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世纪80年代初,在谜一般的神农架,还生活着一种驴头狼身的怪兽,当地群众称其为“驴头狼”。据目击者说:它的体形和毛驴大小差不多,头部很像驴,却长着四只像狼那样的利爪,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当地不少人都见过它的踪迹,在上世纪60年代,有的猎手还打到这种怪兽,可惜尸体没有保留。
二、1981年冬,新华乡石屋头村的村民,在当地一条河边看见一只灰毛驴头狼正在喝水。它身高1米多,长约2米,嘴像马嘴,两只耳朵足有30余厘米,颈后有鬃毛。它见到人后逃走了。
三、1982年8月,田家山乡的村民,在当地发现一只驴头狼,他举枪将其击毙。它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体又跟大灰狼一样;体长约2米,高约1.5米,重近100公斤;4条腿细长,尾巴又粗又长。当时目击者有四五十人。
四、1988年2月,田家山乡红河村的10余名村民和乡干部,在山坡的积雪中看见一只驴头狼。它长约1.5米,尾长1米;全身灰麻色,只有腹部灰白色。
五、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附近也有类似的动物出没,当地人也把看到的那种怪物叫做驴头狼,具体动物长什 么样子没有留下图像证据,但依据命名可知与神农架的那种动物相似。该动物出现的具体地址是: 安徽省 金寨县南溪镇南溪村,南塘村和长岭村三村交界处的一个名为"余仙山"(音)的山为中心分布地区。金寨县 南溪镇是大别山腹地,正是鄂豫皖三省交接地区. 听有关人士介绍,八十年代前,这里有金钱豹,狼等大型动物,而驴头狼应该并不是狼,在那里就我所知也没有把狼叫做驴头狼的习惯,驴头狼在当地只出现在余仙山附近的几个山上,只有来自余仙山下的朋友才会说驴头狼的故事,也就是说这种动物分布范围相当小。在目击者描述中,驴头狼“四条腿比较修长,尾巴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好比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据当地人反映,这种怪兽叫声像驴;性情凶残、狡猾;行走如飞,步幅达1米;肉食,在找不到食物时就伤害牲畜,甚至吃人。

驴头狼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头骨对比图,右图为狼)
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中共湖北省委等单位组织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进入神农架地区考察,曾收集到驴头狼活动的大量材料。1987年以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刘民壮副教授等,又多次进入神农架地区,对驴头狼进行考察。这些考察虽有收获,但由于没有取得活的或死的驴头狼,因此无法做深入研究。
不过通过上述的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特征,已知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肉食类型:牙齿相对小,可以双尖中兽为例。
②进步的肉食类型:下牙细长,切割型,下颊齿长宽比率高,一些种带有适应快跑的脚。中兽、软中兽、 鱼中兽和小厚中兽属于这个类型。
③杂食—肉食类型:牙齿通常很大,具有齿带和切迹。代表动物是巨厚中兽。
④压骨型,下颌肌系强而有力,牙齿相对较大,齿冠磨掉后,齿根仍可继续起磨蚀作用。表现这种食性
的动物有:强中兽、蒙古中兽和蒙古爪中兽(安氏兽)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安氏兽,这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和马一样高,体重将近一吨,是已知的陆生食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驴头狼是安氏兽的几率比较大。



一 般情况下它是在内陆地区活动觅食,“安氏兽”在始新世时期普遍分布在蒙古和我国北方。后来在北美也 发现了它们的痕迹,而且北美的化石更加完整、丰富,通过对中兽的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安氏兽”的牙 齿和上下腭的组成结构,安氏兽的牙齿跟如今现生的动物比较,是适合吃肉的那一种,具有很强壮的三 尖齿的结构,它的腭非常粗壮有力,双腭足有一米多长,撤烂猎物皮肉对它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安氏兽化石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古生物学家都认为它是一种古老的食肉动物,后来在北美就发现更多更完整的骨头,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这类动物长着蹄子!这让研究者觉得很诧异;但它的蹄子的确完全适应捕食活动,只是那本来是应该长爪子的......从安氏兽蹄子的结构分类,现在研究者已经把它从古老的肉食类放到踝节类中,踝节类是现生的有蹄类动物的祖先类型,“安氏兽”也的确跟我们现生的有蹄类动物关系 更亲近。从历史发展看,这种长着蹄子的食肉动物似乎无法及时适应气候的变化,所以这个物种也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销声匿迹了。

(复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