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项体会
1 SC——无招胜有招
SC是个小妖精,我在她身上投入了无数心血,但她却丝毫不为所动。经历了一战59th,二战50th,我能够清楚感知到我面前横亘一个巨大障碍,却不知道翻越的路径。
2017 OG看了两三遍,Manhattan仔细总结了笔记并反复看细节语法点,Prep12也没有让我感受到考场上真题的难度。二战前几乎每一个语法点几乎烂熟于心,因此二战失利让我陷入了困顿。
回顾来看,有这么几个经验:
1)单纯刷题不能解决问题,但不刷题是绝对不可取的
前两次备考,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语法知识点。KMF的刷题班老师宣传了很久,但我一直没有参与,是觉得自己在职很难坚持,自以为知识点学习了,不需要做那么多题也是可以的。任何取巧偷懒的心态在GMAT备考中都要不得。这导致我前两战的复习中实际做过的题量并不够,虽然多数题目能在1.5min完成,但毕竟平时练习的题目相比于考试简单一些,这个速度在考场上是远远不足以取得高分的。速度不够则拖累pace,进而影响心态,也就无法保持稳定清醒的头脑做题。
因此,三战的有限时间我不再反复看语法知识点,而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速度。因为OG已经做过,好在GWD和Prep08都还没有怎么碰,所以重刷OG+Prep08+GWD一共做了大约接近500题。这个数量应该超过了前两次备考题量的总和。
2)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如何优化句子表达
说起来有些玄妙,因为几个月的备考已经让我有些疲惫,三战无心再去回顾背诵那些语法点,但反而让我有机会将这些硬性知识点内化之后去关注一些语法点之外的东西。三刷OG的时候这个感受尤其明显,有些句子并不是真的有语法错误,而是表达上不够准确清晰。想到最初接触GMAT的时候总觉得OG怎么老是莫名就拿awkward and wordy搪塞大家,看完Manhattan之后觉得拍案而起每个awkward and wordy背后都是有具体原因的,再到现在,仔细想想“awkward and wordy”可能是对于这些选项最好的描述。
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感觉,我想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突破50th SC的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