,而是希望大家不要不加节制任意发表意见。所谓祸从口出,乃是指朋友之间一旦关系变得亲密就容易口不择言。而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时在变的,当心情不好时、身体不舒服时、有烦恼时、心中有所顾虑时的行为表现都与平时不同。因此,即使是对于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地使用词汇及注意礼仪。在家庭生活中,有时,妻子会非也常善意地给我一些劝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饭要多吃一些,按时吃!”、“晚上要早些睡觉,不要熬夜”、“可可不要成为书呆子了,多想一起赚钱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好些!”等等。可是我的就会显得极不耐烦!语气不好,声音也有些大了,妻子的心情不好起来就会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的心中会有些愧疚,可是却又说不出来了!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他也滔滔不绝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是个半吊子,那些舌灿莲花的功夫只能唬唬刚见面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感到厌烦。这是因为这样的人所提出的都只是自己主观的个人见识,并没有客观的事例及数据,谈来谈去都只有同样一些事。还有些人喜欢辩白,辩白往往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朋友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成为过去,而是现在式或未来式。絮絮叨叨地辩白只是因为规避责任或拖泥带水、鲁莽、不加反省的性格所致。如果对方是个不肯坦诚面对过错,总是不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的人,那就最好不要和他交往。还有的人表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假意的和你“推心掷腹”,背后却是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这样的人最好是离他越远越好!
      我们可以注意以下方面: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最初使用的词汇,即使日后愈来愈亲密也不可有所改变:而粗鲁、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不诚恳,交往就很难细水长流。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容易会因为环境或立场的改变而动摇,最好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可可2007年8月21日凌晨)


      3楼2017-07-27 16:34
      回复
        讨论:《可可日记》24 《你和你自己》


        4楼2017-07-27 16:38
        回复
          模棱两可 发表评论于2007-8-20 14:28:00
           《可可日记》24 《镜中的我绝然相反》女儿常常会依偎在我的怀里,看着我的眼睛说:“爸爸你的眼睛里面有一个很小的我!” 我总是会亲切地回答:“我也看到了在你的眼睛里有一个很小的爸爸”。是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里活中别人的眼睛里!有的人只是从我们的眼睛经过,而有的人却从我们的眼睛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并住了下来,也许我也住在了很多人的心里了!这个世上的人,一生永远也看不到自己,镜中的我,绝然的相反!,只有别人才可以看到我。那么我自然时常想了解,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答案总是让我失望。也许是他们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吧,看不清自己又怎么能看懂别人?最后,我只好从镜中绝然相反我却联想我原本是什么样子。(这篇够短的了)可可(附一个笑话)一个醉汉手握着酒瓶摇摇晃晃地撞在一位行人身上。行人很不高兴地说:“你没有眼睛吗?怎么看不见人?”“恰恰相反,我把你看成两个人啦,我是想从你俩中间走过去。”


          5楼2017-07-27 16:39
          回复
            《可可日记》24 《你不为自己,何人为你》
            1、为你自己的健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爱惜身体的健康,就是不爱惜生命。
            2、为你自己的智慧:你就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就是一个活死人。
            3、为你自己的生活:你要不停地工作,才可以换取金钱来满足你的生活所需。
            4、为你自己的父母:他们为你呕心沥血,你如何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5、为你自己的爱人:保重自己就是对爱人“真爱和承诺”一起携手走完这一人生。
            6、为你自己的孩子:他(她)是你生命的延续,和你血脉相通,心心相印。
            7、为你自己的幸福:你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证明你曾经来过。
            上面这七点只能靠你自己去珍惜,去把握。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如果你人生这七点里有其中一点给你留下遗憾,这就将是你一生的遗憾。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你必须全身心投入生活。当有一天你归入天堂的时候,那里有人会问你:“你是否一直在诚实努力地工作,你是否做到了可可日记中提到的那七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会被告知——你的灵魂可以安歇了!”(可可2007年8月20日晚)


            6楼2017-07-27 16:42
            回复
              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
              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学历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大本。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
              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
              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大本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却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
              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


              7楼2017-07-27 16: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