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满分官方留学吧 关注:35贴子:720
  • 10回复贴,共1

【经验分享】在职复习GMAT:700到76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阻且长,心态为王


1楼2017-07-20 10:51回复
    先交代下学员背景情况,以下均以第一人称讲述考试经验,欢迎对号入座:标准理科生,大学专业文理兼收,在校考过一次GRE324、TOEFL 111;工作4年除了偶尔断断续续看了一两本比较薄的英文小说之外没有接触其他英文。
    三战前后历时四个多月,从信心满满到气馁到平静,除了分数本身,更大的收获是耐心和心态上的磨练。虽然760也不是什么顶顶高分,但至少不会成为我申请路上的拦路虎了,算是放下一桩心事。一些个人的体会希望能够给如同一个月前的我一样气馁的后来人一些信心。


    2楼2017-07-20 10:53
    回复
      2025-05-20 19:19:06
      广告
      1 战况
      一战 700(V35-Q49-IR8-作文成绩由于cancel了所以没有)
      二战 710(V34-Q51-IR8-AW 4.5)
      三战 760(V40-Q51-IR7-AW待定)
      一战在职复习两个月,备考时间180+小时。其中80+小时SC,CR和AW分别在30小时上下,因为时间有限希望速战速决(但事实证明欲速不达,心态上就先输了)想到阅读难以短期提高,所以放在了最次要位置。
      一战后休整了一段时间进入全职复习阶段,一开始效率并不高,到后半程才开始认真复习。两个月共计复习时间280+小时,其中SC用了120+小时,其次RC复习60+小时,AW复习42+小时,CR因为不是薄弱项所以只花了10个小时保持熟练度。
      三战恢复在职备考状态,实际有效备考时间并不多一共大约80小时,最主要的时间花在了RC上,因为最终发现阅读能力是所有题型的基础。


      3楼2017-07-20 10:55
      回复
        2 战场感受
        一战:
        准备确实不够充分,甚至完整模考都没有做过一次,数学也只背了术语几乎没有做题,导致上考场看到不熟悉的细长版tahoma字体非常不适应,阵脚先乱。作文没有写完,数学过于轻敌也剩了五道题没做完,verbal更是大半的时间都在晕晕乎乎硬着头皮答题,最后很明显能感觉到自己掉进低分库,SC的题型都是简单语法知识能够判断作答的。
        二战:
        此时已经学习过SC的绝大多数语法点,题型也都很熟悉,但做题速度不够,实际pace相比于计划严重滞后,导致心态不稳,没有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做题,导致之前比较有把握的CR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但主要瓶颈仍然是SC,二战的表现还不如一战。
        三战:
        与二战最大的不同在于心态。不同于前两战的焦急和焦虑,三战考前努力开导自己保持平常心,做好不行就半个月后四战的准备;所有背过的语法点已经都不复存在,但相信自己已经能够凭借对做过的题目的感觉做题。在考场上,做题的速度比前两次要快,导致在最后10题之前一直领先于预定的pace,所以心态比较稳,遇到难题也不慌不忙,反而更能够看清出题者的意图——SC的多数题目并不是能够仅仅凭借硬语法知识点进行错误选项的排除,而需要你像做CR和RC一样理解了作者希望表达的意图之后,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的表达方式才是最清晰最合理的。
        与二战相比,三战时心态更加稳定,不再追求对答案有100%把握,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选出最优选项,稳步向下推进,这一题不确定,也不要慌张,要相信这个考试结果是回归你的真实能力的,那么最终它也会尽力真实反应你的能力。


        4楼2017-07-20 10:55
        回复
          二 分项体会
          1 SC——无招胜有招
          SC是个小妖精,我在她身上投入了无数心血,但她却丝毫不为所动。经历了一战59th,二战50th,我能够清楚感知到我面前横亘一个巨大障碍,却不知道翻越的路径。
          2017 OG看了两三遍,Manhattan仔细总结了笔记并反复看细节语法点,Prep12也没有让我感受到考场上真题的难度。二战前几乎每一个语法点几乎烂熟于心,因此二战失利让我陷入了困顿。
          回顾来看,有这么几个经验:
          1)单纯刷题不能解决问题,但不刷题是绝对不可取的
          前两次备考,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语法知识点。KMF的刷题班老师宣传了很久,但我一直没有参与,是觉得自己在职很难坚持,自以为知识点学习了,不需要做那么多题也是可以的。任何取巧偷懒的心态在GMAT备考中都要不得。这导致我前两战的复习中实际做过的题量并不够,虽然多数题目能在1.5min完成,但毕竟平时练习的题目相比于考试简单一些,这个速度在考场上是远远不足以取得高分的。速度不够则拖累pace,进而影响心态,也就无法保持稳定清醒的头脑做题。
          因此,三战的有限时间我不再反复看语法知识点,而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速度。因为OG已经做过,好在GWD和Prep08都还没有怎么碰,所以重刷OG+Prep08+GWD一共做了大约接近500题。这个数量应该超过了前两次备考题量的总和。
          2)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如何优化句子表达
          说起来有些玄妙,因为几个月的备考已经让我有些疲惫,三战无心再去回顾背诵那些语法点,但反而让我有机会将这些硬性知识点内化之后去关注一些语法点之外的东西。三刷OG的时候这个感受尤其明显,有些句子并不是真的有语法错误,而是表达上不够准确清晰。想到最初接触GMAT的时候总觉得OG怎么老是莫名就拿awkward and wordy搪塞大家,看完Manhattan之后觉得拍案而起每个awkward and wordy背后都是有具体原因的,再到现在,仔细想想“awkward and wordy”可能是对于这些选项最好的描述。
          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感觉,我想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突破50th SC的魔障。


          5楼2017-07-20 10:56
          回复
            2 CR——理解为主,套路为辅
            CR因为在All in One的系统讲解之后已经比较扎实了,没有痛苦挣扎的过程所以可能无法给各位G友太多的借鉴。很感谢东哥最初的启蒙,让我没有走弯路。一战CR 84th pace 1:52,已经不是一个拖累整体分数的单项了,所以后续就以巩固为主。
            如果说非要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CR一定不要跳读,跳读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省下了时间但影响了你选择,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认真读题,认真读题还要保证pace,那么就只能靠多练提高速度。
            另外,在750以下的分数段,可能套路可以帮助你快速做题;但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有些题目不按你常见的套路来,需要你老老实实依靠你的逻辑判断能力进行做题,所以在套路之外要保持这样的能力。


            6楼2017-07-20 10:57
            回复
              3 RC——未竟的事业
              前两次考试RC其实都不是我的最薄弱项目,一战73rd,二战80th;但为什么我在三战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在RC上呢。因为我觉得提高阅读能力可能是我解决前两战中pace问题的终极关键。CD上很火的小安阅读法我没有学会,有些人采用的跳读方法我也没有学会,我还是用我前两战的办法老老实实读完原文,再根据对原文的印象做题,遇到不确定的就再回看,再做题。如果还有和我一样在精读和跳读之间挣扎的G友,如果你们确实学不会别人的方法,可以坚持自己的方法,但请尽力提高到不能再提高为止。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从考前情况来看,我的阅读速度其实仍然不够快,短文章2.5min,长文章3.5min,做题平均30s左右,不超过1min。所以在这个速度之上的G友们可以有一点自信。
              因为三战更为冷静,因此更清楚地能够看到RC题型的一些妙处。有些RC题型需要你用CR的头脑,有些RC题型甚至更像一个加长版的IR(这是市面上常见备考资料中我都没有见到的)。


              7楼2017-07-20 10:57
              回复
                4 其他
                数学:我背了术语、做了一遍机经、按计划的pace走,基本在最近两次考试都稳定在51了。理科生一点先天优势,如果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文科生请勿模仿。
                IR:三次分别8、8、7,可是因为我真的没有复习(无辜脸),所以…真的没有办法给大家提供经验实在抱歉,就当出题者可怜我SC老是迈不过去送我的分吧……


                8楼2017-07-20 10:58
                回复
                  2025-05-20 19:13:06
                  广告
                  三 写在最后的话
                  三战下来,走过了些弯路,但也很难说不是必经的弯路。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这么规划复习重点:1)知识点学习和刷题同步进行,这是基础;2)反复看SC的正确和错误选项,不要用语法知识点排除(因为OG题目比较简单,往往可以仅依靠语法知识点排除),珍惜那些你无法用知识点排除所有错误选项的题目,反复比对错误和正确选项的区别;3)时刻都不要放松对阅读速度的训练,欲速不达,这是应对所有题型的最终能力支撑。
                  保证正常发挥的关键是稳定的心态,稳定的心态需要靠稳定的pace保证,要取得稳定的pace别无他法,勤练习。
                  希望每一个在职加班汪都能坚持到看到曙光的一刻!愿所有坚守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9楼2017-07-20 10:58
                  回复
                    感谢大佬


                    10楼2019-12-23 19:57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6-20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