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ear(西安慕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仅由周威、俞辰、岐维佳三名大学生组成。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在声学产品的行业里,时间的积累更是尤为重要。你放眼望去,没有个5年以上产品相关工作你真都不好意思做耳机。
同时,笔者也很难相信在中国会有这样一个所谓两个烧油加一个设计师组成的团队。
不过,helloear这家厂商的策略是明确的,直接把目标投向了细分的定制耳机市场。

如果之前大家有所了解helloear这个品牌,那一定是通过一些艺人们的定制耳机了解的。而且有趣的是:这些人,基本都是摇滚、民谣圈子里的名人,各大音乐节的常客。
例如:谭维维、李逼、万总、周云蓬、郝云、痛痒、gala等等,目前helloear据说已经为400多位艺人提供了定制耳机服务。
那为什么helloear一开始要先为这些音乐人去提供定制服务?笔者不敢妄加猜测。
不过相信产品介绍里 上门取耳模、两周时间定制和后期跟踪服务一定是其中的加分项。
我们言归正传,helloear旗下目前有arc和pro两路产品线。

arc为本次的评测对象,目前参与了小米众筹,可以在米家有品平台和米家app上购买,众筹价格为299。同时也将是主打产品。

pro则是高端路线,就是前面说最早做的给艺人们定制的。价格大家可以翻墙去官网看,从3单元的599刀一直到12单元的3699刀。类型较多,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arc这路产品,早在去年贴吧里就已经公布了。当时的预告和目前的产品基本没什么大区别:外形类似小白兔的设计,单单元动铁结构等等。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产品。


收到货的时候因为外包装小小惊喜了一下,透明天窗加黑色壳体的结构,里面精致的小支架上放着耳机,很抓眼球,同时这种设计外加纸壳包装,大大降低了塑料感。

包装后面,标示了产品尺寸为m-5,具体的定制过程就是(耳前放一个一元硬币,平行于耳平面拍两张照片)。 helloear提供了36种不同的型号,所以其实这个定制也就等同于给你的耳朵进行了36选1,名副其实的是“微定制”,不过想想,一边儿耳朵36分之一两边搭配起来还是挺多的...不过在这一点上,笔者一直觉得应该明确说明,要不然就会感觉是为了博人眼球的虚假宣传。

打开盒子,整体采用了三层结构,一层为耳机,二层为转接线、说明书和贴纸,三层为耳机包。
配件不多,但整体质量都不错,片纸之类的印刷很精致;唯一缺点就是耳机包材质偏软,支撑性较差,长期使用...怕是遭不住。



腔体整体被医用硅胶包裹,做工只能说还行,主要笔者的这条尾巴上有个小缺口。让笔者的强迫症纠结了一番。硅胶手感很好,柔软且弹性优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简直就是耳翔和灰尘收集器,一沾就会很多,还不太好清理。笔者建议后期尝试采用涂层或者镀层的方式来避免此类情况。


线材整体没什么特色,线基偏软;长度适中;粗细适中;线控偏脆;听诊器效应比较严重,比较细微的摩擦都能听得到。

佩戴方面
隔音效果中等偏上,戴上后硅胶会充斥着整个耳道口,基本阻绝了外界一半多的杂音。
佩戴舒适程度算是卖点,本来觉得硅胶会很软,但整体支撑性意外的还挺好,同时对于耳廓的压迫程度非常低。不会有戴了长时间耳背疼的情况出现。腔体前半片的两张硅胶薄片估计肯定是申请专利了,这个两层的设计会让耳道口的地方形成负压,然后吸在耳朵上,变得很牢固,戴着运动也基本没有问题。
但是笔者觉得问题也是出在这里,因为会直接吸在耳道口上,所以戴久了耳道口还是会有点不舒服,如果再出点汗...就会有类似c套长时间佩戴后的哪种“胀”的感觉。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如果不是运动时候佩戴,不用把它按在耳朵上。

当然佩戴这个东西因人而异,笔者一直觉得没有绝对舒适的耳机,因为笔者的其他软、硬全模定制戴的时间长了也依然会不舒服,arc已经算做的很不错了。

声音
之前听说arc用了声扬的2600系列。这个系列的单元大家比较熟悉,体积小,频响宽。出名的就是x10的那颗kg926,它曾在杰士的调教下展现出了不错的中、低频表现以及偏暖向的音色。
由于这条arc在笔者手中不到100小时,所以还未完全煲开,听感可能会有差异。
低频:单铁的低频一直是很难调校的环节,刚开声的时候arc的表现一度让笔者觉得没有低频。(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刚来笔者插爪机听,25欧的阻抗毕竟还是高。)煲一煲稍好一些,但整体来说:低频的量感偏少,相反x10的低频量感就相对偏多;瞬态表现太过于斩钉截铁,细节不够多;下潜也不够深,虽然没有x10那种很松弛的感觉,但仍然偏柔。在大动态的表现上丰富程度上大打折扣。
高频:整体量感还是不多,解析较好,但是动态表现显得偏暗,虽然没有那么尖,但一点儿也不亮。高频的延展性只能说还可以,张力一般。少部分器乐瞬态表现不够好。
中频:高低频的衬托让arc的中频可圈可点。首先中频的密度不错,人声表现上没有像x10那样很收着,反而放开了许多,因为x10的低频量感相对偏多,反而会让人声显得过于厚而实,同时靠后的声场会使得结像差强人意,声音整体就会塌下去。arc算是在调音上避开了这一部分的问题,但还是由于中高频的问题,让大动态表现偏闷,偏暗。不过这种调音的做法也有好处,它会让流行音乐和小动态的音乐更柔和,更耐听,人声会平滑很多。听起来就会更口水,也更符合大众的听音选择,更加讨喜。
声场:arc和x10一样,并没有扩大声场,所以器乐人声都压在一个小范围里面。这样造成了分离度不够的情况,大动态下器乐就会糊在一起。不过整体的均衡程度还是不错的。

总结
笔者这篇文章写于早些时候,最近发现helloear这家公司被大家黑的不轻,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做修改了,保留最早的真实听感,尽量还原我听到的真实声音。
arc作为一个299的耳机,拥有舒适的佩戴;定制耳机的新奇;以及不错的人声表现。横向对比这个价位,arc在流行歌曲,小动态音乐上声音比较有优势。
