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郑州亲子园吧 关注:1贴子:36
  • 8回复贴,共1

【红黄蓝郑州亲子园】童言童语,绘制最美童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单的话语,给宝宝不一样的成长改变。我在坚持,请你也要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26 11:28回复
    【为什么和孩子建立约定如此困难】
    “约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是双方都明确且期待的共识点。两个人拉个勾,你情我愿就ok啦,可为什么跟孩子建立个约定这么难?
    主要是因为孩子不愿意跟你建立“捆绑契约”。
    例如:“以后,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从明天开始,你要开始自己洗袜子...”;“不许再碰这东西...”;“你今后不能再用手机”……
    诸如此类“约定”,父母将所谓的“约定”和盘托出,感慨孩子为啥不遵从呢?时间长了甚至都不愿再和父母说话了,因为除了冷漠,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
    一份“约定”,必然包含共同的旨向、双方均为受惠方,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如果只代表了某中一方的意愿,那另一方与你一起前行的动力就会很弱。打个比方,恋爱中单相思的人们就会相当辛苦,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满腔热血得不到回应,最终把自己会拖得很累。
    在和孩子建立约定前,一定要思考:这项约定,对于自己、孩子的优势/必要性在哪里?简单而言,即给孩子一个和你合作的理由!若孩子不情愿,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约定”。
    红黄蓝郑州亲子园愿为每一个宝宝的成长保驾护航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26 11:31
    回复
      【为什么你下的指令孩子不听?】
      生活中,许多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听话而苦恼。你想过为什么吗?我们只有深层次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才能“对症下药”引领孩子愿意配合完成我们的指令。
      不听的原因:
      一、对要求不理解,不能配合。如:对六七岁的孩子说,宝贝我们十分钟后睡觉,孩子不理解十分钟是具体多长时间,不能够控制什么时候需要结束当下行为。要让孩子知道具体时针分针达到什么情况就要结束当下行为。
      二、家长正话反说,负面强化。比如:我说多少次了就是不听,只是拖拖拉拉每天迟到,我不管你了。这样打击孩子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爱迟到不守时的学生,同时,孩子感觉父母不爱自己,影响亲子关系。要温柔坚定告诉孩子我们几点(什么时候)出发,否则自己步行上学。,让孩子自己为行为承担后果。
      三、重复唠叨,产生"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效应。任何生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当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所以不管是谁发出指令,都不会马上接受,而是要挣扎一番。孩子有可能是没听明白,也有可能是不愿意听,再就是不愿意按你的指令行事。这就说明我们没有达成有效的沟通。
      沟通技巧:
      一、明确表达你对孩子的要求。正向说话,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如:宝贝,我们时间到了,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睡觉。要温和坚定提出具体要求,并努力执行。二、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在我们希望行为结果的方向上,让孩子自由的选择。
      三、描述性鼓励孩子改变。这样的过程描述的方式让孩子拥有成就自己感。
      让孩子在我们真诚的关注和赏识鼓励中成长吧,因为,在每个孩子未来的人生球场上,真正上场踢球是永远是他自己。
      红黄蓝郑州亲子园用爱和生命做教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27 13:24
      回复
        【接受与接纳】
        很多家长说:“我接纳了孩子当下的样子,忍着不跟孩子发火,可是孩子还是不买账怎么办?”
        忍着不发火,不是接纳,而是接受。接受是不拒绝,接受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则不同,接纳是主动的,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你会产生很多的委屈和怨气,当孩子不符合你的标准时,你的怨恨和委屈就会爆发,指向孩子。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接纳,不管孩子做出任何举动,你都会包容和理解,然后想办法解决,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直白的说,接受,是接过来,压在肩上、心上,你的感觉是沉重的、不情愿的;而接纳是接过来,融入自己的内心,从心里接受孩子,这样你接过来的,不是负担,而是融入,所以,没有沉重感,更没有委屈和愤怒。
        家长一定要学习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让自己以成熟的心态,面对孩子,以一颗包容、谅解、宽厚的心,对待孩子,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而不再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一样,跟孩子生气!
        父母进步一点,孩子受益一生!
        红黄蓝郑州亲子园陪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28 12:17
        回复
          太阳的旁边,其实是有云彩、星星的,只是太阳的光芒太强烈,把它们都掩盖住了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在我们教育孩子时,也会经常被这个效应影响:爱孩子时,觉得孩子浑身全是优点;对孩子不满时,觉得孩子一无是处。
          不要以爱的名义,过分袒护孩子:
          当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很多家长爱子心切,怕孩子吃亏,总是第一时间跑过去袒护自己的孩子,即便自己的孩子明明不占理。
          但是,这种毫无原则的袒护,根本无法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还会助长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格缺陷,在小伙伴中的人缘会变得很差。
          不要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好坏
          虽然我们嘴上说着要素质教育,可是内心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的成绩。
          当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咋看咋顺眼,即便有点不尊重老人、没礼貌的缺点,也会被无意忽略掉;
          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越看越心烦,浑身毛病: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懒惰,贪玩,顶嘴不听话……即便在音乐、画画、表达上有天赋,家长也根本不会在意。
          所以,各位父母,如果你也有上面的情况,可要提醒自己注意一下了。孩子的成绩只是暂时的衡量,等孩子将来走出校门、创业打拼时,很多时候靠的都是成绩之外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29 08:08
          回复
            孩子喜欢甚至崇拜故事里的角色,希望自己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所以乐意在生活中扮演他们,这是孩子想象力发挥的时候。另一方面,这也是家长培养和矫正他们价值观的机会。如果孩子喜欢的是正面角色,就应该多鼓励,树为榜样。如果发现他喜欢的角色本身有问题,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分清对错黑白,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所以家长不能把孩子交给故事,而要和孩子一起走进故事的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31 21:34
            回复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
              👉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如果你看到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不要寻找他的问题,先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如果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坚持学习,收获不一样的自己,成为智慧的家长!
              蜗牛一寸寸地爬,每一寸皆是突破!
              🐱早期教育 ,陪熊孩子一起成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31 21:36
              回复
                我们应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也更应心存感恩,感恩有这样一个的孩子,让我们分享与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
                无论孩子带给我们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们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们仍然豁达,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恩赐。
                孩子在身边的每一天,我都会努力让彼此都有美好的心情,体会在一起的幸福。
                我认真思考,也努力实践管教的分寸与尺度,既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因为我有责任与义务教会他生活的本领,帮助他练就强健的翅膀,以便来日可以自由快乐地飞翔。
                我会告诉孩子: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还有一条路可以畅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31 21:37
                回复
                  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主观的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觉察我们自己对孩子通常是A?是B?是C?
                  [玫瑰]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玫瑰]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玫瑰]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玫瑰]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爱心][爱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31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