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朵朵吧 关注:151贴子:732
  • 4回复贴,共1

瘦朵朵:中医看减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肥胖,中医学很早就有研究。比如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谈到肥胖的章节就有多篇。

比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曾经讲到:“肥胖贵人,膏粱之话也。”
《灵枢·逆顺肥瘦篇》也谈到:“肥人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并具体描述了肥胖的表现,提出肥胖者有3个特点:身形肥胖;多脂皮厚;血液与常人相比有所不同,其血液黏稠,运行缓慢。直到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理论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总之,中医认为,脾肾虚弱、气机失调是导致肥胖的内因,嗜食肥甘厚味是造成肥胖的外因,二者互为因果,引起运化失和,使水谷精微的布散与吸收受到影响,痰湿瘀滞,形成肥胖。


1楼2017-07-19 10:53回复
    2.脾虚湿阴。
    体态臃肿肥胖,面色萎黄,头晕,倦怠乏力,下肢浮肿,脘胀纳呆,大便溏稀,舌淡略胖,苔白腻,脉濡而细滑。
    本型在中、老年肥胖病人中较为常见,尤以妇女为多见。此病患者,因饮食不加节制而使脾胃功能受到损伤,中年以后代谢功能低下,身体机能衰退,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健运,湿由内生。
    “脾喜燥恶湿”,湿邪遏阴脾气,脾气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水湿与精微物质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致使人体臃肿,虚实夹杂。因脾虚运化无力则纳不多,脘胀便溏,脾气不充而面色萎黄。
    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因此头晕乏力倦怠。脾虚气化不利则双下肢浮肿。舌淡略胖,苔白腻,脉濡而细滑,多为脾虚湿阴之象。
    因此脾虚湿阴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利湿化浊。


    3楼2017-07-19 10:5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痰浊中阻。
      形盛体胖,纳谷多,喜食肥甘,大量饮酒,体重乏力,伴有妇女不孕,闭经,或眩晕,胸闷,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
      多因过食肥甘厚味,炙醇饮,使脾胃损伤,内生湿热,湿为热蒸,炼液为痰,痰浊阳滞脉络,络脉不通,膏脂淤积,所以导致形体肥胖。
      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聚痰之器”之说,痰浊上犯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头目眩晕,痰浊壅阻胸中则胸闷,痰浊闭阻阳气则体重疲乏无力,痰浊脂膜壅阻于胞宫则不孕,痰浊内蕴故舌苔腻,脉弦滑。
      因此,痰浊中阻者应以理脾化痰为治疗原则。


      4楼2017-07-19 10:54
      回复
        4.肝郁气滞。
        形体肥胖,两肋胀隐痛,腹胀不适,纳谷多,时有急躁易怒,头痛口苦,舌边尖红,苔黄厚,脉弦滑,大便秘结。该型患者多因肝郁起病,肝胆布两胁,肝主疏泄,肝郁日久,疏泄不利,脏腑失调,气机不通,精微物质难以布达,淤积成为膏脂故发胖,气滞不通则两胁胀痛,腹胀。肝郁化热,热蒸于中焦则消谷善饥,多饮多食。肝经郁热则急躁易怒。
        如果表现为胁痛难忍、口苦、目黄厌油腻,多为肝胆淤阻,湿热内蕴。所以,肝郁气滞者应以疏肝理气,清热降火为治疗原则。


        5楼2017-07-19 10:55
        回复
          5.脾肾阳虚。
          形体肥胖,颜面虚浮,自汗,乏力,少动,畏寒,腹胀,便溏,下肢浮肿,舌胖苔白,脉细沉。
          此型多见于肥胖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及一些症状性的肥胖病人,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对人体之阳气共同主宰,共同完成水湿的气化和运化过程。脾肾阳虚运化水湿无权,所食之水谷不能温煦布化,而化为湿浊泛滥于肌肤则见形盛体胖,颜面虚浮。
          因阳气不足则畏寒乏力,自汗。脾运失常,水谷不得以化则便溏。舌胖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虚之象。
          因此脾肾阳虚者应以温阳化湿为治疗原则。


          6楼2017-07-19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