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可吧 关注:60贴子:1,101
  • 5回复贴,共1

《可可日记》6 《期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7-18 22:09回复
    陈婧今天到幼儿园读“幼小衔接班”,下午我去接她,一走进教室,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尽情的玩耍了,可是陈婧还趴在桌上慢吞吞地写着“上、下、人、大”,写字时的姿势也很不好,眼睛靠桌面太近了,我很是生气,在一边责怪,可是她还是不打紧,我一边催她快些,一边心里自责平日对她的管教不够!
    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骂她:“陈婧,你看爸爸妈妈工作得这么辛苦,你为什么就不懂事!”、“你不学好,长大了有什么用?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不是白花了吗?”、“不认真学习,以后学不好了,你的生活会很苦的啊!” 、“现在这个社会,要读书的人才有用,可以找到好一些的工作!不读好书,工作是很苦的啊!” 陈婧含泪不回答,我更加生气了:“陈婧你真的是要懂事啊!爸爸妈妈赚的钱不多,不可能给你什么更好的条件,你一定要有志气,更加努力才是!”我将车开到了菜市场,对他说:“你看,在菜市场里工作的人是多么累多么辛苦,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也来摆一滩!”女儿哭了,说她是想学好的!一回家我就摆了桌子让她将刚才没有完成的作业做完,还多布置了几张让她做,我一看到她没有坐好,我就喊一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多么希望我的女儿会如我们的期望,又乖又聪明啊!
    就在昨天下午,陈婧参加了泉州妇联主办的幼儿“泥工比赛”,因为我和妻子都有事,是我的妈妈带她去参加的,妈妈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后请一位认识的人进去看她一下,据说陈婧认真极了,别的小朋友还没有做一个小时就出来了,陈婧却坚持到了最后,而且做出来的“作品(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泥人)”效果很不错!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妻子都很欣慰,不禁感叹:“女儿真是懂事!一个星期以来,每天晚上让他自己看VCD的泥工教学片,自己看书来学着做,我们教她的并不多,只是为她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罢了!”不管有没有得奖,陈婧没有让我们失望!
    我想是不是最近让女儿做太多的手工和画画,写字的事生疏了,我也和妻子自责:“平时都是让她自主学习,可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不行!就快上小学了,我们俩都要多关注她才是啊!”
    我的父母寄期望于我,我和妻子又寄期望于心爱的女儿,这种爱心的传递是多么美好的事!吃饭时,妻子总会对我说:“虽然我们都不怎么成功,可是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让她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因为女儿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一起创造的最最完美的艺术品”!(可可2007/7/4)


    2楼2017-07-18 22:10
    回复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几个细节:
      (1) 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别阻挠孩子的美好向往。
      (2) 为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3) 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4) 鼓励孩子编故事或幻想。
      (5) 当孩子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时,他应得到赞赏。
      父母在避免给孩子施压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
      (1) 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
      (2) 不要只注重分数而给孩子压力。
      (3) 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4) 父母不要过分虚荣,向别人一味夸耀自己的孩子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5) 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孩子如果成绩不好要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改进,而不应使用暴力手段。
      引导孩子快乐学习的几个关键:
      (1) 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的契合点,把学习当成兴趣。
      (2) 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包括课业压力和精神压力。
      (3) 为孩子提供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给孩子成就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4) 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不只是为了“成功”。
      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的4种方法:
      (1) 父母不对孩子实施精神上的压力。
      (2) 用讲故事、树榜样等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
      (3) 陪孩子玩一些轻松快乐的游戏。
      (4) 不对孩子表达过高的期望。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应重视4个关键:
      (1) 要教孩子学会识别诱惑。
      (2) 教孩子勇敢地说“不”。
      (3) 让孩子明白自我保护与自私自利是全然不同的。
      (4) 教孩子少去不安全的地方。
        人生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社会支持在生命长河中扮演这种要的角色。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应该怎样才算是具有社会支撑的能力呢?首先,要有积极适应社会的愿望,另外,还要有一个自己的人际圈子,有能力获得社会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外界的帮助。
      每一位家长都极力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不少人恰恰进入了误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就一定有利吗?碰到逆境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孩子物质财产,希望给孩子留下非常多的钱,但是,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社会,如果没有好的个性品质,任凭消费水平和花钱能力支配,多少钱也能花掉。
        还有一种家长,认为只要能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成绩,以后考上好大学自然就会有前途了,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积极的负责态度。
        现在,在很多地区,闲散青年中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并不鲜见,大学毕业以后不去找工作一直待在家里。不跟任何人接触,生活秩序严重颠倒,早晨睡觉,下午两三点钟起床吃点东西,开始玩电脑游戏、上网一直到深夜。这是一群被称为“啃老族”的青年,其中不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出色的人。如果家长只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只期待他有好的学习成绩。而除了学习之外,人生所需的很多东西不能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学习好也没有任何用处,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还有一种家长千方百计地“爱”孩子,利用自己的关系,尽最大努力给他搭建一个一路畅通的成长道路。其实,家长在搭建健康成长的“坦途”时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因为,这种做法是在培养人造环境中的娇嫩鲜花,这样长大的孩子是没有能力经历风雨、见世面的。


      3楼2017-07-18 22:14
      回复
        乐观地对待孩子,等于给了他一生快乐的源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湾,生活的基地,也是孩子心灵接受熏陶、获得精神安定的场所。孩子的乐观心态首先源自父母、源自家庭,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
          不要对孩子的一时挫败表示出难过的情绪,有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失,比如成绩下降等事情的反应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当面对一些不愉快的时候,家长如果表现得过于紧张和难过,就会让孩子的心理压力陡然增大。所以不要公开地表示出对孩子受挫败的难过。忌用处罚、挖苦和责骂的方式,对孩子要善用幽默,尽量表达乐观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湾,生活的基地,也是孩子心灵接受熏陶、获得精神安定的场所。孩子的乐观心态首先源自父母、源自家庭,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要做乐观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乐观的家庭环境,这对培养乐观向上的孩子是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培养乐观情绪的7点智慧:
        (1) 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
        (2) 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努力发现积极因素。
        (3) 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
        (4) 既不要被困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
        (5) 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都要坚持必胜的信念。
        (6) 多接近乐观的人,接受正面的影响。
        (7) 悲观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克服。
        批评孩子时应掌握的8项技巧:
        (1) 把声音放低,低声“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 沉默,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
        (3) 使用暗示的方法,不直接批评,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4) 批评孩子要言简意赅。
        (5) 批评孩子要适时适度。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能拖延。
        (6) 批评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
        (7) 批评孩子要选择适当的场合,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8) 批评与表扬结合。
        强调孩子的责任,等于为他打下立足于社会的根基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养成可贵的责任心,才能独立应对生活的考验。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几个原则:
        (1) 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孩子自身抓起,为孩子灌输责任意识,纠正以往不负责任的举动。
        (2) 别让孩子找借口,家长应及时而理性地纠正孩子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清除“不负责任”的土壤。
        (3)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事务,让他知道作为家庭成员是要对家庭负责任的。
        (4) 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责任的分量。孩子积极主动时应给予表扬鼓励,疏忽或漠视时应给予批评指正。
        (5) 家长要懂得放手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有效地实现。
        (6)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有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谨慎态度。


        4楼2017-07-18 22:14
        回复
          寻找孩子的优点,等于为他插上自信的翅膀
            孩子总是不希望父母给他们过多的教导,与这种教导比起来更有作用的应该是鼓励的语言,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的优点在哪里并放大孩子的优点经常鼓励他,也不能简单地对他说“你真棒!”你要告诉他具体的东西,确切地肯定他的某些东西,他会进步得更快。
            我曾问过几个孩子,当他们在学校闯祸了,回家以后希望家长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这些孩子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就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回家后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再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除此之外,最想听到父母的安慰。
            好像所有的父母天生都有这样一个毛病:不轻易赞美孩子。有一项调查说,现在的独生子女除了学习上偶被赞美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其实在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赞美是一项很有效的策略。它可以让孩子内心愉快,提升他的自信心、上进心,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尽量真心诚意地去赞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5楼2017-07-18 22:15
          回复
            第一, 成绩不是赞美的唯一条件。
              学习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这话不假,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只要学习好,其他就没有错;若是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要受歧视。在父母眼里,学习代表了一切。“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会学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真理,结果导致一群群被认为是“好学生”的孩子疏于德育、缺乏团体精神,甚至由于功课方面的竞争养成自私和功利性格。
              至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如果在校受到了歧视,在家又受到了父母的批评,其他很多方面的特长又总被别人忽视。结果不但造成退缩、自卑的性格,更严重的,还会伴随着出现反抗、敌对等情绪,甚至成为问题青少年。这些在得到承认方面的价值观念偏差,注定会使孩子患上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后遗症。
              所以父母决不能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成绩,当孩子在生活方面(例如帮做家务)、在品行方面(例如助人为乐)、在特长方面(例如演讲、文体)有良好表现时,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此,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快乐,从而促进家庭气氛保持良好。
            第二, 赞美能给孩子带来正确的自我评价。
              父母明确地叙说子女在做事态度、成绩、日常生活中做得好的事实,并说出内心的感受——高兴、喜爱、感激等,孩子听了就会由衷地感到自己得到了正确的评价,于是,他会在心里产生这样的认识:“我是有能力的,能做好很多事的。”这种积极的想法,会使他的创造性得到最好的发挥,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有助于在各方面取得成功。
            最容易说出的十句赞美话:
            (1)做得好!(2)了不起(3)好主意!(4)太好了(5)多好啊!(6)祝贺你!(7)下次一定会更好!(8)完全正确!(9)我为你感到骄傲!(10)你是最好的。


            6楼2017-07-18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