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动画,一星期小说,朋友推荐,算是恶补。本来是想治愈刚看完《草莓100%》的心情,没想到……
lz的观看顺序是,化-伪-伤-第二季-终季-业物语(羽川翼篇)-结物语。没错我是翼党,一段时间的抚子党。
从化物语猫篇以前,看的挺开心,到猫篇,开始挺伤心了。——一起的伤心皆由爱起。
比起《草莓100%》女二逆袭,《物语》正宫正的清新脱俗,本以为是件好事。我不管看什么作品都会支持女一,没什么理由,不想找虐而已。然而《物语》却让我做出了悲伤的决定。短短一个月内,被日本人连续虐两回,我也是有毒。甚至让我坚持读物语系列的动力不过是想看看羽川翼后来怎么样了。
从强行让抚子脱团后,就有种终于放下一块石头的感觉。抚子无数次杀垃圾的时候看的也是大快人心。但是班长不一样,哪怕到结物语,还在这痛苦的泥潭中翻滚。伤物语、猫黑、猫白、恋物语、终物语……每次看到班长的行动就会心酸。
业物语-第零话-翼睡眠,班长行动和言语再次激起自暴自弃麻木的我。啊,那个羽川翼还那样深深喜欢着垃圾君啊。虽然西尾维新给班长套上了圣母的外衣,但是我所看到的,班长只是对垃圾一个人好啊(对荡漾那份也可以这么认为)。
结物语,作者甚至用了薛定谔的猫这样的物理黑洞来写结局,我认为是真的很不负责任的,是对羽川翼这一角色的不负责任啊。西尾维新,将“薛定谔的羽川翼”,将这一结局不负责任地推给了读者,或者说是不讨厌班长的读者。事实取决于观测,这就是简单的解释,我不是量子物理学专业,复杂的理论可以自己百度或者请教。
“班长到底是否为了诀别?”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作是班长彻底离开的表示。但是,我要举几个例子:
1、班长说了只要垃圾想要,班长依然会和他交往。甚至说全世界70亿人,再也找不到能替代垃圾的人。
2、班长的三个问题,或者说是两个结局(陪伴班长,抛弃班长),充满了薛定谔的猫的气息。然而作为观测者的垃圾,自猫黑以来,就一再否认自己对班长的情感,甚至认为盒子中没有猫(就是说结果不由垃圾决定,而是羽川早就计划好了,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所以结局落在了情形3,也就是再次否定了班长,让班长结局塌缩在了悲剧。
3、是否为替身,这个是西尾留给读者的薛定谔的猫问题,人狼偏向本人,垃圾“绝对”肯定是替身。而读者就因人而异,但我是偏向真人的。因为
4、最后垃圾说出了本来一辈子都不会说出口(猫黑)的话,他在高中喜欢班长。班长呆滞的眼神变的空虚。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班长的替身并没有被灌输垃圾从喜欢班长这一思想,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二、班长本人被刺激到了,本来是来再续前缘or断绝关系的,是可以像抚子那样离队,但是又将班长拉入了深渊。
希望带来绝望。所以说,西尾如果让班长退场,最后一句话是多此一举的。话说纵观四个季度,无论哪一部看作结局,都是班长的悲剧。就这个方面而言,带着班长《物语》永不完结才是最好的结果。接下来几本怪物季感觉又不是(班长)主线剧情了。死物语可以期待一下班长联合打尊主或者班长死亡。
把班长逼到这种地步的难道只是班长本身吗?垃圾没有错吗?荡漾没有错么?作为近似想征服世界的角色,难道会有不悲惨的结果么?班长会消失——这并不是什么消极心态。而这样的结局,不应该由班长自身背负。
夏季大三角那段没有感动到我,因为我从来不看别人怎么说的,只看别人怎么做的。所以明知道荡漾正宫无可撼动,我还是选择了班长这边。有些人甚至发言垃圾不欠班长什么,欠不欠的问题很主观,但也不能否定从《物语》开始到最近《结物语》班长的默默付出,绝对不比荡漾少。而且是九死一生地付出。人可以为信仰而死,却要为情爱而活。信仰是凌驾于情感之上的,但总有人拿“为班长而死,为荡漾而活”这种话来掂量,私认为不妥。二者并不高低,只是定位不同(毕竟要养家糊口,死了反而不负责。)。
《物语系列》最喜欢的是《伤物语》和联动的《月物语》,后者有三月的狮子零和班长,前者的剧情最喜欢。
私考虑最好的终极结局:
1、班长玩大成BOSS,被消灭。为了纪念班长,荡漾和垃圾的孩子取名“阿良良木翼”。
2、再玩《伤物语》手法,结局荡漾和垃圾没有走到一起,毕竟他俩的幸福凌驾在其他后宫不幸之上。就是所谓的,不是所有人都幸福,也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大家一起承担不幸。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比相互称呼“荡漾”更首尾呼应吧。
3、让班长走抚子的道路,就是强行不爱。不过这样就降低了《物语》的强度。也不算是个好结局。
当然物语能不能往下写,会写成什么样的结果,都不能预测,甚至连薛定谔的猫的盒子都没有。就像《草莓100%》,不看到最后,真不知道是怎么样。不过看作者的态度,荡漾垃圾cp是坚不可摧啦。所以把我大班长写死吧,毕竟活着一辈子都得受伤。虽然说戏中班长荡漾是好友,但作为支持某一边的人来说,一边的幸福必然是另一边的不行,这是狡辩不了的事实。
我也曾考虑过我的想法是不是一种同情心或同理心泛滥,但我任务不是,我只是想见证真正的奇迹的存在,以及对俗套的厌恶罢了。
lz的观看顺序是,化-伪-伤-第二季-终季-业物语(羽川翼篇)-结物语。没错我是翼党,一段时间的抚子党。
从化物语猫篇以前,看的挺开心,到猫篇,开始挺伤心了。——一起的伤心皆由爱起。
比起《草莓100%》女二逆袭,《物语》正宫正的清新脱俗,本以为是件好事。我不管看什么作品都会支持女一,没什么理由,不想找虐而已。然而《物语》却让我做出了悲伤的决定。短短一个月内,被日本人连续虐两回,我也是有毒。甚至让我坚持读物语系列的动力不过是想看看羽川翼后来怎么样了。
从强行让抚子脱团后,就有种终于放下一块石头的感觉。抚子无数次杀垃圾的时候看的也是大快人心。但是班长不一样,哪怕到结物语,还在这痛苦的泥潭中翻滚。伤物语、猫黑、猫白、恋物语、终物语……每次看到班长的行动就会心酸。
业物语-第零话-翼睡眠,班长行动和言语再次激起自暴自弃麻木的我。啊,那个羽川翼还那样深深喜欢着垃圾君啊。虽然西尾维新给班长套上了圣母的外衣,但是我所看到的,班长只是对垃圾一个人好啊(对荡漾那份也可以这么认为)。
结物语,作者甚至用了薛定谔的猫这样的物理黑洞来写结局,我认为是真的很不负责任的,是对羽川翼这一角色的不负责任啊。西尾维新,将“薛定谔的羽川翼”,将这一结局不负责任地推给了读者,或者说是不讨厌班长的读者。事实取决于观测,这就是简单的解释,我不是量子物理学专业,复杂的理论可以自己百度或者请教。
“班长到底是否为了诀别?”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作是班长彻底离开的表示。但是,我要举几个例子:
1、班长说了只要垃圾想要,班长依然会和他交往。甚至说全世界70亿人,再也找不到能替代垃圾的人。
2、班长的三个问题,或者说是两个结局(陪伴班长,抛弃班长),充满了薛定谔的猫的气息。然而作为观测者的垃圾,自猫黑以来,就一再否认自己对班长的情感,甚至认为盒子中没有猫(就是说结果不由垃圾决定,而是羽川早就计划好了,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所以结局落在了情形3,也就是再次否定了班长,让班长结局塌缩在了悲剧。
3、是否为替身,这个是西尾留给读者的薛定谔的猫问题,人狼偏向本人,垃圾“绝对”肯定是替身。而读者就因人而异,但我是偏向真人的。因为
4、最后垃圾说出了本来一辈子都不会说出口(猫黑)的话,他在高中喜欢班长。班长呆滞的眼神变的空虚。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班长的替身并没有被灌输垃圾从喜欢班长这一思想,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二、班长本人被刺激到了,本来是来再续前缘or断绝关系的,是可以像抚子那样离队,但是又将班长拉入了深渊。
希望带来绝望。所以说,西尾如果让班长退场,最后一句话是多此一举的。话说纵观四个季度,无论哪一部看作结局,都是班长的悲剧。就这个方面而言,带着班长《物语》永不完结才是最好的结果。接下来几本怪物季感觉又不是(班长)主线剧情了。死物语可以期待一下班长联合打尊主或者班长死亡。
把班长逼到这种地步的难道只是班长本身吗?垃圾没有错吗?荡漾没有错么?作为近似想征服世界的角色,难道会有不悲惨的结果么?班长会消失——这并不是什么消极心态。而这样的结局,不应该由班长自身背负。
夏季大三角那段没有感动到我,因为我从来不看别人怎么说的,只看别人怎么做的。所以明知道荡漾正宫无可撼动,我还是选择了班长这边。有些人甚至发言垃圾不欠班长什么,欠不欠的问题很主观,但也不能否定从《物语》开始到最近《结物语》班长的默默付出,绝对不比荡漾少。而且是九死一生地付出。人可以为信仰而死,却要为情爱而活。信仰是凌驾于情感之上的,但总有人拿“为班长而死,为荡漾而活”这种话来掂量,私认为不妥。二者并不高低,只是定位不同(毕竟要养家糊口,死了反而不负责。)。
《物语系列》最喜欢的是《伤物语》和联动的《月物语》,后者有三月的狮子零和班长,前者的剧情最喜欢。
私考虑最好的终极结局:
1、班长玩大成BOSS,被消灭。为了纪念班长,荡漾和垃圾的孩子取名“阿良良木翼”。
2、再玩《伤物语》手法,结局荡漾和垃圾没有走到一起,毕竟他俩的幸福凌驾在其他后宫不幸之上。就是所谓的,不是所有人都幸福,也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大家一起承担不幸。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比相互称呼“荡漾”更首尾呼应吧。
3、让班长走抚子的道路,就是强行不爱。不过这样就降低了《物语》的强度。也不算是个好结局。
当然物语能不能往下写,会写成什么样的结果,都不能预测,甚至连薛定谔的猫的盒子都没有。就像《草莓100%》,不看到最后,真不知道是怎么样。不过看作者的态度,荡漾垃圾cp是坚不可摧啦。所以把我大班长写死吧,毕竟活着一辈子都得受伤。虽然说戏中班长荡漾是好友,但作为支持某一边的人来说,一边的幸福必然是另一边的不行,这是狡辩不了的事实。
我也曾考虑过我的想法是不是一种同情心或同理心泛滥,但我任务不是,我只是想见证真正的奇迹的存在,以及对俗套的厌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